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深陷“围城之困”: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均负增长;中小机构纷纷注销;慧择水滴的扩张之路,也不平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2021年

中介公司比险企“还难”


①挂牌机构降至16家

中介纷纷退出新三板


②收入和利润都负增长

营收下滑16%,净利润下滑15%


③赴美上市的慧择水滴

亏损扩大,股价下滑


且看中介公司

的三层“围城之困”


中介市场主体“只减不增”

上市公司纷纷终止挂牌


1. 保险业规模和效益均承压,经纪和代理机构会好么?


一晃之间,已经是金秋九月末,距离2021年收官就剩最后一个季度了~

今年,对于保险业而言,保费增速不仅没能跑赢去年同期,更是低于GDP增长,行业盈利空间也被压缩!

无论是受车险综改影响的财险业,还是受行业改革影响的寿险业,身在其中,各位保险人都深觉有苦难言。

昨日的文章中,我们分析了寿险业当前面临的“三重难”,有粉丝留言,希望我们也写写保险经代的现状和趋势。

其实,同在一个行业,作为上游企业的保险公司都过的艰难,按理保险中介机构,应更是“水深火热”。

毕竟,险企盈利承压就会导致费用空间压缩,或者支付滞后,而中介机构的主营收入,就是靠佣金和服务费用。

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分三个层面,看看中介“难不难”~


2. 一年半的时间,近50家专业中介机构注销!


我国中介市场参与主体,包括中介集团、专业代理、经纪、公估和兼业代理,除兼业代理外,可以统称专业中介机构。

据“13精”不完全统计,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数量,已经从2018年的2689家,下降到2021年上半年的2620家。

仅仅是近一年半的时间,就有49家中介退出,其中,区域性代理和保险公估退出的公司数最多,均超20家。

因此,从中介机构数量“只减不增”来看,大家也能体会到,对于中介公司而言,到底有多难。

否则,谁也不会轻易放弃一张好不容易拿到的牌照,更何况,回首2014年-2016年间,一个保险牌照可是“香饽饽”。


3. 经营持续承压,超20家中介终止挂牌,退出“新三板”!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不少在新三板挂牌的中介机构,也纷纷宣告终止挂牌,退出新三板。

要知道,昔日争先挂牌的时候,从2014年开始,每年都有近10家中介登陆新三板。

然而,从2018年至今,已经有超过20家中介终止挂牌退出。

因此,在新三板挂牌的中介机构也从顶峰时的35家左右,降至目前的16家。

至于,退出的原因,有的是因不合规被强制清退,有的是要转战港股。

但是,大多数还是因为经营业绩下滑,考虑被市场认可度不够,融资不理想,不愿再负担挂牌产生的费用。

那么,近年来的保险中介,经营到底有多难呢?


2021年上市中介“更难”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负增长


1. 收入减少,利润也减少,中介更难!


今天,我们就以部分上市保险中介的2021年半年报数据,带大家重点分析下中介行业的发展~


2021年上半年,这16家上市中介的营业收入为17.93亿,同比负增长16%,净利润为8475万,同比负增长15%。

也就是说,2021年上半年上市中介,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都是负增长的。

而且,大家仔细看上图,会发现除了部分公估公司的营收是正增长的,其他的大部分代理和经纪公司的收入,都是负增长的。

同时,今年上半年亏损的中介机构,达到7家占比近44%,也变多了。

因此,如果拿上市中介的经营数据,与上市险企比较的话,应该说是险企好歹保费还是增长的。

但是,中介机构却面临收入下降,利润下滑,双面承压的局面,是不是更难啊?


2. 主营财险的中介,手续费比例下调,导致营收大幅下滑!


其实,对于以车险业务为主的中介而言,2021年的营收下降,应该是早有预期,毕竟,作为改革的总目标,就是“降费增保提质”。

盛大在线为例,受保险代理手续费率下降影响,其2021年上半年的保险代理收入,大幅度下降,降幅超44%。

近年来,车险保费增速持续低迷,很多昔日以代理车险为主的中介,经营都异常困难,这也是不少中介退出新三板的主要原因。


3. 主营寿险的中介,提佣金比例刺激销售,换营收增长!


至于,那些寿险业务占比较高的保险中介,营收虽是正增长的,但是,销售费用增长的更快。


从上图可以看到,无论是全国性的代理机构新一站,还是区域代理润生保险,营业总成本都显著提升。

其中,销售费用的增长最高,尤其是新一站增幅超50%,远比营业收入的增长还要高。

对此,其也表示销售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代理服务费上升所致。

也就是说,在寿险业整体下行的情况下,中介机构的保费想要做更多,市场投入的也更大。

这一点,大生泰丰也在其半年报中,表示今年通过提高代理人的加佣比例以刺激销售,平均佣金比例较上年提升约10%。


4. 老牌中介减员,新兴中介增员!


由此可见,对于保险中介而言,无论规模扩张与否,都难以保证盈利空间。

那么,昔日险企惯用的“降本增效”之路,自然也会体现在中介公司身上。

盛世大联为例,上半年的在职员工减少91人,且并无新增。

不过,对于那些新兴中介而言,仍处于迅速扩张规模抢占市场的阶段,所以,人员还是增长的,比如新一站。

只是,从新增和减少的变化看,中介公司人员流动频繁,也反应出一些不稳定因素。


中介公司

三层“围城之困”


1. 围城之困前二层:困住的是中小公司,和老牌中介!


回到今天的文章题目,中介的“围城之困”,大概有三层。

第一层,是中小公司的自然淘汰。

从本文第一节可以看到,对当前的中介公司而言,在市场激烈竞争之下展业困难,收入减少还要面对较高的合规成本,不赚钱就只能被自然淘汰。

因此,围城之困的第一层,就是大多数中小中介公司会被自然淘汰,这一点后续我们再单独分析。

第二层,老牌中介想要壮大规模,融资上市却“生不逢时”,被迫黯然离场。

从上市中介纷纷挂牌新三板,再到融资困难,经营承压,被迫纷纷退出。

几年之间,这些公司,不仅规模扩张不如预期,就连盈利能力也在下降,最终只得黯然退出。

因此,围城之困的第二层,就是资本的围城之战,圈里的想出去,圈外的想进去。


2. 慧择水滴,赴美上市后巨额亏损,市场不买账?


比如,在美上市的慧择水滴。从下图可以看到,水滴和慧择今年以来的股价,分别下跌79%和68%,下降幅度最高。


因此,除了受市场宏观因素影响外,多少还是反应出市场对两家公司的不认可。

毕竟,两家公司今年的亏损额度都不低,慧择上半年亏损近5千万,而水滴亏损超10亿。

不过,从收入端看,在当前市场整体保费增速仅为个位数的当下,两家公司都实现了超高的保费增速,确实不容易。

比如,慧择的首年保费("FYP")为11.9亿,同比增长57.9%,水滴的首年保费也达到53.57亿,同比增长94.1%。

但是,两家公司的营运成本增长的也很快,比如,水滴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约150%,慧择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超50%,研发费用增长超100%。

因此,纵然通过疯狂吸纳“代理人”,大手笔投放佣金,即使亏损也要规模的方式,两家公司攒人头画蓝图,顺利实现赴美上市!

但是,从现阶段看,资本市场却对高额亏损换来的规模,并不认可。

所以,第三层“围城之困”,就是借助互联网东风,中介新秀们争先赴美上市,市场却并不买账。


3. 中介公司“围城之困”的三重奏


综上所述,中介公司“围城之困”的三重奏,分别体现在:

一重奏,是传统公司小而不能大,只得变卖或者退出;

二重奏,是有规模有历史的公司,遇行业转型期,上市不足数年,盈利下滑纷纷退出;

三重奏,新兴的中介机构,依托互联网优势,疯狂吸纳“代理人”,大手笔投放佣金,即使亏损也要规模,攒人头画蓝图,赴美上市,可亏损扩大市场不认可,负面消息也不断!

当然,对于中介市场到底难不难,各位从业人员应该是最了解的,欢迎大家文末留言,探讨下真实感受哈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