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建行是笔好生意么?

发布于: 雪球转发:139回复:621喜欢:253

很多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从去年2月份开始建行就是我的第二重仓股。但是一年下来股价和成本基本持平没亏没赚,就有粉丝质疑我:你成天吹自己能力圈是银行,怎么选出来的第二重仓股这么垃圾?还有人问我:为啥不买成都银行,为啥不买兴业银行,为啥不买xx银行。今天,我就统一来回答一下。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假设有一个生意你不用出钱,不用出力,只要挂名认购份额就能挣钱,挣钱的金额=份额*价值*x%,价值每年都会增长,x也会慢慢增长,那么你希望认购多少份额呢?读者一定会说,你又忽悠我们,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你还别说,真有,换我当然是顶格认购份额,毕竟是空手套白狼。这就是我投建行的逻辑——空手套白狼。

空手套白狼

我在建行设计的空手套白狼的玩法是借助融资。我目前持有的建行全部都是融资买入的,相当于我自己没花一分钱,所有买建行的钱都是借券商的。读者可能会说,你又忽悠吃瓜群众,融资要掏融资利息,融资还有爆仓的风险。大家别急,我们一条一条看。

我的融资利率是5.8%,假设我融资买入10000股建行,按照我的持仓成本6.324元每股,需要花63240元(不计手续费)。根据我在《建设银行2021年业绩预测》中预测的业绩和分红率的底线,可以得到今年夏天每股分红约为0.362元每股。今年的融资利息只高于分红48元,可以看做基本打平了。那么明年呢,后年呢?根据过去6年(2016-2021)建行的业绩增速,年化增速是4.72%,如下图1所示:

图1

基于过去6年的数据,我们假设未来几年建行的净利润增速至少可以保持在4.5%以上。那么到了2023年分红会超过融资利息114元,2024年分红会超过融资利息264元,2025年分红会超过融资利息462元。未来会分红超过融资利息会越来越多。相当于不用自己掏钱就能赚钱。当然,一定会有投资者说股价可能下跌,甚至爆仓。那么我们就来分别看看吧:

市值亏损风险

对于市值亏损的风险,只要你不卖就不会产生实质亏损。你拿到的只是一份长期分红的权益,由于每年分红可以覆盖融资利息,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方案可以源源不断产生额外的现金流。

而且,建行除了每年30%的分红率外,留存的净利润还可以提升每股的净资产。从2016年到2020年,建行的每股净资产每年增长8%-11%,从2016年6.28元提升到2020年的9.06元。目前,建行的市净率已经跌到0.65PB,去年年底更是创了历史新低。建设银行作为我国排名第二的国有大行,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信用评级应该接近中国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所以,目前破净的估值体系是十分荒谬的。建行已经进入到净资产推动股价上行的区间,股价不涨的时间越长,估值修复的可能就越大。长期看,浮亏只是短期情况,长期不可能出现实质亏损。

爆仓风险

前面的讨论说明了长期看不存在市值亏损的可能,但是短期波动是无法避免的。而且,有些股票的短期波动也可能会导致融资爆仓。对于这一点,需要融资者特别注意控制风险。对于风险的控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1,控制担保比,担保比越高,引发爆仓需要的跌幅就越大。2,选择波动小的品种,比如我选择的建设银行,除了2008年大熊市严重高估的情况以外,就没有出现过腰斩的跌幅。

关于担保比和爆仓跌幅之间的关系,我在融资心经相关的系列文章中已经阐述过这里不赘述了。

排除了上面的两个风险后,空手套白狼的战术还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确实还有四个问题需要投资者考虑:

分红的稳定性:

前面的分析中借钱生钱的方法依赖一个前提条件:分红的稳定性。如果这家银行今年每股分三毛,明年变成每股分一毛了,那么这个套路的基础就没有了。不过,我选择建行已经考虑到这一问题。目前建行的分红率已经是卡在30%的分红率要求线上,这一标准是国资委对几大行的隐性要求,无法降低。所以分红会跟随业绩稳定上行。

足够低的估值:

只有足够低的估值,结合稳定的分红率才能得到较高的股息率。股息率高于融资率才能够实现空手套白狼。所以,对于PE高于8的个股都不满足条件。

不能进行股权融资:

前面分析中股息需要用于覆盖融资利息,如果银行需要股权再融资。在目前普遍破净的背景下,定增很难找到冤大头,只能采用配股或者可转债的方式进行股权再融资。这就意味着小股东要掏钱参与再融资。这种情况对于融资客是非常尴尬的。因为,多数融资买入的投资者没有足够多的闲置资金参与配股和配债。

那么,就需要投资者卖出持股凑资金配股或配债。而这时候往往是投资者浮亏的时候。这时候卖出就相当于浮亏变实亏了。

友好的融资方案:

这里说的友好融资方案不仅仅是融资利率低,还要允许无限制展期。我知道有的券商要求每半年必须卖出部分持仓偿还融资利息然后再重新融资买入。这个对于满融且保证金长期不足的投资者简直是个噩梦。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相信很多人已经明白我为何选择建行作为空手套白狼的标的了。其他很多银行不是不好,只是因为他们或多或少不满足我的条件,有的是估值高了,有的是分红不稳定,有的太喜欢再融资。一套方法决定了我不需要选择最好的,只要选择最适合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我只要耐心等就可以了,反正是借钱赚钱,巴适得很。

@银行ETF    @今日话题    $建设银行(SH601939)$   

精彩讨论

ice_招行谷子地2022-02-11 08:56

我2008年底买的房子150万,到2021年5月1350万卖出,期间一天都没住从09年到21年出租12年,收了100万房租。也是类似的思路

ice_招行谷子地2022-02-11 08:20

想挣快钱的坟头草都几人高了

woai20102022-02-11 08:03

收益太小,风险时间太长

慢同学走大道2022-02-12 10:43

看春晚孙涛那个小品就知道,70万就是有钱人。穷人没有曝光的机会而已或者曝光了人们也不会关注。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估值的救赎2022-02-11 09:00

我选择建设银行也是因为需要做资产与负债的匹配。这是从银行和保险的监管及投资风格里面学来的。
资产的利率和负债的利率要匹配,资产的久期与负债的久期要匹配。这是风险金融控制的关键。主要有两点:
1.资产的收益率要大于负债的成本率,形成正利差。
2.资产的久期要短于负债的久期,使资产的流动性高于负债的流动性。
比如:我现在使用平安的融资5.88%,无限展期,用股票的股息覆盖融资利息(无法覆盖的用自有资产所得股息补充覆盖),同时由于无限展期,我不需要卖出股票去还本金,躲避市场波动,做到资产与负债的匹配,降低个人账户金融风险。
$招商银行(SH600036)$ $中国平安(SH601318)$ $建设银行(SH601939)$ #银行股行情还会继续吗# @银行ETF

全部讨论

收益太小,风险时间太长

我选择建设银行也是因为需要做资产与负债的匹配。这是从银行和保险的监管及投资风格里面学来的。
资产的利率和负债的利率要匹配,资产的久期与负债的久期要匹配。这是风险金融控制的关键。主要有两点:
1.资产的收益率要大于负债的成本率,形成正利差。
2.资产的久期要短于负债的久期,使资产的流动性高于负债的流动性。
比如:我现在使用平安的融资5.88%,无限展期,用股票的股息覆盖融资利息(无法覆盖的用自有资产所得股息补充覆盖),同时由于无限展期,我不需要卖出股票去还本金,躲避市场波动,做到资产与负债的匹配,降低个人账户金融风险。
$招商银行(SH600036)$ $中国平安(SH601318)$ $建设银行(SH601939)$ #银行股行情还会继续吗# @银行ETF

2022-02-12 10:42

$建设银行(SH601939)$ $建设银行(00939)$
其实建行5%+的股息和0.65的PB足以让建行成为非融资部分资产配置中的一部分,可与招行作为银行股的两种配置,一攻一守。
当下的市场建行完美体现了“慢即是快”的投资理念。

2022-02-13 16:52

Mark,如果用盈透账户买入建行adr,股息率6.9%,融资利率1.5%,利差超过5%,似乎真的不错。

补一句好多人问我这套路用在建行港股是不是更好。如果你是港股通需要考虑20%的红利税,这样差价优势就没有了

2022-02-11 08:05

有一个名词叫‘借鸡生蛋’!

2022-02-11 09:22

冰哥融资持有建行是笔很好的投资,从金融资产分类角度讲就是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即实现股息收入,又可以静待资产增值,同时做为打新股底仓获取额外收益,不会差的;一般的散户很难看懂建行做为核心资产的价值。

2022-02-11 11:52

看了很多大V的文章,目前来看还是冰哥比较靠谱,策略的成功率高,对小散也比较友好。

2022-02-11 09:20

分析有道理,理论可信,实际操作过程是很寂寞的

把自己买入建行的逻辑说的很清楚了,跟的也可以自己做个判断是否适合自己。这个投资逻辑使我想起了当年以房养贷的买房策略,租金可以覆盖大部分月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