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国建筑:年化15%的”平庸”公司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翻开中国建筑的历史纸面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还算不错的几组数字:TTM市盈率5.02,10年历史分位值9.4,近五年ROE均为15%以上,净利润近五年增长速度也在10-15%区间,相对稳健。咦,貌似还不错?

翻到2019年年报的25页我们就会明白了,嗯,这个中建的业务,合同额听上去虽然高大上,但除了房地产,其实都不赚钱啊,房建毛利6.4个点,基建8.5个点,再结合分布毛利润比重,如果房建方面业务对毛利的总贡献是1X,那么基建是1.33X,房地产是4.83X,设计勘测是2.83X(这个绝对值太小,以后直接忽略)。如果说房地产的净利润还有10个点的话,房建和基建基本上是1左右徘徊。其次就是经营现金流的薄弱,忽正忽下,让人担心起它的BT,BOT,PPP业务……

说完了传统上的优缺点,我们来分析下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就是中建的核心业务:房建和基建,有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我认为最好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中建的高端业务都是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能赚个辛苦钱,但不能赚多钱,应该也不会亏钱。

中建的第二核心业务,房地产,我认为是个好生意,但是最近国家的调控政策太厉害了,既管面粉价还管面包价,还要管买面包的人,短期来看是个不利的因素。

如果没有这两个因素,我们也许看不到中建会售价如此之低。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对我们有利的:1、微利的房建基建业务,是否有增加的余地?2、处在泥潭中的房地产业务,有没有反转的空间?

只要不利的情况有所反转,中建的估值稍微得到提升,我们就可以享受一次单击的过程,即使平庸的拿着,大致我们也能获取15%的净利润增长收成。

结论:中国建筑伤害DPS15%/年,约10%的概率造成双倍伤害。(以上观点均为作者臆想,跟随操作后果自负)$中国建筑 @流放疯    @晕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