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面向全球提供领先的监控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在大数据时代,海康威视作为独角兽,未来前景可期。那么海康威视是的竞争优势点在哪了?

1、 海康威视相比其他家厂商的产品,有什么独特性优势?

海康威视家的产品最主要的特点就产品系列齐全,无论是前中后端,海康都能提供对应的产品。相比其他家,比如华为,就缺乏前端摄像机产品线,只有部分服务器提供,比如商汤、旷视这些AI公司,就主要提供软件和算法,其他系列的产品都要集成。

海康因为全产品线都有,所以海康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根据客户的业务需求,快速的部署一整套方案,而不像其他厂商只能解决客户的个别需求,或者某个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较低的沟通成本,无需多厂商整合,快速的全套方案部署,是海康最大的竞争优势,也是客户在选择服务商的时候,主要考虑的一个点。

2、 海康的的产品,相比其他家的劣势在哪里?

见智团队根据两位业内专家的反馈得知,目前大家对海康产品,前端摄像机这一块是绝对的领先优势,而不够满意的是海康的AI产品算法不够好。尤其是相比旷视、商汤这类专业的AI公司。

AI不够精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一些数据量庞大的业务应用性较差。比如,公安专家在谈到算法对他们的影响时,就举了行业的例子。在他们内部,基于人流量较大的场所,人脸识别方面会有两个指标去量化他们,一个是误曝率,一个漏曝率。他说海康的AI软件算法,有时候误曝率会达到20%以上,漏曝率接近10%。这对他们的工作影响还是蛮大的。而采用了旷视科技的算法,误曝率会降到20%以下,并且基本上不会漏曝。

所以,一旦涉及到类似于城市安防体量级别的业务时,海康在算法的劣势就会显现出来。当然,有的公安部门会采购各家厂商最好的产品,比如海康的前端摄像机,华为的服务器,商汤、旷视的算法,但是这些产品采购之后,会需要专业的人来进行兼容协调。往往非常耗费精力和时间。用海康的方案,有可能2-3个月就能快速部署上线,而自己要整合各个厂商则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不过,带来的效果改善也很明显。

归根到底,是否全套使用海康产品,既需要考虑客户自己本身的能力和意愿,也需要根据业务本身来制定,比如一些数据量较小的场景,可能就没有必要用到那么精确的AI算法。

4、政府采购对海康威视产品是否有依赖性?

理论上来说,政府对海康的产品不存在绝对的依赖性。但是,对于出于经济、省事以及长期合作关系而言,海康的产品延续性还是比较大的。更不用说,海康威视在前端系列产品的绝对优势。

而且,不同的政府部门,业务属性,自身的能力资源,对安防设备的集成要求也不同。以公安部门为例,除了在人脸识别准确度方面的诉求外,现在最大的对安防设备商的诉求是,希望能够将安防的视频数据,与公安本身的数据进行结合。比如,根据不同的视频点位,结合公安的各种数据,就能通过大数据快速的定位和勾画出一个人的轨迹等等。

安防数据与业务数据的结合,基本上任何客户都希望能够实现的场景,从行业进度来看,各家离这个目标都比较远,海康还反而相对能够接地气一点。

5、 安防产品的换机周期一般是多久?未来的升级换代趋势是怎么样的?

一般来说,前端产品的正常生命周期在5-8年,考虑到折旧和损坏,5年左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换机周期。后端服务器包括软件,是一个持续服务的过程,可能每年都会有收入。

从需求稳定性来看,政府部门的订单还会相对更稳定一点。政府部门相比经济效益,更考虑社会效益。一般来说,政府部门每3-5年就会有一个支出计划,包括对安防前后端的采购计划,升级更新换代计划等。

企业端的需求,则更考虑经济效益,企业一方面会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进行审慎性的资本投入,另外一方面,也会看合作方的合作情况如何。

总体而言,安防视频的智能化升级换代这个大方向是不会变的,政府从社会效益的角度看,会更坚决一点的投入,企业则要根据情况判断,见智团队预估,5G的物联网网络或许会是一次对整个市场的催化剂作用。

6、 行业专家对海康威视战略路径的评估如何?

海康威视是希望以视频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方案解决商,提出了安防视频前端智能化,数据汇入到边缘服务器,最后在汇集到云中心这样一种运营模式。

两位行业专家都比较认同边缘计算这种方案,认为数据在本地和边缘处理过一次之后,会更干净,同时对云端的负债和传输压力都会小很多。

对于成本支出而言,公安部门目前对前端的投入成本已经不算大了,现在更多的是投入到后端服务器上面。总的来说,如果海康的云边模式能够获得客户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