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投资者为什么不能把握大机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因为普通投资者相对于机构投资者资金规模更小,投资经验更少,信息来源单一,往往是最后知道利好消息的人,造成普通投资者在牛市中往往能享受资产大幅增长的喜悦,却很难将这些收益落袋为安。

而且当大机会降临时,并不是以充满乐观和好消息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充满悲观和坏消息的形式出现的。可能当时各项数据显示经济并不景气,资产价格如房价或股价维持在低位,存款和理财的利率也维持在低位,甚至由于资产价格连连创出新低,使得最悲观的投资者心惊胆战,不惜割肉来退出市场。

但是,当我们回顾20多年前的历史,当年房产价格处于低位时,也曾出现相同的一幕。

当时,中国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不太景气。房价和股价处于低位,同时利率也维持在低位(相对于之前)。

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启动了不少基建项目,将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并且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房地产行业逐渐开始了缓慢的增长,但是房产并没有马上完全商品化,所以当时人们的思维依旧停留在过往房产非商品化的时代。

如果当时有人说,我要花钱或贷款购买一套商品房,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可能他周边的亲友就会批判他或嘲笑他:那房子都不是单位分配的嘛,你这个人真傻,竟然还要到市场上花钱去买!你花钱去买房也就罢了,竟然还要向银行贷款,你要知道每年贷款利息都要赶上你几个月的工资了!

一般人如果没有迫切的购房需求,可能就在亲友的反对下打起了退堂鼓,最终并没有买成房子;而有较强购房意愿的人和对自己购房有清晰计划的人才能完全坚持下去,如果他们当时买了多套住房,经过20多年的时间,原先廉价的房子现在已成为亮闪闪的金砖了。

20多年后的今天,股市成为了一个充满悲观和坏消息的地方。很多利好消息由于市场不断下跌被普通投资者解读为利空消息,甚至有一些明显利好的消息也被他们解读为利空。这意味着市场由于恐惧情绪蔓延影响了投资者的认知与判断。

此时,投资者不应把自己的主观情绪带入,而应该以客观的第三者身份看待现在的市场。现在普通投资者的投资机会十分有限:实体经济,几十年经济的持续发展,传统行业都十分成熟,沦为红海,竞争十分激烈,利润十分微薄;房产市场,通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中国步入房地产周期的末期,预期未来几年楼市将步入调整阶段。

除去实体与楼市,对于普通投资者有较大吸引力与性价比的就剩下股市了。

正如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所说:投资者应该把市场(股市)行情想象成一位亲切的市场先生的报价,他是你私人生意中的合作伙伴。市场先生从不失信,他每天定时出现并报出一个清晰的价格,然后由你决定是否按照这个价格买下他手中的股份或者将你的股份卖给他。

虽然你们两人的生意可能存在某些稳定的经济特征,但市场先生的报价却是不可预测的。因为这个可怜的家伙有无法治愈的精神缺陷。有时,他很高兴,只看到生意中有利的因素,他会制定很高的买卖价格,因为他担心你侵犯他的利益、夺走他的成果;有时,他又很悲观,认为无论是生意还是世界,等待人们的只有麻烦,他会制定很低的价格,因为他害怕你把自己的负担转嫁给他。

如果他的报价很低,你或许愿意买入;如果他的报价很高,你或许愿意将你的股份卖给他;又或者你也可以对他的报价不予回应。

市场先生的性格可爱,他不在乎被你冷落。如果你今天对他的报价不感兴趣,他明天会再给你一个新的,交易与否完全由你决定。很显然,他的狂躁抑郁症发作得越厉害,对你就越有利。

但是,你必须记住,否则无论做什么都是愚蠢的:市场先生只为你服务却不能指导你。对你有用的是他的钱包,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他在某一天表现得特别愚蠢,你有权选择忽视他或利用他,但如果你受到他的影响,那将是一场灾难。

格雷厄姆的这些文字具有穿透时空的能力,时光已变,市场不同,然而不同市场的人性却不变!

普通投资者想要把握大机会,就要从投资大师的著作中汲取能量与营养。这些投资大师经历了几次牛熊更替,对牛熊轮回中反复出现的事物都已习以为常了,所以这些以他们自身经验书写的投资著作具有穿透时空的能力,成为了普通投资者提升投资能力的终南捷径。投资者通过阅读大师著作就能快速积累投资经验,取得个人能力增长,最终能够把握住市场中的重大机会。

$上证指数(SH000001)$ $中证全指(SH000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