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上证指数一直稳定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0喜欢:2

本文发表于2021年1月2日,作者对股市有新认识。在舆论充斥着3000点保卫战之时,修改重发。

几十年来,中国股市在3000点附近徘徊,美国股市不断上涨。这件事情令人困惑,它被当作中国股市异常的证据。难道两个股市不一样?

上世纪六十年代,经济学者提出了投资整个股票市场的可能,那时候指数基金还只是一个学术概念。有学者认为投资指数是最优组合[1]。威廉·福塞思·夏普(William Forsyth Sharpe),1964年9月在《金融学学刊》第19卷,第3期上发表了《资本资产价格:在风险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理论》(Capital Asset Prices: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s of Risk)。夏普问到,如果经济系统中每一个人都按照马科维茨的建议操作会是什么样子。这促成了第一份公开发表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出现[2]。

七十代实践者出现。1974年,先锋基金在美国成立,采用追踪成份股票指数的投资策略。之前出现过类似基金,并不成功。人们疑惑傻瓜投资,不分析股票能成功吗?可笑。也许是先锋基金广告做得好。随着指数基金成功,模仿者蜂拥而至。 当指数成为投资标的时股市变了,它使得一些股票对市场有新的意义。从此,美国股市进入只涨不跌阶段,中途经历了几次短暂下跌,被形容成股灾,与理论熊市相去甚远。

ETF对相应指数影响大,它也影响综合指数。ETF是指数基金的一种,它在九十年代后出现,本文将指数基金简称为ETF。

指数基金资金有限,为了复制指数权重大的股票获得优先配置,尾部的股票被关注少,一些只能被抛弃。指数基金不是善类,它的出现加剧了市场两级分化。美国是世界金融中心,在世界上,追踪美国指数的基金众多,各基金同时配置少数几只成份股票,人多票少,推动指数不断上涨,使得这些股票的权重越来越大,其他股票对指数的影响微不足道。

盈利理论在理论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并不是投资所有指数都能获利。投资综合指数的基金表现不佳,对指数投资理论是讽刺。所谓被动投资能获取高收益是自我实现的结果。经学者计算认定投资指数最优,某些人按此操作成功,模仿者一拥而上,正中靶心。指数基金成绩优良的前提是投资者达成共识,投资者达成共识就意味着不理性。

理论上,股票数量稳定,货币增加,成份指数应该(永远)向上。

历史并不总能告诉我们未来。尽管,人类原始需求没有变化,吃饭、睡觉、繁殖,但是,现代人与原始人并不完全一样。过去没有计算机,没有手机,甚至没有衣服。建立在过去的股市指数理论对现代并不适用,实际上从来没有适用过。现在股民用指数分析股市是由历史造成的。原始股民用指数研究市场,形成了道氏理论、波浪理论等等,传给后代,一代又一代。指数简单明了,适合股民瞎扯。不分析指数分析什么?尽管它有害,毕竟有一个依靠,作用在心理上是存在的。

傻瓜也能赚钱的牛市只出现在股市初期,当时指数反映了市场,它就是市场。令人难忘。这种情况在中国已经有十年没有发生,美国约有五十年没有发生,有一些夸张。未来,这种情况只出现在介绍股票市场的书籍上。股民念念不忘,新股民听前辈说过。传统的划分牛熊市场方法已经过时。当人们发现市场周期时,情况就复杂了。自然界的二八定律也适用于股市,指数上涨由20%的股票决定。当指数上涨时投资者不赚钱是正常现象,因为他更可能碰巧处在80%的位置上。指数基金丑恶,它加剧了各股票不平等,富的更富,穷的更穷,80%的资金流入20%的股票,推动成份指数上涨。当指数稳定时,投资者盈利概率反而大,占50%,赚钱的人反而多。

美国股市建立在100年以前。那时,通讯技术简陋,没有计算机,股民无法实时获得市场全部股票的价格,及时计算市场指数不可能。作为一种自然选择,研究者计算市场指数只能选择几只著名的股票编制。 道琼斯指数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84年,由查尔斯·亨利·道编制,采用算数平均法计算,将n只股票价格相加除以n。即使算法简单,也不容易。100年过去了,股票数量相似,内容已经不一样,目前的道琼斯指数仍然是以30家著名的工业公司股票计算。它们自然成为了指数基金投资基础。

中国股市建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此时,人类的通讯技术发达,计算机技术已经成熟,计算整个股票市场指数,一秒之内完成。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发布的股票指数是综合指数

不同的历史形成不同结果,中国股民习惯于用(上证)综合指数分析股市,美国(或者外国)股民习惯用成分指数研究股市。客观上,中国股民关注的是整个市场,外国股民关心的是局部市场。

中国股民将综合指数与外国的指数相提并论,没有考虑到成份指数并不一样,只要搞定几只股票,就能永远向上。

股票不断涌入市场,退市的股票少,它的平均值稳定或缓慢上涨并不奇怪。将“好股票”与“坏股票”混在一起计算是中国指数稳定的原因。外国指数只计算“好股票”,从这个意义是说,中国股票指数真正反应市场。分析综合指数与成份指数都是没有意义的,前一个不动,后一个不准。

上证指数曾经到达6124.04点,时间短暂,股民难忘。它发生在十几年(2007年)之前,投资者增幅大于市场容量之时,异常总是让人难忘。未来,只在股票数量稳定,或者货币供应增量大于股票数增长时再度发生,也许还要加上公众心态异常。

指数永远向上就是牛市吗?或者指数能反应牛熊吗?用指数衡量牛市没有意义。从指数上看,美国牛市已经持续了几十年,这样的牛市有意义吗?在这样的牛市中,投资者盈利困难。传统牛市几乎所有人都能轻松盈利,它显然不是。熊市反过来。经典牛市再也不会出现了,这是股市发展的必然。 投资指数基金能获得优秀的业绩吗?不能!如果你幸运,投资某些指数基金可以获得好的收益,赶上通货膨胀。它不是必然的。 我给出原则,投机选择的ETF必须活跃,最好不是专业ETF,不要选择成份股票多的ETF,它不好操纵。

无论如何,指数不可能一直上涨,如果用指数划分市场,未来股市只有两种状态:一、上涨,二、灾难。没有熊市周期,或者说熊市短暂。

[1] 见本作者博文《指数基金发展史》。

[2] 《投资思想史》 [美] 马克·鲁宾斯坦 著。 张俊生 曾亚敏 译 。 机械工业出版社。p155-156。

2021年1月2日

$上证指数(SH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