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三哥:要走一百里的路,到九十里也只算完成一半

发布于: 雪球转发:24回复:42喜欢:44

90后本硕金融科班出身的他,已在股市摸爬滚打十余年, “行百里者半九十”是他很喜欢的一句话,“目标是走一百里的路,那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走了一半”。如果投资的目标是在市场中长存,那这将会是一条永无尽头的路,始终怀着“半满”的心态面向未来,自谦自迩,保持学习的激情与钻研的精神,就会走在正确的路上。面对投资这件极其复杂的事儿,他认为只有持续迭代、提升认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练剑与修心,才能真正做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球友@猪三哥   的故事~

“家传”技术分析,埋下最初的种子

我是一名90后,本硕金融也算是科班出身,毕业后顺理成章也在金融机构(某券商自营)工作,职场上只算个堪堪斗胆称“资深”的研究员,投资上也已经是沉迷股市十年的“老股民”了。自学编程,在文科专业里当上了最能写代码那个;百家杂烩,技术价投打板画线都浅尝,在量化圈里成了不太“正经”的一派。

第一次接触股市,恰逢07年涛涛牛市,还读中学的我看爸妈每晚每晚守着电脑,盯着那个叫大智慧的软件,一边飞快地点击缩放,一边激烈地分析甚至大吵。好奇之下,我也看起了那本翻得皱卷的《炒股就这几招》,字面上记住了MACD、均线、波浪、江恩等等新世界的单词。

看了几天秘籍我跃跃欲试,买了人生中第一只股票——铜陵有色,大牛市里,短短几天就大幅盈利卖出,一时非常高兴。但后来发现我爸并没有跟我分钱的意思,顿时就没了兴趣,毕竟那个年龄,什么能比电脑游戏更有趣?

到了本科时期,学金融的不炒股怎么能行?我顺势接管了家里几十万亏到小几万的账户,里面还躺着准备当传家宝的中石油。一开始路径依赖,重新学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分析,跟着理想论坛的老大哥混,甚至自己也编了不少指标。一段时间,赚赚亏亏原地踏步,钱没赚到,倒是五花八门的知识被动学习了不少。当时一直觉得是自己的策略指标还不够好不够完善,东修修西补补,体系越来越复杂,有了些盈利的迹象,但换手和波动却越来越高。

真正赚到第一桶金,是学完《资产定价》这门课,了解到原来小市值在全球各个市场,很长时期都存在持续溢价,以前单纯只是听老股民说小票弹性大容易拉,其中竟还真有统计和逻辑的支撑。完全突破认知的领域令人沉迷,后面逐渐学到了各种“市场异象”,低估值效应、动量效应、反转效应等等。第一套翻倍的策略正是简单的小市值+长期动量+短期反转,刚好遇上了14-15年大牛市,一时间信心爆棚。不出意外,后面的故事也与多数人雷同,股灾摧毁一切,千股涨停的亢奋景象让人操作变形,渐渐又开始“随心炒”,最后以大亏惨淡离场。

从隔岸观市到下海捕鱼再到琢磨撒网姿势,第一轮牛熊的经历就像是禅宗所言的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游山玩水中渐知其形,山水间风云多变,却以为是自己能呼风唤雨。不过事后看,似乎这也是必由之路。

在最激进的策略中,领悟最严格的风控

学习“打板”,应该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段投资经历。涨停、连板、“有三必有五”,游资的领地向来是短期技术分析的盲区,偶然的涉足,是我第一次走出技术分析可解释的小圈。

图 一些游资策略的学习资料

如果说股市的起伏,就像快进的人生,那打板玩法,就是三倍速快进,把内心藏掖着的贪婪和恐惧都释放。一年之内,从翻三倍再到腰斩,极致波动中我渐渐认识到了风险控制、回撤控制的重要性,原来风控、止损不是简单的“怕跌看空”,而是防止自己上头产生无法挽回的损失,是自己对市场的妥协。最怕的不是触发止损刚好最低点割肉,而是那一刻的不甘心加倍买回。亏损一旦超过20%,心里的魔鬼便开始狰狞地浮现。

也是打板的经历,让我接触到一套新的分析框架——博弈分析,从曾经嗤之以鼻的“庄散二元论”到揣摩各类型资金心理的“黑暗丛林”博弈,就是这套框架的不断演进。估算各类资金的预期,评估市场状态或事件带来了哪些超预期、哪些低于预期,再根据各资金的行为节奏去推演可能的场景,并在“绕不开”的阵地做好埋伏,这种“面对未来”演绎式分析方法让我大开眼界,大大弥补了技术分析只“面向历史”的归纳分析法的局限与呆板

踏上量化之路,背离初心的奔途

最终,我确实走上了以量化投资为职业的道路,但一开始,却是偶然。

第一次了解量化是看了那本绿得发亮的《宽客人生》,书背那句“成为一名宽客,是为了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下戳得我头皮发麻,啊,这不就是我想要的??从此开始了漫漫踩坑之旅......(注:宽客,Quant音译,量化从业者的自称)

寻找“最好的均线”: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痴迷于琢磨各种技术指标,指标不管用时自然下意识地想,会不会参数不是最好的?为什么是20天均线、MACD参数为什么会是(9,12,26)?找到最好的参数是不是会更好?当时刚好在搞数学建模初学Matlab,趁着兴头搭建了第一个回测程序,穷举了上证指数500天以内所有的均线策略,现在仍然印象深刻,收益最高的是24日均线,如果算上税费,则是55日。此后当然也知道了,没有什么神奇均线,不过是特定的参数恰好契合市场的节奏,不断去刻意优化只是在追逐市场节奏,当市场机制转换时,代价是相当惨重的

自动交易初体验:黑色系的涛涛牛市

这些年经常会提到的一个词“不忘初心”,那要问我做量化的初心是什么,那一定是做出一台“印钞机”,自动分析自动交易,我负责交电费和躺着赚钱就好了。(做什么白日梦?)

经过一段时间的量化研究,我当然想要是能自动交易就好了,既不操心也避免自己手痒。我开始琢磨起了开发程序化交易系统,那时候正是15年的疯狂时代,每天看群里技术大神仗着自动交易系统,在股灾中都赚的盆满钵满,心里那叫一个痒。结果好景不长,我还没开始实盘,监管一纸令下,卡死了程序化交易,几个月折腾付之东流,加之当时的手动交易越做越差,一时间便没了研究的热情。

次年,量化圈大有名气的开源量化交易框架VNPY大火,解决了我一直想做商品期货量化但是啃不动C++的烦恼。也正是借这个契机,我第一次真正实现了自动化交易,那年刚好是黑色系商品的大年,“螺纹金”、“绝代双焦”一时风光无二,我也靠一套很简单的趋势效率策略赚到期货市场的第一桶金。最后的结局当然也没有意外,市场大变策略失效,百般调试皆无用,黯然停机离场。

(注:趋势效率=过去N日涨跌幅/过去N日每天涨跌幅的绝对值加总,通常该指标大于某阈值做多,小于某阈值做空)

多因子 + 机器学习:那一刻我摸到了圣杯,也回到了原点

兜兜转转那几年,还真折腾出了不少活,这也为后面实习、求职中提供了相当的助力。在金融行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不少“正规军”的玩法,多因子模型、CTA策略、套利策略、高频做市等等....当时的量化行业,正处于小市值效应“破天荒”失效、股指期货基差由正转负、大批曾表现良好的策略集体失效的迷茫期,谁也不知道前途在哪,而也是那一年,Alpha Go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柯洁。

一时间,AI被捧上神坛,而用AI技术研究股市的热潮也开始兴起,研究量化的人很自然地就接受了这点,曾经的多因子策略,可以分为三个环节:①寻找能预测股票收益的因子(指标);②通过某种算法合成这些因子;③选股及优化。引入机器学习或者深度学习技术,不过是改变了②中常用的线性方法,有问题吗?没有问题。有人说,AI是黑盒不知道其中逻辑,不靠谱,但对于年轻的宽客来说,逻辑真的那么重要吗?赚钱就好。

后面的工作就变得单调但有趣,不断地写因子、挖因子、测试因子......多年来积累的技术指标提供了大量的量价因子、博弈分析的视角贡献了不少行为金融学因子、科班的公司金融研究也抄出了很多财务因子。似乎多年的积累在这一刻归一了,颇有点“万法归宗”的味道。我不用去理解海量变量间复杂而非线性的作用和勾稽关系,只需要不断找到这些碎片,输入给机器,它就能帮我拼出蕴含未来一角的图景,可以说相当科幻。

科幻归科幻了,赚钱那时也真赚钱,大概由于方法论太新、历史收益太夸张,花了很长时间和资金方路演沟通。也是那时起才意识到,资管和自己做的差距是巨大,做出一套回测可观的策略往往只是一切的开始,后续还需要持续不断地理解和解释策略、说服自己、说服别人、认知策略边界、学好安抚话术、守好风险底线......

图 多因子+深度学习模型示意

也正是这个时候和雪球开始结缘,为了观测模型在极限情况的表现,我做了一个微型化的策略,并在建好的雪球组合上运行,每天无脑跟随模型满仓调仓,一段时间后还真跑出了夸张的收益曲线。后续又改造了ETF策略,运气爆棚下竟还拿了雪球的大奖,也正是这个时候,开始陆续与球友相识。

量化行业里把能持续赚钱的策略称为“圣杯”,那一刻,我感觉就像自己触摸到了圣杯。

上天眷顾,好景还是持续了挺长,这些年疯狂投入挖因子、研究模型、买GPU,加入量化行业的内卷海洋。一直到去年,开始感觉不对劲了,正是策略的持续强势带动了整个量化行业的疯狂生长,海量资金的涌入一方面吞噬着超额收益,一方面也在策略趋同中形成特殊的“抱团”,直到四季度,打压周期股(刚好在模型偏好上)、量化严监管、私募巨额赎回,最后引发了这类策略“下跌-赎回-下跌”的负反馈。我的策略当然也不能幸免,模型的历史最大回撤不断突破,好在严格的风控纪律卡住了底线,勉强挽尊。

那一刻,我感觉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那年不断折腾指标、优化参数的我,与现在何其相似。

我的量化投资之路,还真是一路远离初心的奔跑,从前想躺在赚钱,到后来发现得跑着“抢钱”,从前想安心做一个“社恐”,到后来只能主动展示自己、花心思沟通。一切看似事与愿违,但何尝不是认知自己与认知世界的碰撞,在磨练中的成长呢?

从投资股票到投资因子、投资策略,量化的经历对我而言,正如禅宗所言的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个阶段,每个股票都好似打上了标签,高估值、高成长、高Beta、资金异动、北上加持、研报看好、基金重仓...交易的也不再是股票,而是一堆股票共同承载的标签集合。但这真的是终点的景象吗,我不知道,也许会像当初研究指标那样,渐渐能真正去深入理解这一切的投资意义,在锻造神兵的同时参悟出驾驭它的心法,最终挥之如臂,走入第三重楼——“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面向未来,行百里者半九十

我们的股市还很年轻,但技术的进步如生长激素般催着他成长,我想,只有持续迭代、提升认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练剑与修心,才能真正以此为事业而长存,对于每个投资者,我想不外乎此。

个人很喜欢一句话“行百里者半九十”,目标走一百里的路,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走了一半。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在市场中长存,我想这将会是一条永无尽头的路,那么,始终怀着“半满”的心态面向未来,自谦自迩,保持学习的激情与钻研的精神,就会是总走在正确的路上。

想给初入股市投资者的一句话——永远要算好自己输得起多少

我认为这几乎是投资中最重要的事。尽管数不清的人给你描绘那些宏大的叙事:“国运向上,永不卖出”,“与伟大企业共同成长”等等......但我还是想说,永远要算好自己输得起多少

一方面,前文也提到,亏损一旦超过20%,心态会变得越来越消极,情绪影响交易动作的事会越来越频繁,这时候很难连续做出理性的决策;另一方面,股市最常见的就是“幸存者偏差”,现在能发声的都是幸存者,看似投资成功的人更是幸存者,更多怀着同样理念的人早已无言倒下,正因为他们早早输得超过了底线。

无论什么策略、什么理论、什么资产,我想都是,输不起,就玩不了。

全部讨论

小胖的帅2022-04-01 08:35

投资过程中,心态的自洽是最为重要的。

猪三哥2022-03-31 20:15

我还小

周秦汉Heiyo2022-03-31 18:44

三哥确实很厉害!

猪三哥2022-03-31 10:43

谢谢,技术不过是外在,换成任何一种方法论大抵类似

理财三好学生2022-03-31 08:47

虽然一些技术看得似懂非懂,但感觉还是有道理

猪三哥2022-03-30 18:25

不是整个4月哦,是从那时开始到四月中旬这段。短期可以看下旧文清明节日历效应

Sthira2022-03-30 17:39

三哥,上篇你说四月是今年回血关键一月,今天盘面是否在逐渐印证,强烈要求三哥临时加开一贴,预测一下四月

猪三哥2022-03-30 16:43

都有,核心就是那句台词“送你上路的,是你的同志,请你不要恨他”

照亮生活2022-03-30 08:24

量化交易,不断迭代更新

十倍好运20242022-03-30 08:20

你走过100里路吗?如果你真正已经走下了90里,那个自豪感是爆棚的,除非是比赛,否则何须在乎最后那几公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