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主要的持仓逻辑之2024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1. 按照原定的计划,23年陆续减持了不少老能源的代表中海油中国神华,目前持仓只剩下很少的中海油和力量能源。减持的资金主要加仓了新能源华润电力以及京能清洁能源。财政压力很大,补贴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但好在新的项目不存在补贴问题且投资成本大幅度下降,老项目折旧带来的现金流即可支持新增装机,有息负债增加的压力很小。在A股主要操作了国投+川投,看中雅砻江上游龙头电站的调度能力+后续上下库形成的调峰能力使新能源的承载能力大幅度增加,年末高点已落袋为安,后续合适价格会再次买入。

2. 年内减持了大部分的保险,其中新华保险带来了较大亏损,长期利率下行对保险的资产端尤其长期寿险压力还是太大了,负债端相对表现更好且有财险版块的太保会持续关注,预计随着保费提高,新能源车车险的亏损会逐渐抹平不再拖累承保利润。保险的高杠杆特性要求对资产端的疑问一票否决,比如看起来便宜的太平。

3. 基础设施的主要持仓依旧是北控+中石化冠德+上海实业环境,期待付费机制捋顺后基础设施的现金流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4. 对于一个长期依旧有10万亿规模的行业,地产个股如果价格相对价值折让过大依旧是好的投资,目前持仓集中在绿城+达力,另外还有些打野的小仓位持股,主要是资产优异的汤臣等。

5. 加大了医药版块的持仓,核心是XBI指数+石药+微创的药械组合,其中微创带来巨大亏损,长期依旧看好器械的进口替代潜力,但在可转债彻底解决前不会再加仓,小马拉大车有点费力了,虽然成功培育了心率+外周+神经介入等几块业务,但海外经营能力得不到验证,骨科以及心率的长期亏损看不到出路,下一波行情可能真要等到机器人业务规模盈利,现价当做风投吧。年内国内创新药形成多个license-out交易,后续会密切关注有出海能力的创新药企,丰富医药版块的持仓。XBI随着利率环境改善以及多个重磅并购在年末大幅度回暖,继续持有。

6. 科技版块利用年末政策冲击加仓了腾讯,另外买入了一些股东回报良好的唯品会阿里看到了一点变化的迹象,如果能持续处置低效资产可能会有较好的交易性机会,但核心电商被侵蚀难以看到反转的迹象。

7. 分散买入了不少港股小市值收息股,普遍股息率超过10%,但流动性实在太差,就不具体说是哪些了,毕竟我目前还挂了不少长期单等着接货。从行业上看,主要关注港府后续基建计划受益的一些股票以及业绩在坑里但从长期看早晚会回暖的纺织业。

8. 创业板指数依旧太贵,维持过往一年对A股的判断,大盘为主的沪深300下行空间有限,一些消费版块个股尤其具备海外品牌运营能力的个股估值已合理,会择机建立仓位。

23年很难,后续依旧难,个人认为城投债务未看到清晰的解决路径前财政政策不会有较大的变化,过往20年房地产大周期所导致的债务周期依旧是下行,时间换空间等待科技的进一步突破打开增长空间。另外,劳动力人口下行希望可以提升劳动的议价权,让工资可以在一次分配中得到更大的比例,彻底完成外需到内需的转换,但这需要一个10年计的历程。好在主要投资标的所在的港股以及A股估值在低位,经济虽难但投资不一定差。

全部讨论

04-30 15:10

券商可以挂长期单?不用每天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