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日转债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孚日转债(SZ128087)$ $孚日股份(SZ002083)$ 

一、转债基本情况

Ⅰ、双低债,溢价率12.27%,转债涨跌基本与正股同步。

Ⅱ、到期税前收益率-3.68%,债性保护偏低。

二、正股第一印象

Ⅰ、ROE从15年开始比较稳定,疫情以来波动有点儿大。

Ⅱ、营收稳定,ROE却有波动,有点儿奇怪。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持续为正,但波动较大。

Ⅲ、山东省地市国资控股,实控人高密市国有资产运营中心 (20.70%)。国资背景,债务违约风险低。

Ⅳ、公司主营业务是毛巾系列产品、床上用品等,22Q1前十持有人持有36.1%,筹码分散。

总结起来就是:不怎么好,没那么坏。财务数据不怎么好。卖毛巾的上市公司,还是赚钱的非银金融国企,所以没那么坏。

三、商业模式

以什么样的方式?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满足什么样的客户?的什么样的需求?如何盈利?生意经济特征如何?自由现金状况如何?

3-1、以什么样的方式?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从产品研发设计、纺纱、织造、印染、整理、包装、物流到全球贸易的完整生产链条,搭建起棉纺、毛巾、床上用品、装饰布艺以及配套热电厂、自来水厂等产业链群。

(1)原料采购

Ⅰ、原材料采购。公司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主要为棉花。公司设有专门岗位分别负责国外棉花采购和国内棉花采购。国外棉花有进口配额,国内没有。进口棉花就会有汇兑损失,2021汇兑损益金额约986万。

2021原材料占营业成本比重高达52.62%,2020年是51.54%,原材料占营业成本比重比较重。原材料涨价会导致存货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减少。

Ⅱ、公司除棉花以外的其他材料,标的较小的采购通过竞拍方式完成,标的较大、技术指标要求较高的设备类采购主要通过招标方式进行采购。

最近三年采购集中度呈下降趋势,第一名采购占比同样呈下降趋势。

(2)组织生产

Ⅲ、对于国外市场,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组织生产,国内间根据生产计划组织生产。

从产销存来看,床品销量大于产量,可能存在委外生产的情况。毛巾系列产品毛利率在20%左右,床品毛利率在8%左右,委外也正常。

(3)销售模式

Ⅳ、在国际市场,公司外销产品主要根据订单组织生产, ODM/OEM销售模式。至于说在国外直销占多大比例这个财报上面没看到。从侧面数据推断,也许、可能这个国外直销有一点点起色。2021、2020、2019、2018国外毛利率分别是19.12%,18.71%,18.57%,18.58%。2021人民币升值为主,2022人民币贬值。

Ⅴ、在国内市场,公司通过经销商、直销和线上渠道进行销售。国内销售网点有20000多家。2021直营门店65家,加盟店45家。

4)研发

Ⅵ、公司从2018年起开始有研发费用,但很低。2021年营收44.43亿,研发费用才2284.65万。2020才1128.30万。

小结:

Ⅰ、上下游通吃。前五采购占比近三年呈下降趋势。第一名供应商采购占比下降至4.66%,不知道降到这么低是好是坏。理想情况自然是4.66%的采购额,孚日仍是他的供应商的大客户,这样采购才能处于强势地位。

Ⅱ、主要是做外贸的,外贸占比常年在60%以上,近四年国外毛利率稳定,国内呈下降趋势。

Ⅲ、2022四月以来,人民币贬值较快,利好出口企业。

Ⅵ、产销存变化不大。

Ⅴ、研发相对薄弱。

3-2 提供什么样的产品

主营业务是毛巾销售,其他业务主要是热电与材料销售。

3-3 目标客户

无论国外还是国内,毛巾都是日用品,必选消费。

Ⅰ、国外经销商。

Ⅱ、国外终端消费者(国外直销)。

Ⅲ、国内经销商。

Ⅵ、将产品销售给各地的大型超市和大卖场。目前公司和诸如广州友谊、家乐福、华润苏果、大润发、沃尔玛永辉超市联华超市等商超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Ⅴ、国内终端消费者。

3-4 目标客户需求

在国内,毛巾的定位主要是对皮肤进行去灰吸湿的功能性定位,因此消费者在毛巾使用过程中不会考虑毛巾品质变化带来的卫生、舒适度等其它问题,也造成了国内毛巾消费周期较长,更换频率不高的消费特点,同时,也为劣质毛巾能在市场上长期存在提供了条件。 

公司旗下两大品牌,洁玉与孚日,从财报有的描述上来看,洁玉是大众化产品,满足的是消费者去灰吸湿这样的功能性需求,对于细分需求,比如擦手巾、美容巾、儿童毛巾、厨巾等以及其它高品质需求,这些需求(痛点)或者相关产品描述没找到。

3-5如何盈利

怎么赚钱?

销售毛巾、巾被、床品等商品获得收益

有多赚钱?

赚钱能力表现一般般吧,毛利率最近五年更是连年下滑,好歹净利率是正的,公司还是赚钱的。毕竟是卖毛巾的,毛利不高,靠薄利多销来赚钱的。

盈利能力能否持续?

营收波动不大,扣非净利波动起伏,毛利最近五年年年下滑,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公司赚钱呢?目前这有点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我试着去找找原因。克服困难才能进步,毕竟像孚日这样的财报还是偏简单一些。把事情做了才有谈论对错的资格。从净利润计算公式入手吧。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三费-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先看营业成本,波动挺大的。

2020疫情原因,暂且放过。2018与2021经营数据相比,营收、存货、经营性现金净额都差不多,扣非净利相差了一个多亿。什么原因?

从营业成本来看,2018/2021营业成本分别是41.23亿/43亿,大概就是这个营业成本的差别造成扣非净利的波动吧。税金与费用加总结果相差不大。

毛巾成本与其他成本分别各多出1个多亿。初步判断导致两年扣非净利润不同的主要原因就是成本增加导致的。毛巾成本的50%以上是原材料也就是棉花,其他业务大头是热电,热电的成本主要是动煤成本。从郑商所棉花指数来看,2021年棉花比2018年棉花均价要贵两三千块/吨。同时2021年煤炭价格大涨。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两大重要原材料价格均上涨。

其他非经常性收益比如财政补贴,无形资产减值,其他收益等,有些复杂,但对2018/2021年来讲,对最终经营成果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原材料涨价。2020年收到的财政补贴比较多。

从公司运营能力来看,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现金循环同期均缩短,主营业务经营效率提升明显。

2022年,棉花期货价格持续下行,最新收盘价约15000/吨,与2018年差不多。动煤价格与去年持平吧,反正煤价是国家管控。按公司目前的经营效率来看,棉花降价了算是利好吧。

今年上半年,海关出口同比增长14.2%。人民币贬值,外贸业务或许会有所增长。算是利好吧。

从财务风险来看,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降杠杆。两个偿债能力指标呈上升趋势,短期偿债能力变强。整体财务风险降低。

在不考虑非经常性收益的情况下,公司经营效率提升短期财务风险降低,所以我认为盈利能持续,赚多赚少的区别而已。

小结:

Ⅰ、公司主要靠销售毛巾类产品获得收益,床品、热电收益不高。目前每年均获得正收益。

Ⅱ、赚钱能力表现一般,靠薄利多销来赚钱。

Ⅲ、需求稳定,营收波动不大。

Ⅳ、原材料(棉花、动煤)成本波动对经营成果影响比较大。

Ⅴ、两个利好,一是今年棉花价格下行,动煤与去年持平,成本端利好。二是出口继续增长+人民币贬值。

Ⅵ、经营效率提升,短期财务风险降低,盈利能持续。

3-6生意经济特征

Ⅰ、毛巾主要是满足消费者去灰吸湿这样的功能性需求。

Ⅱ、毛巾价格占收入/支出比重不高,涨价不太会引起消费者注意。

Ⅲ、购买价格价使用频次高,市场空间比较大。

Ⅳ、对个人来讲消费决策、付费、使用三者合一,对酒店来说,消费决策、付费两者统一,使用者为酒店顾客。酒店类毛巾也确实卖的贵。从洁玉品牌定价来看,公司并没有酒店毛巾业务。

Ⅴ、毛巾保质期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国人毛巾更换频率是1.2条/年。外国人是3-4条/年。

Ⅵ、技术跌代周期缓慢,经营方式变化小。产品生命周期很长,标准化程度很高。毛巾大小、款式变化不大。

Ⅶ、同质化竞争,以量取胜。

3-7自由现金流

我这里采用简单粗暴的算法,用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投资现金流出,不买股票。

最近几年自由现金流状况欠佳,公司经营需要把赚来的钱持续投资才能继续获得收益。手头有些不太富裕。那么6.5亿的可转债最好是想办法把债主变股东。

四、行业发展空间

14亿国人,每年消费1.2条毛巾。市场空间至少是十亿级的。对比外国人的3-4条每年的消费水平,咱还有点儿差距。还有市场前景。

总结:

Ⅰ、双低债,溢价率12.27%,转债涨跌基本与正股同步。

Ⅱ、到期税前收益率-3.68%,债性保护偏低。

Ⅲ、从债权人角度来看,经营稳定,短期偿债能力增强。国企债,违约风险相对较低。

Ⅳ、从股权人角度来看,公司年年赚钱,赚钱能力一般,经营效率提升,短期偿债能力增强,盈利能持续。整体来看,公司质的一般,不怎么好,没那么坏。反倒是要关注无形资产、商誉,2021年无形资产占营收比重约14%。2021年商誉激增,从600多万来到1个多亿,2020与2021无形资产减值计提累计1个多亿,是否拖累主业,还得关注这两个减值计提。毛巾又不是茅台,无形资产+商誉激增需要注意。

Ⅴ、投资亮点有两个,两个利好,一是今年棉花价格下行,动煤与去年持平,成本端利好。二是出口继续增长+人民币贬值。今年业绩有望超越去年。

Ⅵ、正股质的一般且波动低的标的,应该要求更多的到期收益率,以保障长持收益率。

特别提示: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所载观点可能充满错误和个人偏见。据此买卖所提到的标的,风险自负。

全部讨论

2022-07-18 06:30

写了这么多没写到重点,后面空间要看他新进入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