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Spotify(SPOT)$ 

理解Spotify的关键:1)耳朵和眼睛的商业潜力一样大,且泛音频领域集中度低,适合aggregator出现;2)基于音频的细分领域互相之间是可以融会贯通cross-sell的(music streaming的平台可以横向拓展到podcast, audiobooks, audio shows, etc.); 3)最终spotify提供的是一种丰富我们的情感和头脑体验的服务,而不是具体的IP内容,而这种服务只有有规模效应+算法驱动加持的公司最有希望不断优化体验;4)Spotify的三边marketplace (creator, audience, advertiser)一旦规模达到critical mass,将几乎不可能被后来者追上。这其中,不断扩张audience用户量(MAU)是比较可预测spotify能够做到的,能否为creator提供最好的monetization,则需要观察更多广告推送算法等方面的迭代。

相对于视频市场,音频(music, radio, etc.)目前的商业价值释放只有十分之一。随着硬件的proliferation(智能音响,蓝牙耳机等),audio as a medium is getting more ubiquitous and indispensable. Ek认为Spotify要赢得audio市场需要至少占领整个音频的三分之一market share,他认为Spotify离这个目标还有10-15倍的空间。 音频市场相对unstructured(没有好的search and recommendation functions),在某些垂直领域很去中心化(比如podcast),有利于一个算法驱动,规模效应明显的aggregator出现。我们认为Spotify有潜力成为典型的规模+数据+算法加持的可以横向拓展的飞轮商业模式。这一类的to C平台有Amazon, Netflix, Facebook等。 消费者喜欢所有的耳朵端打发时间的内容都集合在一个app?也许,至少对多种垂直领域是这样的(音乐,podcast,有声书等)。某些垂直领域可能具有特殊调性(比如,冥想app)。 最终可以想象spotify做成耳朵端的一站式superapp,提供的其实是一种服务体验,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内容本身。我用spotify是当我想要以耳朵为入口得到一种丰富的情绪或头脑的体验(well-informed, relaxing, creative,等等)。 规模化带来的集合效应:我想要的这里都有,one stop shop。 个人定制算法匹配:customized content discovery and delivery可以越来越精进 社交化:粉丝和creators之间的互动,用户和朋友之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