发布于: 雪球转发:130回复:113喜欢:114

分享一段历史,我最早期的港股投资集中于香港本地消费股(2010到2012年),当时香港自由行正如火如荼,到处是拥挤的人潮,同店30%到50%的增长并不夸张,不管是珠宝的六福,还是化妆品的莎莎,又或者酒店、服饰、箱包等林林总总,那真是一个好时候。身处其中的我并不知道是时代成就了我们,在退潮中,我依然执着于谁比谁更好,比如后期的时候ColourMIX因为韩系化妆品比较多,阶段同店表现比卓越更好些,我追踪着数字和产品,阶段性也获得了更好的回报,但反对的声浪已经起来,高企的酒店入住率预示着空间的饱和,禁止大陆客买奶粉揭示了矛盾的激化,最后船终于翻了,至于阶段谁比谁更好似乎也没那么重要了,几年后回看,最终都沉没了。很幸运在2012年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班车,但这段历史依然警示着我,当我们投入太多,往往难以抽身而出,不是每一次都可以如此幸运;投资是一个不断学习并更新知识的过程,知识的广度也同样重要。

全部讨论

好像哪个大v说过,找一搜好船,而不是在泰坦尼克上找最豪华的房间

我用的是一套很简单的拆解方法:最终收益=板块β+个股α+择时α。
很多时候我们太纠结α的部分,却忘了β正在土崩瓦解;又有的时候我们把时代的β当作了自己的α,却无视自己的折腾只贡献了负收益。
β刚崩溃时,做对冲还能保护下自己的收益,但α也不见的时候,跑路就是唯一解了。

2023-04-11 15:13

Impressive。深有同感,15-21年乘着移动互联网的东风,当时我也觉得自己好牛逼,指哪打哪,打哪赚哪。直到……

2023-04-11 15:13

即使在下行周期,绝大多数投资者对曾经赚过钱的标的/行业也很难做到断舍离,尤其是在迷茫的时候会习惯性买入。

2023-04-11 15:07

每个行业都有周期,至于这个周期是怎么形成的各有不同,但是都逃不过像人类一样的生老病死,偶尔有几个返老还童的,当属基因突变。

2023-04-11 18:37

我是深度参与者,10年开始每个月都要去背奶粉。

2023-04-11 15:03

这些年不只是移动互联网的车,整个互联网的车也景气了二十年,后面可能就是另外一个阶段了

2023-04-11 15:07

挺多行业都这样,甚至我觉得白酒也有点这个趋势了~

2023-04-11 19:26

对的,ROE是果不是因,只会背老巴语录的中巴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