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之频率与轨道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回复:4喜欢:0

传统卫星通信中,较常用的频段为 C(4-8GHz)及 Ku(12-18GHz)频段。

C 频段是最先在商业通信卫星中被使用的频段,频率及增益都较低,对应天线的口径更大,传播条件相对稳定,几乎不会受到雨衰的影响,主要用于卫星固定通信、电视广播等业务;

Ku 频段频率较高、对应天线口径更小,天线增益也较高,用于卫星固定通信及卫星直播等业务,尤其可以在动中通、静中通等场景中发挥优势。


Ka 频段可用频带带宽更大,是实现多种新业务的重要频段。更高的频率对应更高的可用带宽及更大卫星的容量,Ka 频段范围为 26.5-40GHz,最重要的特点为频段较宽,其可用带宽高达 3500MHz。Ka 频段是当前高通量卫星首选的频段,且在相同天线尺寸下,与 Ku 频段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指向性及增益,在高速卫星通信、卫星新闻采集、个人卫星通信等新兴业务有明显优势。但 Ka 频段的波长与雨滴直径接近,雨衰很大。


宽带需求资源水涨船高,Ka 频段日益拥挤,更高频率的 Q/V 频段成为新方向。L、S 频段主要用于卫星移动通信,C、Ku 频段主要用于卫星固定业务通信,高通量通信卫星工作多集中于 Ka 频段。目前,在轨静止轨道(GSO)C频段卫星数量日渐饱和,Ku、Ka 频段卫星也较拥挤,有向 Q、V 等更高频段发展的趋势。Q/V 频段卫星波数小、点对点连接性能更优,且能够提供更广泛的用户链路带宽资源,在新一代低轨卫星互联网组网计划中,三星、波音均计划采用 V 频段


轨道。地球近地轨道可容纳 6 万颗卫星,Ku、Ka 频段也逐渐饱和。根据国际电信联盟 ITU 规定,卫星频率及轨道使用权采用“先登先占”的竞争方式获取,同时,如果发射的卫星寿命到期,可以重新发射进行补充,造成“先占永得”的局面。轨道及频率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亦是卫星互联网组网建设的瓶颈环节。


据统计,目前全球至少有 16 家公司对外公布了覆盖全球低轨星座计划,其中,中国 5 家、美国 5 家、俄罗斯 1 家、英国 1 家、加拿大 1 家、韩国 1 家、卢森堡 1 家、印度 1 家。

 $中国卫星(SH600118)$   

全部讨论

2021-01-30 21:33

中国很重视,看样很快就有好消息发出了

2021-01-26 12:48

资料整理不易,为你点赞

2021-01-26 12:32

补充:根据惯例,当一个国家想要发射卫星,就必须先跟电联申报,通过后才能去占用轨道。根据国际电联规定,在申请卫星轨道和频率后,必须在限定时间八年内发射卫星,否则超过有效时间范围,申请的轨道就会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