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路特斯 蔚来大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很多路特斯车主都在APP分享着:「一个把路特斯开进蔚来充电站」的话题。

一位名叫「有效休息」的车主在路特斯APP里留言:“刚在服务区和蔚来的车主探讨换电和充电的速度。同时充电车少情况下,超充和换电速度差不多,如果有其他车在充的情况,平均7分钟的换电效率还是快,本人坐等换电版路特斯!”

一时间,「置换换电版能不能有补贴?换车还能不能享受首任车主权益?换电EMEYA下赛道是不是可以一直加电,一直爽?换电版车型应该早点来...」不到5分钟,路特斯的车主APP中就发出700多条跟帖。

在帖子下,很多人都发出ELETRE、Emeya和一旁的蔚来超充装的合影,并配上一段「不是蔚来不美丽,而是路特斯更有性价比」分享在社群里。

从今年4月25日开始,路特斯已接入蔚来在全国范围内的共2000余座充电站,包括341座高速公路充电站,覆盖近300座城市。路特斯的车主可以通过路特斯APP的充电地图页面,实时查看蔚来充电桩的精确位置、充电状态以及其他关键信息,来规划自己的出行路线。

一家是能买到的最贵的电动车品牌CEO,另一家是资源最广的补能网络创始人。或许在他们眼里,做什么、怎么做、结果如何,远比口说和计划的更重要。

同为“实干派”的两位企业家,面对冯擎峰的邀约,李斌欣然回应:“我开路特斯,你开上我们的蔚来,我们一起去云南跑山”;而作为路特斯投资人,李斌始终关注着这个品牌的长远发展;作为最贵的新势力品牌的掌舵人,冯擎峰也一直总结蔚来在企业经营上的很多特点。

明明是互相关注的两个品牌却在补能合作上没有在第一时间双向奔赴。以至于很多车主都感叹这是路特斯「迟来的换电惊喜」。然而在这个看似不经意的节点背后,却隐藏着一项有关补能合作最深共建「协议」的真正价值。


文|锅斯傅

编辑|李薇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


高端「补能」避开在起跑线“缠斗”

在纯电玩家的阵营,补能始终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解决高效补能,精致补能...意味着大多数客户可以更直接、无顾虑的享受纯电动产品带来的体验。但凡对规模有欲望的品牌,解决补能的痛点,不仅能降低用户的心理门槛,也能降低了整个品牌和整个行业的获客速度。这个问题是蔚来大举财、物、人力构建充换电业务前思考过的,也是路特斯冲击纯电高端市场前徘徊和犹豫过的。

路特斯的角度看,蔚来补能网络能够在端口开放意味着跑车市场迎来了在规模化的合作者和拓荒者;而在蔚来的角度上,能够与市场「最贵」的电动车品牌就补能问题形成联盟关系,是对其在补能生态布局有关行业地位的一次关键利好。

以至于双方在一拍即合,李斌在接到冯擎峰车展发布会的来电邀约时才会兴奋的讲:“太好了,你放心,我一定按时到场!”

很少有人知道,在双方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前,路特斯的补能技术团队在数月时间里,频繁的往返于华东、华南多地的充换电终端。从位置、充换电时长、用户的使用频次、体验等十几个维度做了上千次的田野调查才做出最后的牵手决定。而在路特斯的技术人员在与蔚来充换电网络终端工作人员接洽沟通前,路特斯集团CEO冯擎峰也亲自带队多次研讨过蔚来充换电网络的底层技术和服务数据。

但最早路特斯关于是否要介入“外部的补能技术与生态”这个问题一直是纠结的,毕竟这外界看似是1+1>2牵手协作。背后则是一场有关技术路线与服务生态之间的取舍、博弈与权衡。

了解过程的同事对我讲,相比于双方的一拍即合,内部对于快充还是换电的路线之争探讨了非常久,前后历时2-3年。“尽管大家都知道换电的趋势和方向很好,但拥抱换电就意味着性能也要适度妥协「标准化」,但路特斯的产品定位和基因传承一定程度上又制约着品牌在技术上难以趋同,进而难以通过标准化去解决补能问题,甚至容易出现背刺用户的现象发生”。

最终,一个来自路特斯“关于用户反馈”的小插曲,指引管理层做出「先蛋还是先鸡」的选择。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伴随路特斯首款纯电SUV Eletre大批量交付,有开始有部分车主反映他们的车辆无法在某些外部充电桩上充电,也有一些车主的车辆则在充电过程中出现了故障,如充电中断或者车辆无法启动,大家怀疑是因为充电桩和车辆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习惯了经常要在车主APP上看用户使用反馈的冯擎峰在上面关注到一些来自客户的使用反馈十分着急,但兼容协议存在问题却不是路特斯一个品牌面对的问题。从终端的销售上,渠道的工作人员也反馈,客户担心路特斯的快充网络太少了,很多种子用户存在对长途出行里程的焦虑,进而对高端纯电出行与使用过程产生疑虑。

但在有关高端出行补能与生态补能的改善上路特斯是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人力与精力的。

去年,路特斯发布的闪充机器人、液冷超充和家用生态补能零碳系统。尽管官方未透露有关具体技术的研发费用体量,但专业人士针对其设备在对技术做『逆向解析』中发现,除了用户有感知的科技材料,包括深度相机、单/双目相机、超声波雷达以外。

仅设备所需的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就已经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家在补能设备上做到顶级用材的企业,这套产品用材上不仅包括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还有高强铝合金、拓扑优化材料...“非常有魄力!在补能产业上,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企业会把高规材用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层面”。这是曾就职特来电的充电桩设计专家林坦宇发出的感慨。

在初期,研发一台「机器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设计、加工、组装,背后的综合成本非普通补能企业所能承担。如果分摊公司对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测试的费用,以及对专利申请和保护的费用,路特斯一台补能设备的建造成本和耗材基本是目前行业内现有顶级直流快充设备的5-10倍。

在传统汽车时代,人们认可「发动机比车贵」的生意;因此很多人开玩笑,到了纯电时代,路特斯做起了「充电设备比车贵」的买卖。

当然,一切美好背后自成目的。路特斯希望打造的「闪充机器人」,是能够改善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体验。减少了用户在充电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和手动操作,提高充电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让用户在去繁从简的使用过程中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有尊严的使用体验。

但客户的反馈也让路特斯意识到,补能的升级过程必须是「量质双生」的过程。高质、高效的高端补能体系在用户眼中并非是论先后的时候,相反只有形成相伴相生状态,才能让用户和品牌真正受益。因为在补能行业短期内,即便到今天也没有谁能做到真正突围,而这个市场也很难有所谓绝对的寡头出现。

年初,以路特斯为主导的「闪充联盟的成立」,就预示着路特斯管理层已经从高质补能生态向质、量协同的方向做全新调整。冯擎峰相信,高端用户不仅要有极致的补能体验,规模化使用的问题同样不能忽略。尤其是高端品牌在规模化发展前,万不可在起跑线缠斗,企业合纵连横的目的,不是论先后,而是先要让更多用户能感受到高端补能生态传导出的极致精神。

伴随接入蔚来的补能生态,不仅有望路特斯的订单量和用户体验得到改善,最重要的是整个补能服务的边际成本被摊薄。而这个问题冯擎峰、李斌很清楚,在补能端形成合力是当前市场环境下能优先惠利用户、惠利行业的好事情。

2


「定力开疆拓土的路线融合」

直到今天,对高端纯电细分市场的深度坚持,冯擎峰在高端补能体验上,豪华品牌的汽车企业还有很长的奔跑周期。

蔚来资本作为路特斯品牌的投资人,李斌和冯擎峰都在背后默默关注着对方的发展。然而不仅是路特斯的闪充联盟,还是蔚来的换电体系,从对外合作序幕拉开之前,双方都不是第一个走进对方视野,当很多人争论这场热闹的合作背后,却所遗漏这些细节所掩盖的信息价值。

从年初,蔚来与长安、吉利江淮、奇瑞相继牵手合作换电;路特斯则牵手捷豹路虎、极星、沃尔沃大力发展闪充,这短暂的几个月里,都发生了些什么?

今年初,伴随纯电轿跑EMEYA发布,路特斯用户在订单量和用户量都开始上升,尤其是入门版车型在拓宽价格区间后,对高端用车市场带来了巨大吸引力。

有终端员工提到,“入门版价格的下探,给门店提升了30%的进店率,也就是说入门版产品出现,正在让「超跑平民化」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而这个过程至少会对路特斯终端门店带来三成以上用户转化的可能。”

目前从销售层面的反馈来看,路特斯品牌的种子用户基本认同「超跑平民化」的消费理念,且高度认同路特斯的产品、服务与品牌价值,尤其是他们在深度感知产品的驾驶体验和性能后,几乎都完全打消对“电车同质化,没有性能体验”感受的偏见。

对于如何为更多的入门用户提供更使用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和服务?又如何兼顾好性能与规模之间的平衡?这也是路特斯内部此前一段时间里反复争论过的问题。

2024年1月,就在路特斯发起闪充联盟时,就有联盟内成员企业建议「是否将蔚来也作为合作对象进行邀约?」然而包括路特斯内的部分成员对这项提议起初是犹豫的。而犹豫的原因,并非是排它或不认同。相反,一方面是来自一些企业对产品性能和自身使用体验的坚守,另一方面则是对技术路线的怀疑与不确定。

毕竟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800V快充与换电之间几乎是泾渭分明,难容的水火的两条平行线。以至于市场和用户都认为这是决定未来电动汽车发展方向的路线之争。

路特斯为例,旗下生活化纯电跑车均基于EPA800V架构,作为目前行业顶尖的800V平台,凸显的快速充放电特点主要以服务产品性能为标准,因此能实现20分钟将车辆充电80%的水平,接近丰田希望在2027年固态电池充电速度的水平。

路特斯这个特点是毛京波反复强调的,她总说:路特斯品牌的一切动作「为唤醒驾驶本能」,因为路特斯品牌不为取悦所有人,只为真正的驾驭者而生。

但由于2、3代换电站技术多以服务400V架构打造的电池包和产品为主,二者在电池标准化、电池管理系统、换电站和系统集成领域都有待打通。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蔚来组建一支超过400人的电池相关团队,专门负责对电池的材料、电芯与整包设计、电池管理系统、制造工艺的工作进行研发升级与改良。

他们任务之一,就是在年内落地支持换电和超快充的800V电压电池包。这种利好是双向的,一方面800V超高压平台可以为换电模式的电池包提供快速充电,提高换电站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也能让更多800v产品进入蔚来的换电网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蔚来也发现,受限于电网的承载能力,当一根桩的峰值功率旨在6OKW,那么再快的桩都是乏力的,但如果迭代对换电站的快充技术,是能够改善补能效率的。

为此,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曾透露,蔚来共享的下一代产品,相关的车型和换电站就是基于800V高压平台来打造。也就是说,蔚来在下一代产品的设计中,会充分考虑到了潜在用户数量的增加,通过提升电压来加快充电的效率,以此来服务更多的消费者。

在开源技术上开疆拓土的节点,让蔚来路特斯之间创造了更好的契机和条件以迎合市场,也为双方在补能领域的尝试去做出更多探索空间和可能。毕竟从技术落地与时间点的贴合,让有关技术与技术打通提供底层基础和保障。

3


「最坚实的补能伙伴」

合作签约后,官方只是针对用户通俗的讲,消费者能体验到路特斯的赛道基因和极致产品性能的同时,还可以享受蔚来遍布全国的充换电网络带来的便捷服务体验。这让很多人误以为是「接口协议」。忽视了作为行业代表性的两家品牌牵手,对行业标准与技术标准树立的全面影响。

类似的影响不亚于10年前,IBM与苹果之间的那场合纵连横。

2014年,IBM意识到,自身在PC的管理成本要高出3倍,支持电话的数量是苹果的2倍,而且后续预约解决问题的数量是苹果的5倍。如果IBM部署Mac的话,一年一台电脑最多可以省下535美元的支出。于是IBM董事会的决定,内部大量部署了苹果设备,降低成本同时推动苹果设备在企业中的普及程度。

苹果则针对IBM企业客户渠道和大数据分析能力,将iPhone和iPad注入更加专业的商业功能,打造除了100余款以企业iOS应用,来改善企业用户使用苹果产品的体验,并提供完善的后续服务支持。

在两家在行业上具有代表意义的企业协作下,全球PC和移动端的企业软件服务标准被最终确立。这场合作,使得全球的航空、金融、保险、电信、零售以及政府通信的工作机制被彻底颠覆。代表性品牌牵手的“合则双赢”,也就此成为很多标准形成的关键象征。

「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在补能生态里,蔚来与路特斯寄希望成为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IBM与苹果。毕竟,在补能行业做着「充电设备比车贵」生意,同时涉及了百万级产品的品牌中,一个是蔚来,另一个就是路特斯。

此前,蔚来副总裁沈斐曾介绍,蔚来在全国已上线2413座换电站,其中包括797座高速站。平均80%的用户、一二线城市最高96%的用户,能在居住或工作的3km范围内找到换电站。目前蔚来的用户总电量的近60%、高速上面约85%的电量,都来自于换电。

如今伴随着双方合作达成,蔚来得到当下纯电市场最贵品牌的加盟,无异于对蔚来充换一体的行业标准建立与行业价值塑造,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根据合作协议,路特斯和蔚来将在充换电产业涉及:

1、电池标准;2、充换电技术;3、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4、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5、充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6、充电互联互通,6大领域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战略合作,来推动换电电池与产品的探索。

并帮助蔚来解决包括,换电运营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共同建立换电运营管理体系;推动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体系;推进充电平台互联互通;推动建立统一的大功率充电技术体系及可靠共享的大功率充电网络。

也许从用户层面看,路特斯品牌用户接入蔚来快充网络下换取的是路特斯品牌在资源上的单方面受益,包括在2024年内新购车的首任车主享受蔚来终身免费的闪充权益,以及在用户不限次数、不限额度的闪充服务。

却在某种层面上忽略了,在双方达成的合作协议下,路特斯已经成为是目前蔚来在公开的有关补能生态的朋友圈里,与之展开内容类别最多,合作程度最深,合作资源最广,堪称史上最「坦诚」的合作伙伴。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路特斯与蔚来协作也正式成为了有关创新型补能技术与培育市场过程中,共担风雨、携手同行的深度协作者。

当有媒体追问李斌「路特斯用户会不会侵占蔚来补能资源」时,被李斌一句“该合作还是要合作,要竞争也要做队友”的玩笑带过。

或许李斌清楚,在高端补能体验终局面前,所有汽车企业都还有很长的奔跑周期。潮起潮落,当天量的资本烟消云散,他更清楚,凌驾于商业之上还有深厚的友谊。

浮沉江湖中,原本惺相惜。

全部讨论

两家持续巨额亏损的企业,终于走到了一起,谈合作,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