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绝望资产?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5回复:9喜欢:4

一、

今年涨幅排第一的传媒,在半年前,还是近10年全市场最悲惨的指数,下跌时间长达7年,最大跌幅85%。它就像长江一样自西向东,越流越低。

数据源:Wind

但是,自2022年11月到2023年5月,仅仅124个交易日中证传媒指数就上演翻倍行情。

数据源:Wind

如果在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之间这段惨淡的末尾惨淡期,有投资者抄底这个指数,在当时毫无疑问会被认为是“傻子”。但仅用半年时间,这些投资者又成为了众人眼中的智者

从“傻子”到智者,这个过程是怎么发生的?

二、

目前中证指数官网列出的相关基金有5支,其中4支成立以来都处于亏损状态,最大亏损幅度为69.60%。

截至5月16日,亏损最大的中证传媒基金为工银瑞信中证传媒指数,成立以来下跌幅度达69.60%,在22年10月份的时候跌幅甚至达到81.87%。

数据源:Wind

但是,如果自2015年6月19日开始定投工银瑞信中证传媒指数至2023年5月16日,收益为12.99%。

截止五月初,不同跌幅的收益回测情况如下:

数据源:Wind

从上表可以大致看出几个特征:

1、越跌越买有回报。无论是最高点还是次高点,只要坚持定投,至今都是正回报。

2、定投频率对收益率有影响,周度定投均跑赢月度定投。

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能得出就该越跌越买的结论。我们决不能忽略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早在2015年、2018年开始定投传媒指数,将遭受长期的、巨大的精神折磨。

有句投资格言是这样说的:“过于超前于你的时代的投资,和错误没有区别”,有时从作出推断到事实证明推断要经历很长时间,可是很多投资人还没有等到自己的预言成真的那一天就因为实在痛苦得受不了了而宣布投降了。

所以,即使是定投这种分批投入的方式,也依然应该注意择时,而不是无脑的开始投投投。

那么,怎么择时呢?

一个简单粗暴的指标,就是跌幅大的时候开始投资。

再以中证传媒指数为例:到2021年末时,中证传媒指数自2015年高点以来的跌幅是80.99%。这个跌幅足以让持有的人绝望、让观看的人望而却步。可是这个时候如果逆向思维迎难而上,至今定投的总收益率是35.29%,年化收益率是13.3%,基本在所有行业指数中排名第一。

三、

回到当前的投资市场上,哪个行业是绝望资产呢?

这一点似乎没有争议:房地产

房地产就是当前的绝望资产。

所以,从定投角度来说,或许这就是绝处逢生的机会。

目前地产行业陷入史无前例的困境,不少房地产公司命悬一线。房地产指数今年以来下跌14%,是创纪录的连续第四年下跌,相比8年前高点跌幅60%。港股更是下跌80%-90%。

而机会往往蕴藏在危机中,当市场上绝大部分人缴械投降、找出N个理由不看好房地产的时候,机会往往就来了。

一旦上涨了,一个理由都够了,那些看空的声音也就突然自然的消失了。

毕竟,在价格这个无可辩驳的权威面前,人们往往俯首称臣。

而股价低迷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来踩一脚。有了价格的配合,一切怀疑否定、落井下石都是那么水到渠成。

而一部分逆向投资者们,又开始不声不响地捡这样的臭垃圾。就像去年房地产债券被当臭抹布一样扔掉、笼罩着经济衰退阴暗的纳斯达克无人问津、夕阳产业的煤炭研究员失业时,这些人就无声无息的抓住了这些机会发财。

而那些新能源、医药、白酒这些盛极一时的大众情人类资产,他们却充满了轻蔑的目光。让他们也参活一下时,他们竟然是买10元钱这样的侮辱性仓位。

无论结果如何,结果是一定会有结果的。

目前估值温度计33.72°,处在“低估”状态。恐贪指数43,指数属性重回“中立”。

特别提示:

本文仅为信息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积极进取(TIAA003005)$ $全球精选(TIAA003004)$ $日积月累(TIA08030)$ #今日话题# #上证指数##传媒板块#

全部讨论

逆向思维,不错。我准备买点港股的宝龙地产,只要它一直活着,后面总有机会上涨,甚至大涨几倍。但有点担心它活不下去,所以不敢重仓,以后来验证,是不是我错过了机会。

2023-07-18 20:28

地产和传媒最大的区别是,地产都加了杠杆,别熬着利息把本金搞光了

2023-07-14 15:47

您已经很努力了,但大家已经失去了兴趣。

2023-07-14 15:08

写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