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论市】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本周股债市场延续分化,股市先抑后扬,周五显著上涨带动三大股指收复大部分跌幅。本周前三个交易日,受社融数据影响,叠加市场前期上涨的消化,不过指数调整不多,上证指数稳住在3100点上方。全周来看,沪指周微跌0.02%,基本收复失地;深成指周跌0.22%,创业板指周跌0.7%,沪深300周涨0.32%,红利指数周涨0.6%,科创50周跌1.66%,中证2000周跌0.25%,万得微盘股指数周涨2.94%。债券市场先强后弱,各期限收益率分化,中短端有所下行,长端小幅上行。海外方面,美国CPI高位回落,美债收益率下行,美元指数回到105下方。黄金走高,油价小幅上涨。

1. 宏观经济:经济数据显示内需仍需提振

4月经济数据出炉,内需尤其是地产相关仍偏弱,工业生产强劲,制造业投资高位运行,基建增速有所回落。

工业: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6.7%,预期5.5%,前值4.5%;环比增长0.97%。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制造业增长7.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8%。分行业看,4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6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4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5%,较前值回升0.2个百分点。

消费: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预期4.6%,前值3.1%。主要是受假期天数减少、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从环比增速看,4月环比微增0.03%。按消费类型分,4月份,商品零售31784亿元,同比增长2.0%;餐饮收入3915亿元,增长4.4%。

投资:1-4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预期4.7%,前值4.5%。固定资产投资4月同比3.6%,前值为4.7%。三大投资看,制造业、房地产、基建(不含电力)当月增速分别为9.3%、-10.5%和5.9%,较前值均有不同程度回落。

房地产1-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8%,预期降9.3%,前值降9.5%。4月房地产销售跌幅继续扩大,当月增速为-20.2%,新开工、施工和竣工当月增速为-24.6%、-10.8%和-20.4%,较前值有所收窄。房价进一步下跌,5月17日,国家统计局70城房价数据出炉。从数据来看,4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各线房价继续下行,同环比降幅均有所扩大。新房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增至64个,二手房价环比下跌城市有69个。

就业:4月当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0%,前值5.2%。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 1-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4月份,工业、出口、就业、物价等主要指标总体改善,消费受节假日错月、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增速有所放缓,地产相关指标依然较为乏力。

海外来看,美国4月CPI同比增长3.4%,符合市场预期,前值为3.5%;环比增长0.3%,预期和前值均为0.4%。4月核心CPI同比降至3.6%,为2021年4月以来最低;核心CPI环比增速从3月份的0.4%下降至0.3%,为6个月来首次下降,符合市场预期。价格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住房和能源价格上涨的推动,其中住房成本本月上涨0.4%,较上年同期上涨5.5%。能源指数一个月上涨1.1%,较上年同期上涨2.6%。

美国4月PPI同比升2.2%,预期升2.2%,增速创12个月新高,前值从升2.1%修正为升1.8%;环比升0.5%,预期升0.3%,前值从升0.2%修正为降0.1%。核心PPI同比升2.4%,预期升2.4%,前值从升2.4%修正为升2.1%;环比升0.5%,预期升0.2%,前值从升0.2%修正为降0.1%。美国PPI升幅超出预期,令市场担忧通胀依然过于顽固,并下调了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

美国4月零售销售环比持平,预期升0.4%,前值从升0.7%修正为升0.6%;核心零售销售环比升0.2%,预期升0.2%,前值从升1.1%修正为升0.9%。

此外,美国就业、新屋销售和营建许可等数据也弱于预期。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有所回升。

欧盟委员会:预计欧元区2024年GDP增长0.8%,2025年增长1.4%;预计欧元区通胀率将在2024年放缓至2.5%,2025年降至2.1%;预计2024年欧元区预算赤字为3.0%,2025年为2.8%;预计欧元区公共债务在2024年将占GDP的90.0%,与2023年持平,2025年将上升至90.4%。

日本第一季度实际GDP初值同比降2.0%,预期降1.5%;环比降0.5%,预期降0.4%;第一季度名义GDP初值环比升0.1%,预期升0.2%。均逊于市场预期,继去年第四季度转正后再次出现负增长。今年第一季度内需、外需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为负值。

2. 主要政策:多项重大政策落地

5月17日,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于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何立峰强调,要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扎实推进保交房、消化存量商品房等重点工作。

保交房:房地产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前,要着力分类推进在建已售难交付商品房项目处置,全力支持应续建项目融资和竣工交付,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

存量商品房化解:相关地方政府应从实际出发,酌情以收回、收购等方式妥善处置已出让的闲置存量住宅用地,以帮助资金困难房企解困。商品房库存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购,酌情以合理价格收购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房企风险化解和新三大工程:要继续做好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防范处置,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

稍后,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取消首套和二套房商业性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0.25%,同时下调首套房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至15%、25%。

央行新“三支箭”为全国层面政策,因城施策空间尚在。首套和二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利率下限方面,全国层面取消。2023年,我国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明确提出“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和同比连续3个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阶段性维持、下调或取消当地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截止2024年4月,已有10余个城市官宣,4月起阶段性取消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下限取消前,5年期以上LPR为3.95%(2月20日,5年以上LPR下调25个基点为3.95%),按照此前最低“LPR-20BP”的规定,首套房贷利率已经可以达到3.75%以下。而二手房多为LPR加点,各地上浮幅度不同。此次取消下限,意味着地方房贷利率下调空间更大。

不过,在全国层面取消下限基础上,央行各省级分行按照因城施策原则,指导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根据辖区内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形势及当地政府调控要求,自主确定是否设定辖区内各城市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及下限水平(如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各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确定的利率下限(如有),结合本机构经营状况、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利率水平。

在首付比方面,不再区分限购和不限购城市,不过,央行各省级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派出机构根据城市政府调控要求,按照因城施策原则,自主确定辖区各城市首套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下限。

5月17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央行副行长陶玲表示,央行将设立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鼓励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支持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规模3000亿元,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4次,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银行。银行按照自主决策、风险自担原则,向城市政府选定的地方国有企业发放贷款,收购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中国人民银行按照贷款本金60%发放再贷款,可带动银行贷款5000亿元。

财政部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涉及期限为20年、30年、50年,发行次数分别为7次、12次和3次,均为按半年付息,分别将于5月24日、5月17日、6月14日首发。根据公告,财政部将于5月17日招标首发400亿元人民币30年期特别国债,为今年首期。本期国债自2024年5月20日开始计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付息日为每年5月20日(节假日顺延)和11月20日,2054年5月20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本期国债招标结束至2024年5月20日进行分销,5月22日起上市交易。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确定未来几年连续发行超长期国债,今年先行发行1万亿,4.30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超长期国债发行,5.13财政部发布超长期国债发行公告,5.17首发,11月底发完22次,节奏看20年7次,每月一次;30年12次,5月11月一次,其余每月2次;50年每两月发一次,一共三次。不同期限发行规模看,20年3000亿/30年 6000亿/50年1000亿。整体看,发行历时7个月,供给冲击有限。

特别国债发行中,央行或有宽松配合,短期降准概率较大,中期不排除降息。央行在一季度货政报告中指出,长债收益率屡创新低与安全资产缺失,债券供需失衡有莫大关系,超长期国债供给有一定改善,根本上还是要看企业和居民是否重新进入信用扩张,进而带动银行信贷扩张。

4月社融历史性地收缩,单月新增社融-1987亿、存量增速较上月下滑0.4%个百分点至8.3%,信贷、企业债券、权益、非标、政府债券,无一例外少增、多减、减少。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当前物价处于低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而不是货币供给不够”,并在专栏一“信贷增长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都进行了一定的预示。社融数据披露后,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发布数据“挤水分” 金融业增加值“去虚胖”一文,指出2024年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对金融业增加值的季度核算方式进行了优化调整,优化后的核算方式主要参考银行利润指标。2024年一季度优化后,金融业增加值在季度核算时,改为更多参考银行的利润表指标,包括营业收入中的利息净收入增速、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等进行推算。而2023年及以前,金融业增加值在做季度核算时,其主要构成部分货币金融服务业增加值,主要参考存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速进行推算。新的核算方法短期可能带来“挤水分”的扰动,对货币信贷总量造成下拉影响。主要是核算方法优化调整后,冲高存贷款的压力明显减少,过去虚增和不规范的存款在提取、贷款在偿还、票据在出售,势必带来货币供应量、贷款总量的同步减少,类似撇去水面的“浮沫”;但从长期来看,核算方法优化后,货币信贷总量和金融业增加值数据的增长将更实,资金循环周转的效率将更高,有利于推动银行业务全面发展,并以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各方面需逐步转变观念、更加包容、科学看待,度过阶段性调整期,更好适应货币信贷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的新常态。

展望后续社融增速,今年前四个月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错位也是一大影响因素。二三季度专项债和超长期国债发行会有共振,支撑社融增速。此外,随着房地产政策的全面放松,预计居民短端信用扩张也会有所好转,M1和信贷需求也会随之改善。

海外方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需要保持耐心,等待更多证据表明高利率正在抑制通胀,因此需要在更长时间内保持利率在高位。鲍威尔重申,美联储的下一步行动不太可能是加息,美联储更有可能将政策利率维持在现有水平。美联储多位官员表态不急于降息,但也不会加息,通胀数据披露后,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有所上升。

根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CME)的“美联储观察(FedWatch)”工具显示,4月美国CPI数据公布后,9月降息概率从65.1%升至73.2%;12月降息2次及以上的概率从56.9%升至68.4%。

欧洲央行为6月可能的降息铺平道路,多位官员继续释放6月降息的信号。

3.资金:MLF量平价稳

本周(5月11日至5月17日)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每日均到期20亿元。此外,本周三央行等量平价续做了本月MLF,操作量1250亿元,价格保持在2.5%不变。

MLF量价齐平符合我们的预期,一方面当前资金面市场上较为宽松,央行没必要增加量的投放,且根据超长期国债发行安排,节奏较为缓慢平稳。另外,今年机构端整体是缺资产状态,市场完全能消化超长债新增供给,当前长债收益率很低,微观主体信用扩张受阻,降低MLF利率意义也不大,也不利于避免资金二级市场沉淀。未来更多可能在于降准,商行降低存款挂牌利率和LPR利率。资金面延续宽松,shibor短端品种表现分化。隔夜品种下行0.5BP报1.719%;7天期上行0.7BP报1.808%;14天期上行3.0BP报1.848%;1个月期下行0.4BP报1.907%,创2023年8月以来新低。

下周(5月18日至5月24日)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20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40亿元到期,周二至周五均为20亿元到期。

4.市场观点

本周股债市场延续分化,股市先抑后扬,周五显著上涨带动三大股指收复大部分跌幅。本周前三个交易日,受社融数据影响,叠加市场前期上涨的消化,不过指数调整不多,上证指数稳住在3100点上方。全周来看,沪指周微跌0.02%,基本收复失地;深成指周跌0.22%,创业板指周跌0.7%。行业方面,房地产政策显著转松,多箭连发,房地产及其相关板块表现强劲,房地产行业周涨12.65%,建筑材料周涨5.03%,建筑装饰周涨3.0%;下跌行业中,家用电器、医药生物和煤炭跌幅前三,分别为-2.36%、-2.12%、-2.10%。债券市场先强后弱,各期限收益率分化,中短端有所下行,长端小幅上行。国债活跃券方面,5年期“23附息国债22”收益率下行1.75bp,10年期“24附息国债04”上行1.2bp,30年期“23附息国债23”上行0.65bp;5年期国开活跃券“23国开08”下行2.5bp,10年国开活跃券“24国开05”上行1.0bp。

展望后市,从市场驱动看,今年外需较强同时伴随高质量发展下,制造业和工业表现较为强劲,房地产和消费等内部有效需求仍需提振的格局下,一定程度上对部分与宏观经济联系紧密的周期性行业盈利形成压制。价值成长和微盘股又受到外部和内部的诸多扰动,市场风格更偏确定性更强的红利低波、出口链和价值蓝筹,中小创和微盘股有所调整。不过,4.30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政治局会议后,宏观经济政策落地加速,叠加市场对7月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改革的期待,权益市场有望延续走强。海外来看,美国数据虽然分化,但仍有一定韧性,而美联储政策和强势美元表现对国内掣肘也减弱,各路资金回流中国资产加速,权益市场可期。今年以来银行、家电、有色、煤炭和石油石化涨幅居行业前五,房地产板块已经走出年初以来的大跌,并带动地产相关产业链如建筑建材、建筑装饰涨幅等回正,在后市政策催化下仍值得关注,前期表现较好的红利低波随着市场风险偏好的好转,可逐步获利止盈。整体看,国内权益市场风格仍然偏外需强劲、内需改善和政策带动的出口链、顺周期和稳增长等确定性板块,虽然美联储降息确定性走强,美科技股屡创新高,国内短期的资金流向与外盘仍会有所差异。

债市来看,今年以来债市收益率较快下行,除了基本面和流动性支持外,安全资产的缺失也是一大主要原因。在经历基本面回踩、资金宽松,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的市场环境。而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特别是超长期国债落地,房地产政策密集出台,国内货币信贷向实体传导的可能性上升。4月的社融大概率是年内低点,二季度随着发债加快,资金会有所分流,机构缺资产的状况也将有所缓解,债券市场收益率中枢很难回到一季度低点。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管理公司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作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也不构成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的必然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文相关信息来源于公开资料,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因使用本文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投资人在投资基金前,请务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