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年投资总结 —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价值投资# #2021投资总结#

2021年疫情常态化,中国经济增长已率先放缓。而海外各国处在疫后经济复苏阶段,到了年底美联储缩表终于开始实施,各家私募截至11月份基本都8-9成仓位。仔细看了中金的研报,年初预测2021年的中国经济增长8.2%,但2022年或将回落至5.3%。确实,这个冬天有些冷。还记得去年做的总结,就是因为19、20年的市场环境好过预期,导致对于2021年预期过高,寄希望于全年收益率能在15%左右(仅权益类,不含其他),但截至目前仅拿到5%。也就是说和资管理财的平均收益率持平。大环境不好,经济步伐放缓,也算是正常的节奏,知足常乐,毕竟还是正收益,比起爆仓的哀嚎一片,已经很幸运。

去年底总结的时候说到,今年会调整配置结构。在上半年,赎回卖出了一部分公募和二级,配置了更多的私募和少量的资管。2月、3月份黄金坑位积极买入了,并且在9月份又买入了一份FOF 500指数增强私募。纵观今年对于私募的布局,当前看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看未来中期2-3年的表现。整体权益类配比是由私募宽幅、公募组合、二级打野构成。我的私募分为三种策略,500增强型、量化股指期货对冲型以及股票多头型。不同策略私募份额比例是1:2:2,可能有朋友会问到为什么会买入两款量化类产品,其实对于量化股指期货对冲除了赚+α,也赚-α的钱。而对于500增强,更多的是赚+α的钱。另外他们的标的物范围也不相同。此外,在某东平台买入的资管基本也能拿到年化5%的保底收益。公募组合方面,指数300和50还是继续持有,调整买进行业类的公募,事实证明调整是对的,对冲了部分300和50的亏损,这4支公募的组合今年整体不输不赢。二级方面,只是为了能够持续的打新用,但也做了一些策略调整,原先的保险、房产比例配置过高,降低了配置比例,目前整体较均衡,电气化、大消费、非银金融、中概、医疗、房产等。

上半年的整体收益是3%,但私募收益达到12%。怎么说呢,如果全部购买私募,半年就能获利了结,基本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但,投资没有如果。虽私募送出了一份完美的成绩单。结果却是只为填平了二级的坑,终稍有盈余。公募上半年打平,因为当时持有的大消费占比较多,从2月底回撤较多。说说悲催的二级吧,今年整体-21%,严重跑输了大盘以及所有宽基指数。是近5年首次跑输了大盘,究其原因保险、房产回撤太多,虽然大消费和光伏有收益但前两者占比太高导致最终亏损严重,因此不得已在下半年调整了策略,把比例降低,做了宽幅布局。好在调整有一些效果,整体有惊无险的拿到了一个正收益5个点,看似折腾了一年,但投资经验及教训还是颇多,也算收获满满吧。

下半年市场轮换的太快了,每个板块都有机会受到资金的短期青睐,但市场的容错率太低,对于这种短期热点我一般都是敬而远之。此外,叠加概念炒作,像什么元宇宙、NFT等。实话,对于这种概念,我特意看了下成分股,基本都是中小盘,几亿、几十亿规模的公司没法受到大资金的青睐,机构根本也不太接。而且对于像元宇宙这种概念,才学疏浅的我真心不知道到底是啥。另外从常识上来讲,市场先生就是这样,有急涨就有急跌,有普涨就有普跌,所以下半年也就没有找到相对增长的方向,也就是从Q3财报陆续披露,似乎有了几个方向,于是公募基金又一股脑的买入,未来的增长率,是否能消化掉估值呢,会不会像大消费一样,也要横盘一年,这些目前看似乎都没有答案。

再说下打新,应该是累积中了12签,其中股4个,其余都是债。今年的打新收益极其低,且市场还存在破发的风险,尤其是科创板块。10月份,科创创业8新股6破发,好在没中。由此可见,未来新股都不能无脑打了,挣钱效应太低了。

最后,说说对于私募基金的购买经历及总结吧,正经接触私募是在去年,因为原先资产配置都在资管理财、公募、二级及少量私募代持。我的合伙人从一家私募公司退出后,入职了一家大平台,本着我和他多年的共事和对他的信任,恰巧有一部分资金到期可以赎回。通过几次深入沟通,对于私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产品类型、私募经理的风格。我不需要激进的私募经理,我需要控制回撤好以及情绪稳定、性格温和的私募经理;我不需要草根儿出身的私募经理,我需要有大公募基金从0到100经验的私募经理;我不需要思路摇摆不定的私募经理,需要的是知行合一的私募经理;我不需要资金规模过大的私募,我需要20-50,至多200亿规模的私募。最终,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帮我制定了一个方案,每支的策略、私募经理的特征、历史业绩、管理资金规模、最大回撤、最大回撤修复时长、夏普比、平仓条件、产研团队等等,方方面面有了全面了解。比较幸运的是经过一年多的实际测试净值一直增长,期间随同疫情、国际环境还有政策共同经历过几次回撤,但在一定的时间内也相应的修复了。今年继续加大了投入,当然策略也是不同的。我要的是稳定的增长,而不是一年三倍。心态方面,要扛得住大回撤,赔了就赔了,有平仓止损,能够接受损失。有不少人说,买私募就是买基金经理,我很赞同。但市场先生就是婴儿脸,风格变化之快很难拿捏。例如,今年上半年的私募冠军汐泰,全年竟负收益。一季度的冠军同犇年底却-20%。草根儿出身的大金链子,今年业绩还在水下。私募挣钱也不易,但长期来看只要规避一些风险,跑赢公募还是有把握的。回溯到开始,明年的经济增长其实不容乐观,可能会针对股票多头策略的私募做调整,为的就是稳定些,虽今年赌对了不代表明年。
再回顾下2021年,这九个字字字珠玑,却是最好的总结,以及对2022年的展望。
高筑墙:投资需要有壁垒。不断的学习,提高认知,不对称的信息其实就是基础壁垒。
广积粮:可投资资金规模,人脉以及投资中的相应策略。基于此,我相信,2022年会有稳步的增长,至于收益率不会有太多的期待。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投资中的王者不需要,我需要的是细水长流。

再见2021。出发₂₀ ²²。先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