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三峰环境(SH601827)$

全年投产自有项目4个,半年报就有,意味着都是年初投产的,根据半年报“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汇总”中新增项,得出是垫江、黔江、荣昌、吕梁(合计2350吨),总产能增幅是6%;参股项目1个,按照产能增加值15100-13100=2000吨,推测是焦作(权益法下也记录了损益)。此外还有2+1个进入试运行,根据官网新闻推测是奉节(夔门)一期、昆明二期和渭南,合计2300吨,24年能投产的也就差不多这些了,指望靠量提升业绩不现实,新中标的项目公司也索性不单独披露了。

简单地按平均产能计算,产能利用率是99%(三峰只披露了入厂量,焚烧量还有个折扣),比22年高,但比20、21年都要低。全年垃圾入厂+13%,增速略高于半年报,但上网电量只有+9.6%,增速低于半年报不少;且根据入厂量、发电量、上网电量,简单计算的发电效率都比22年要低,一个合理的推测是供热改造,而年报披露提供蒸汽+28%,说明推测大概合理——而且,公司再次强调:“全资及控股项目平均入厂吨垃圾发电量达424度/吨(不含供热机组、污泥、餐厨及厨余垃圾),平均厂用电率控制在12.28%(不含供热项目),继续领跑行业”,由于我们无法区分项目,但结合历史信息,基本可信。

首次计算了下参股项目的效率指标,发现特点不同,参股项目以1/3的产能和处理量,提供了和三峰相差无几的蒸汽,发电效率是差了不少,估计和焚烧炉有关,想提升应该不容易。

分产品看,EPC营收规模大降,营收占比只有21%,毛利率倒是升上去了,这点比较奇怪(主要是设备降的比较猛,啥设备呢),后果是毛利润反而增加了。项目运营的毛利率继续下滑,已经来到40%以下了,不知道为何会降得这么快,看成本分析,折旧摊销与运营成本都有大幅增加,业绩说明会上提问,答复是“新投运项目尚未纳入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所致”!设备销售是个惊喜,把项目运营亏掉的毛利补了回来,但我猜测更多是因为疫情导致的收入确认延迟,属于一次性的,后续这块业务的成长性堪忧(国内到顶了,看海外拓展情况),新增订单主要来自东南亚。新增单列的收运业务体量还小。

南宁三峰因诉讼被冻结的7100万被解冻了,但不知诉讼情况如何,公司居然没有任何披露或说明。

各个期限的应收账款全线增加,即使算上一笔2千万的意外追回,仍旧新增计提5千万(总计超过2亿),大头还是重庆、云南、四川的电力公司,合计超过7亿。原本期望净利润能摸到13亿的(23下半年4家券商给出的业绩预测都>13亿),实际只有12亿出头,差额大部分来自这里(补贴到位还是不能太过乐观啊,尤其当下政府都缺钱),另一块是所得税优惠少了0.45亿。

利息支出又增加了,对应着长债短债都有所增加,尤其是10亿绿债到期,只续发了2亿(不知是担心融不到钱,还是实在不缺现金)。经营现金流大幅增加,投资现金流保持不变,带来现金储备的增加,要应对即将到期的各类金融负债(不算应付账款也有20亿)。研发人数增加了,但高学历的少了,研发费用中设备及材料大幅增加,与公司目标县域市场的战略一致,但真能赚钱么?

现有业务做做好,不盲目扩张,3免3减半都到期了,补贴拖欠大头解决了,一年10-12亿的净利润还是能保证的,合理估值250亿。IPO融资25亿,估值111亿;上市4年,产能翻番,4/12收盘市值129亿。

全部讨论

04-15 09:36

研究的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