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对康德莱的曲解非常荒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5喜欢:3

(转发分享“猎手岛”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市场上的乌合之众们有3种观点非常流行,一是认为医械公司(现“瑛泰医疗”)不再合并报表,就是把优质资产剥离出去了,所以康德莱就没有核心价值了。二是认为康德莱的应收款比五洲(WZ)、采纳(CN),贝普等同类企业高很多,所以康德莱的竞争力很弱,反而是WZ,CN,贝普等小企业的竞争力才更强,因为WZ,CN,贝普的应收款很少。三是认为康德莱肯定有“雷”,因为股价的跌幅非常巨大,如果没有“雷”,怎么可能跌到这么低?

这些观点非常流行,但却是非常荒谬的,错得离谱啊!

第一,关于医械公司不再并表的问题。

关于医械公司(已更名为“瑛泰医疗”)不再合并报表的问题,我反复讲了很多次,那不是什么“资产剥离”,而只是经营战略的调整,是会计核算的不同罢了,对公司的业绩根本没有实质性影响。

什么是“资产剥离”?严格来讲,只有通过转让,出售,分割等手段,把资产从上市公司的体系中分离出去,不再属于上市公司所有,那才是“资产剥离”!康德莱医械(即“瑛泰医疗”)不再合并报表,并没有任何转让,出售,分割,康德莱所拥有的股权并没有任何减少,瑛泰医疗对康德莱的业绩贡献没有改变,唯一的不同,只是从“归母利润”变成了“投资收益”而已,本质上完全一样!!!所以,有些人总是反复误导大众,偷换概念,硬要说那是“资产剥离”,不得不令人怀疑居心叵测啊!

事实上,康德莱医械不再合并报表,是有百利无一害的事情,非常有利于医械公司的发展。医械公司发展好了,对康德莱不是更加有利吗?怎么会有很多人不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呢?

为什么康德莱医械不再合并报表,对康德莱是有利无害,势在必行呢?

1,医械公司从小到大,直到去香港上市,都是康德莱一手带大的,医械公司就是康德莱的亲儿子。上市之初,由于医械公司刚刚长大成人,还不能独立生存发展,所以康德莱有必要提供各种帮助,比如出任董事会主要成员,制订经营战略等等,甚至仍然指导具体的生产经营。但是 ,在香港上市之后,募集到了十几亿资金,大量吸纳优秀人才,建立更加专业的团队,上市几年之后,就完全具备独立经营的能力了。到了这个时候,康德莱就要放手了,要让亲儿子(医械公司)去独立经营,才会有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因为儿子(医械公司)专注于高端产品,而老子(康德莱)只擅长于普通医疗耗材,如果老子还不放手,那不但会拖累儿子的发展势头,也会对全局非常不利!

2,康德莱医械的产品是以心内科耗材为主,属于高端耗材,必须拥有独立的品牌才行,必须与母公司康德莱的品牌“KDL”进行切割,才能产生高端品牌效应,才有可能做强做大!(如果我是医械公司的老总,早就这么做了!!!)。因为康德莱是以普通的医疗耗材为主,“KDL”这个品牌在市场上定位为中低端产品,这对医械公司一系列高端产品的定位,识别和推广都是非常不利的!康德莱医械改名为“瑛泰医疗”就是非常正确的事情!

第二,关于市场竞争力的问题

有很多人认为,康德莱的应收款比五洲(WZ)、采纳(CN),贝普等同类企业高很多,所以康德莱的竞争力很弱,反而是WZ,CN,贝普等小企业的竞争力才更强,因为WZ,CN,贝普的应收款很少。

这明显是不对的!

康德莱的应收款太多,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但不是竞争力的问题,而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康德莱是行业内唯一全产业链生产,自主品牌,自主市场的龙头企业,说白了就是品牌是自己的,市场也是自已的,给客户帐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这种普通医疗耗材,企业非常多,市场非常分散,要想不放款进行销售,那是不可能的。客户众多,放款销售,长期累积下来,就肯定会有大量的应收款,但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我对耗材企业比较熟悉,对于放款销售,控制风险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开发尽量多的客户,尽量分散,对大客户实行总量控制。只要足够分散,就没有什么风险了。(经营过耗材企业的人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所以,对于耗材企业来说,放款能力也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只这一招就可以挤跨,淘汰掉那些资金实力不强的企业)。

那么,为什么WZ,CN,贝普等同类企业,产品和康德莱一样,但应收款却很少呢?

这是因为WZ,CN,贝普等企业的商业模式完全不一样,这些企业都是为别人代工生产,95%以上都是国外客户。这种代工模式,生客先收30%定金,交货时要付完全款。熟客大多也是一单压一单,每单都清帐。这种模式当然没有什么应收款,而是由工厂的客户去放款了,应收款都由他们的客户承担了。但是,这种代工模式,品牌和市场都是别人的,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市场,实际上是为他人作嫁衣,没有什发展前景,更加谈不上什么市场竞争力。市场都不是自己的,何来的市场竞争力呢?乌合之众们居然认为这些代工的小企业比行业龙头更有竞争力,简直让人无语了!

第三,关于“康德莱肯定有‘雷’”的问题

现在不但2023年报出来了,2024年的一季报也出来了,哪里有“雷”呢?“雷”在哪里呢?业绩下滑百分之二十几那也叫“雷”?那些业绩下滑90%的公司算什么?真是荒唐透顶啊!

综上,市场大众对康德莱的理解存在很多偏差,错误,到了非常荒唐的地步。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是由于认知问题,市场上99%的人不但没有经营过企业,理解不了企业,甚至都不具备基本的财务常识,完全没有识别真假的能力,只能人云亦云,以讹传讹,信以为真。

二是由于机缘巧合,医械公司不再合并报表的时间节点,刚好与疫情放开后的冲击波完全吻合,疫情放开的冲击波导致了业绩下滑,看起来就真的好像是不合并报表导致了业绩下滑一样,以讹传讹,在大众中产生了强烈的错觉;

三是完全被情绪控制,情绪影响股价,股价又反过来影响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出现多杀多效应,让大众心惊肉跳,人们看见股价跌得厉害,就猜想“肯定有雷”,寝室难安,甚至割肉解脱,完全失去理性,成为市场情绪的牺牲品。

最后,顺便来看看2024年一季报吧。

虽然营收同比下降了-17.03%,归母净利润下降了-28.88%,只有6053万,但环比其实已经在恢复正增长了。去年四季度的归母利润是4421.8万,今年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是6053.5万,增加1631.7万,增幅+36.9% ! 虽然四季度会有一些费用支出降低当期利润,这么比较好像不太真实,但只要看一下疫情之前的情况就清楚了。

2019年一季度还没有收购广西欧文,也没有疫情影响,和2018年四季度进行比较是比较真实的,可以看出在年底的费用支出对四季度业绩有影响的同等条件下,观察一季度环比数据的真实性。

2018年4季度,营收3.805亿,归母净利润3379.3万。

2019年一季度,营收3.525亿,归母净利润3128.8万。

2019年一季度的归母净利润比2018年四季度的归母净利润是下降的。

可见年底的费用结算并不是导致2024年一季度业绩比2023年四季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2024年一季度的业绩增长是真实的!

除了一季报之外,今天还看到了发行可转债的一系列公告。还没有时间细看,如果真的能发可转债,当然是好事,积极参与就是了。

祝大家好运!

文m华

2024年4月27日

近期同类文章(点击即可阅读):

1,《康德莱与同类企业的比较研究》

2,《投资最重要的是理性和常识》

3,《投资要抬头向前看》

4,《股价的下跌就是一面镜子》

5,《这就是大清洗》

6,《违反一条都不行》

全部讨论

康德莱不是成长股,以前的营收增长是因为疫情,上市6年了,营收回到19年,即使波动前进也不至于原地踏步,公司主要问题在于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比较平庸,而不是融资建什么研发大楼。看看公牛饱和的市场里,还能增长。看看伟星新材,也是逆境中增长。还有美的,格力们。再看看这货,说什么龙头挤压同行市场份额,结果几年了,还是不中用

康德莱的针头技术含量低,自己买还不如采纳股份那样代工。进医院卖货主要靠关系,医院又是强势方,代工苦是苦点,相当于把通关系的事交给经销商更好,你看市场给采纳的估值比康德莱高多了,采纳股份销售费用更低,财务更透明,应收风险也小于康德莱,而且净利率也高于康德莱

还有康德莱说起来,产品那么多,大头还是靠穿刺护理,其他杂项投入多,卖的少,感觉管理层有意忽悠散户报表花花绿绿,看到那么多产品,本质还是靠卖针头

多谢解读,认同你的观点。康德莱已经恢复增长了。
而且去年一季度有疫情的影响,本身基数就过高,不是常态。如果剔除疫情的影响,可能同比也是增长的。

企业家的视角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