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福布斯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榜正式发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章来源:福布斯    ID:forbes_china

在全球经济增长趋缓态势明显,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恢复向好,但需求疲软制约依然明显的大背景下,过去一年,促消费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发力点。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6.6%,高于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这也代表着,中国正迈入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自2019年中国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以来,中国消费由量到质的快速升级,正在推动一批城市,探寻新的时代机遇。一个城市的消费活力变化,已经成为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态势的晴雨表。

消费活力城市榜出炉

2023年,福布斯中国延续国际化、消费活跃度、商业成熟度、交通便捷度与政策支持五大维度,对国内的一线、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进行研究,挑选出20个最具商业活力与全球化愿景的大陆城市。

与去年略有不同,今年我们提高了国际化的权重占比,希望通过分析各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与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等数据,客观呈现国内城市的全球吸引力。考虑到,过去一年,疫情对跨境交流的直接影响,今年的评选弱化了“全年游客接待量”这一指标考察。

2023年消费活力城市榜的前两位依然是北京与上海。

北京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GDP总额等多项指标位居前列,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80%。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拥有最多的国际组织和世界500强企业。同时,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每年吸引近2亿人次的游客到访。2022年12月,北京正式发布“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2022-2035),设立“中国潮、国际范、烟火气”三大特征的发展目标,实现“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及科创中心的功能”。

受疫情影响,2022年,上海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9%,跌幅相较其他城市略高,但过去一年GDP总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等指标依然保持领先。

2023年,上海发布的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工作要点明确,上海将争取引进各类首店、旗舰店800家以上。未来,将以“多中心、多层级、网络化”构建“4+x+2”新商业体系,计划到2025年全市商业建筑总面积达1亿平方米。在与跨国企业的交流沟通中,我们也发现上海依然是国际品牌最看好的城市之一。作为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中心,上海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打造长江经济带中,都扮演重要角色。

今年,广州的排名上升一位,居第三。从具体指标上看,2022年,广州实际使用外资额、旅游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均居前列。广州还拥有包括“广州酒家”、“陶陶居”、“王老吉”等在内的众多知名的老字号品牌和企业。作为疫情后,全面恢复线下举办的第一年,今年的广交会吸引超过两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线上线下参会,现场出口成交216.9亿美元,线上出口成交34.2亿美元。未来,广州将打造「5+2+4」国际知名商圈体系。

山城重庆位居第四。除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经济基本面外,重庆也展现了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2022年,重庆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1.4万亿元,仅次于上海;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数量、标志性商业街区数量位居国内前列。与此同时,自2021年获批建设中西部地区唯一一个重点培育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来,重庆出台一系列落地政策,打造其在全球中高端消费市场的城市名片。未来,我们也看到更多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企业在这里开设亚洲首店、中国(内地)首店、西南首店等。按照政府规划,到2025年,重庆将建成2个世界级商圈。

作为内陆城市,2022年,重庆在新增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实际使用外商投资金额等指标上与北京、上海、广州相比仍略有差距,但重庆锐进拼搏的城市文化、庞大的城市面积和人口优势,依然是我们看好这个城市的重要原因。从全球范围看,规模经济效应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超过70%,甚至高达80%的底层逻辑。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充沛的土地和劳动力,无疑将为城市发展打开想象空间。

重庆之后,深圳是2023年消费活力城市榜单中排名第五的重要城市。从外贸情况看,深圳全年进出口额达到了3.67万亿元,增长3.7%。其中出口2.19万亿元,增长13.9%,实现内地大中城市出口“30连冠”。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前沿城市之一,深圳对外资的吸引力保持了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也为本土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购物、休闲娱乐选择。此外,深圳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也是这座城市保持消费活力的重要基本面。

今年,注意到这样一组数据对比,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仅4.8%,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进出口的总额同比增长却达16.8%。这也意味着,未来,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持续推进,重庆和成都,将发挥区位、交通、政策优势,持续发力国际影响力。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为代表的国际大都市进入以服务业引领消费的阶段。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率先提出了现代消费城市理论,该理论指出消费城市的功能从服务生产,向服务消费转变后,形成以商品和服务消费为主要增长动力的,后工业城市形态。这些城市通过区位、交通、市场、科技和政策等优势,不仅服务国内消费需求,同时吸引全球资源,成为全球消费中心,将规模经济效应最大化。

正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先生在其著作《大国大城》中所不断强调,世界经济发展高度集中在少数国家,而在这些国家内部则集中于少数城市。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来自技术创新与市场规模,而最终都聚焦于对人的吸引力。微观个体的感受是“生活在城市”还是“活在城市”决定了人的流向。未来,那些更具包容性、多元化和烟火气的城市,无疑将拥有更强的全球竞争力。

说明

榜单的研究对象为中国大陆的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我们对这些城市进行信息、数据搜集和研究;

所有数据均选用国家统计局、各地政府发布数据或第三方机构数据;

榜单维度及指标:

以下为“2023福布斯中国·消费活力城市榜”完整榜单:

免责声明:卓戴资本仅作为行业信息及新闻分享,不代表支持或赞同本文观点,若有任何异议或侵权,敬请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