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投资周报(2023/6/16)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重要指数横向对比分析:基于PE-G模型

主要宽基指数 主要行业指数

主要行业指数估值监控:

综述

本周市场行情

本周(6月12日至6月16日)指数多数上涨。板块上看,上证50指数上涨2.24%,沪深300指数上涨3.30%,中证500指数上涨2.30%,创业板指上涨5.93%。本周申万一级行业表现较好,共有27个行业上涨,4个行业下跌。其中食品饮料、通信和机械设备行业领涨。石油石化、银行和公用事业行业领跌。

降息了,居民手头的“闲钱”流向哪里了?

“最近咨询保险产品的人变多了。” 一名人寿保险业务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期,监管要求寿险公司新开发产品的定价利率从3.5%下调至3.0%,这将影响保险产品的价格和收益。据记者了解,目前已经有不少公司的3.5%的产品下架、停售,或许最晚在6月底,老产品将全面退出。因此,趁着这个档口,很多人想搭上3.5%的“末班车”。银行也在抓紧这一窗口期,不遗余力地将推销产品的“火力”从过去的理财产品转向了保险产品。“理财产品不保本金,我们也会建议客户购买更稳健的保险。”建设银行某分行的一位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现在买保险的客户确实比买理财的变多了。记者发现,不论是银行网点大厅,还是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各种社交软件,银行的客户经理们都在卖命吆喝这一类产品。可是,真的有那么大的必要,急吼吼的搭上“3.5%”的末班车吗?实际上,下调寿险定价利率其本意是为了配合银行存款利息的调降。数日前,各国有大行、股份行相继宣布存款利率告别3.0%时代,这意味着保险产品的负债端成本走高,为了保证相应的投资收益,保险公司有必要调低预定利率,来压低负债的成本,以保持保险产品天平两端的平衡。不过,在专家们看来,这一变化对于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客户影响并不不大。当前储蓄型保险产品的外部销售环境是持续且明显改善的,即使银行不搞“炒停售”,储蓄型业务表现本来就不差.“预定利率下调”对行业长期降低负债成本也是利好。保险具备的“保障”的属性仍具有持续的产品竞争力,相关产品需求仍然旺盛,储蓄型和保障型产品需求有望持续增长。除此之外,黄金也再次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多名银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随着黄金价格走高,这段时间咨询和购买黄金的人也变多了。(数据及资料来源:Wind)

任泽平:经济全面放缓,一揽子提振经济的组合拳可期

5月关键的经济数据全面下滑,是该全力拼经济了,出台一揽子提振经济的政策组合拳。近日央行年内首次降息释放重要信号,提振市场信心。4月以来,经济数据经历持续显著下滑。需求疲软,消费低迷,房地产销售和投资大降,出口负增长;工业企业去库存,生产低迷,服务业恢复性反弹消退;社融连续两个月回落,宽信用传导不畅,“流动性陷阱”;微观主体信心不足,民间投资负增长,青年失业率创新高,实际经济增速低于潜在增长水平。2023-2024年是复苏之年,一波三折,不可大意,面临长短期因素挑战:短期,疤痕效应,企业和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受损”,主动去库存周期,房地产硬着陆风险,美欧银行业危机等。长期,人口红利消退,刘易斯拐点,房地产大开发时代结束,逆全球化等。现在已经不是要不要救经济了,而是怎么救,怎么尽快、尽最大力度救。那些建议不救经济的观点,缺少基本的人文关怀,现在的青年失业率达到20.4%,4-5月份经济数据大幅回落,居民不敢消费,预防式储蓄,企业不敢投资,1-5月民间投资增速只有-0.1%。是该全力拼经济了,提振信心,把发展放在首要任务,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解决就业和收入,这是最朴素的,这是根本,任何与此违背都是错的,无论是什么理由或者高大上的理论。近期可考虑出台一揽子提振经济信心的政策组合拳:货币政策降息降准,财政政策加码新老基建,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税费,救股市是好办法,稳楼市有助于稳就业,提振消费,对吸纳青年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徙木立信提振民营经济信心;稳外贸等。稳楼市有助于稳经济稳就业:允许各地自救,取消部分限制性措施;增强“三支箭”实际落地效果,促进三好生融资;降低楼市交易税费,推广“带押过户”,部分城市取消限购限价限售等,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规范中介服务;加快推进房地产新模式,加大建设保障性租赁房、长租房等,促进房地产投资。繁荣股市是好办法,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提高居民财富效应,进而促进科技创新,既利当前,也利长远。可以考虑请机构投资者加大抄底配置比重,发挥价值投资者压舱石作用,同时配合减免税费活跃市场。支持新能源、新基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建设,新能源下乡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兼顾稳增长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国经济潜力大,相信经过一系列务实有力的措施,一定能重拾复苏通道。我们对中国经济未来充满信心。(来源:Wind)

市场回顾

【全球市场主要指数】

从全球市场来看,本周市场指数多数上涨。全球指数中涨跌幅前三的有:创业板指深证成指日经225,涨跌幅分别为5.93%、4.75%和4.47%。涨跌幅后三位的是:STOXX欧洲50、俄罗斯RTS和韩国综合指数,涨跌幅分别为0.89%、0.00%和-0.58%。

图1:全球市场主要指数周涨幅

注:数据来源于Wind

【A股市场主要规模指数】

本周A股各个主要指数多数上涨,截止6月16日收盘,上证综指收于3,273.33点,上涨1.30%;深证成指收于11,306.53点,上涨4.75%;创业板指收于2,270.06点,上涨5.93%;深证100收于5,064.31点,上涨5.70%;中证500收于6,148.01点,上涨2.30%;本周两市日均成交额9,530.61亿元,较上周环比增加13.45%。从估值上看,目前上证综指估值为13.21,处于过去十年43%分位;深证成指估值为23.96,处于过去十年33%分位;创业板指估值为33.43,处于过去十年5%分位。

此外,从预测PEG来看,上证综指为0.73,处于过去十年33%分位;深证成指为0.62,处于过去十年16%分位;创业板指为0.74,处于过去十年29%分位;中证500为0.59,处于过去十年22%分位;沪深300为0.73,处于过去十年31%分位。

图2:创业板/沪深300 PE比值变化

注:数据来源于Wind

与上周相比,本周创业板PE-TTM相对沪深300PE-TTM的溢价率较上周稍有上行,表明创业板目前相对沪深300指数的强劲程度变强,风格偏向成长。

【A股市场主要风格指数】

本周十个主要风格指数多数上涨。涨跌幅前三的指数为创业板G、创业板V沪深300成长,涨跌幅分别为6.01%、5.81%和5.59%。涨跌幅后三的指数为沪深300价值、500价值全指价值,涨跌幅分别为-0.64%、-0.65%和-1.06%。从估值上看,创业板G目前估值最高,为29.86,全指价值估值最低,为7.25。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

在行业表现方面有27个行业上涨,4个行业下跌。截止6月16日收盘,涨跌幅前三位的食品饮料、通信和机械设备,涨跌幅分别为7.49%、7.00%和6.51%;涨跌幅后三位的行业为石油石化、银行和公用事业,涨跌幅分别为-0.33%、-2.21%和-2.58%。在申万一级行业分类中,目前社会服务行业估值最高,达到89.44;银行估值最低,为4.84。

图3: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周涨幅

注:数据来源于Wind

【A股市场主要主题指数】

我们筛选出的十大重要主题指数多数上涨。涨跌幅前三的指数为深证装备TMT50深消费50,涨跌幅分别为7.98%、7.47%和7.23%。涨跌幅后三的指数为城镇消费、深证龙头创业新兴,涨跌幅分别为6.35%、6.32%和6.30%。

【A股市场主要策略指数】

在我们所筛选出的排名前十的重要策略指数多数上涨。本周涨跌幅前三的指数为创业板50、300两倍和中小高贝,涨跌幅分别为7.21%、6.58%和6.06%。

【A股市场股指期货基差】

截至2023/6/16,本周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股指期货当月合约基差-4、-5、-3、-4个基点,升贴水比例分别为为-0.14%、-0.14%、-0.05%、-0.05%。

沪港深互联互通

【南北向资金进出】

本周南向共5个交易日,北向共5个交易日。从沪港深互联互通的通道来看,南向资金本周净流出,北向资金本周为净流入。其中南向资金净流入-70.04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入143.91亿元。

图4:沪港深南北向通道资金净流入(单位:亿元)

注:数据来源于Wind

北上流入A股的资金中,沪市资金净流入-3.79亿元,深市资金净流入147.70亿元。

图5:北向资金沪深两市流向(单位:亿元)

注:数据来源于Wind

【北向资金增减持行业】

从A股市场的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来看,11个行业显示资金净流入,17个行业显示资金净流出。本周北上资金增持规模排名前三的行业依次是SW电气设备、SW汽车和SW电子,净增持规模分别是32.24亿元、29.72亿元和27.10亿元;净流出排名前三的行业为SW计算机、SW银行和SW有色金属,净增持规模分别是-30.37亿元、-10.79亿元和-9.16亿元。

图6:北向资金增减持各行业规模涨跌(亿元)

注:数据来源于Wind

免责声明:

本文由方正富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根据市场公开数据整理,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将本文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文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在决定投资前,如有需要,投资者务必向专业人士咨询并谨慎决策。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全面了解基金的产品特性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市场,投资者自行承担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选择须谨慎。敬请投资者于投资前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最新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其他法律文件。

本周周报由 方正富邦数量投资部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