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企业公布硅片、硅棒业务进展 沐邦高科称平均产能利用率较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转自:证券之星

据国家能源局11月14日消息,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在国家能源局四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5260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172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3533万千瓦。截至2022年9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3.58亿千瓦。

光伏产业链由上至下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大环节。据梳理,多家光伏上市公司披露了硅片、硅棒等产能。例如,$沐邦高科(SH603398)$ 11月11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硅片、硅棒产能约为2.5GW,硅片、硅棒业务平均产能利用率较高。公司二期年产3GW高效单晶硅棒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

“锁单”是当下光伏行业的普遍现象。沐邦高科介绍,7月13日,沐邦高科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豪安能源与英利能源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合同,合同约定2022年7月13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豪安能源预计销售给英利能源单晶硅片2.7亿片(上下浮动不超过20%)。

数据显示,持续布局光伏产业的沐邦高科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保持快速增长。在三季报公告中,沐邦高科表示硅制品实现营业收入 51,177.63万元,实现净利润 8309.64万元。而在沐邦高科半年报中,公司实现硅片、硅棒等营业收入2.39亿元,实现净利润4185.68万元。相较于上半年,沐邦高科硅制品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三季度实现了翻倍增长。

除了沐邦高科外,晶科能源也于近日表示,公司不断完善一体化产能结构,当前TOPCon二期等先进产能正在加紧投产和建设中。预计至2022年末,公司的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设计产能分别将达65GW、55GW及70GW,将有效满足日益增长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光伏发电即将脱离对补贴的依赖,在降本增效的市场要求下,光伏技术不断升级迭代,例如硅片向大尺寸、薄片化方向发展,而产业技术的进步会带动整条光伏产线设备的更换,产生较大的设备投资空间。

沐邦高科表示,目前行业内,光伏企业已经形成了182mm和210mm两大硅片尺寸阵营。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公开披露信息,2020年182mm及210mm的大尺寸硅片占比仅4.5%,但其市场份额在2021年快速提升,并在未来3年内成为行业绝对主流,在行业内实现高效产能对老旧产能的替代。

根据沐邦高科披露的信息,公司生产的的太阳能单晶硅片产品主要规格为166mm、182mm及210mm等尺寸,具备量产182mm及210mm大尺寸硅片的生产能力,符合未来市场的需求。

展望未来,全球碳中和进程提速,全球光伏装机有望超预期,预计2023年至2025年分别达到250GW、280GW、300GW。我国作为光伏产业大国,是全球光伏硅片的主要产地,我国硅片龙头企业通过提升创新能力,重点围绕光伏硅片大尺寸和薄片化加大投入,实现行业有序竞争,已成功推动硅片市场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