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市值公司:专业投资者的乐土

发布于: 雪球转发:48回复:231喜欢:416

股东:如果您像我这么年轻,而且没有钱,您会投资具有成长性的小公司,还是寻找格雷厄姆式的烟蒂股?

芒格:我当然会在小盘股中寻找机会。我会努力挖掘所有存在信息不对称性的机会。我希望我能具有信息优势,掌握别人不知道的重要信息。研究杜邦陶氏这样的大公司,很难获得信息优势。如果我管理小资金,我不会投资大盘股,和大资金对着干。默克(Merck)和辉瑞(Pfizer)两家公司,谁研发的重磅药更有潜力?这样的问题不是小资金该琢磨的:第一,这样的问题很难;第二,你的对手是很多聪明人。我会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寻找市场出现无效性的机会,寻找我比对手更具信息优势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可能散落在很多地方,最重要的是,你们要明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要取得成功,一定要去竞争比较弱的地方。这就是我的秘诀我毫无保留地告诉你们了。

——摘自《芒格之道——2010年西科金融股东会讲话》

近期,私募行业两大“顶流”都在提示小微市值公司的投资风险。作为当前$牛顿定律(P000484)$ 近六成持仓均为百亿左右及以下市值公司的同行,有必要阐明我们的立场与逻辑。

当前市场小微市值公司整体高估,风险大于收益,这对于大多数散户是适用的。对此本人十分赞同。然而,这一结论对于专业投资者恰恰相反。核心观点芒格早有论及。管理数十亿资金的机构或基金经理,几乎不太可能将太多精力花费在一家三五十亿市值的公司之上,它们仅能投入极小的仓位比例。这也是小微市值公司投研竞争相对较弱的主要原因。

还有观点认为:经济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小微公司机会更少、风险更高。这同样是有失偏颇的。有许多小微公司是所在细分领域或某一新兴领域的龙头公司,行业格局可能十分稳固或可能正迎来快速增长。而一家市值几百亿的公司,却可能是某大行业的二线公司,行业的内卷可能正在加剧。看看近两年光伏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那些大市值公司,内卷程度比很多传统行业要剧烈得多。事实上,一些传统行业早已经历过内卷,近年来竞争格局反而在改善。

对于经济增速放缓,成熟行业大型公司的相关度是更高的。比如说白酒行业,整体上难以脱离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相比之下,一些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的传统行业,优秀龙头公司仍有提升市占率的机会与空间。

对于出海机会,参考发达国际的历程,原本大型公司应更有实力。但我们当前面对的国际环境明显不太一样,大型公司尤其是科技类公司很容易成为国际贸易、地缘ZZ的斗争的焦点。如果仅限于友邦市场,市场空间又相对受限。相比之下,经营“小生意”的中小公司,不容易成为焦点,通过品牌与供应链出海,不断打开成长空间。对于本身处在新兴领域的小微市值公司,其潜在投资机会更是毋庸多言。

典型的案例如某服饰配件龙头公司,过去几年经营势头明确向上,不断抢占国际市场份额,市值从不到三四十亿涨到一百多亿,分红长期慷慨。当前市场上的大型公司又有多少比这家公司长期成长逻辑好又公司治理好的?

泛泛而谈缺少点说服力。我们再来结合当下市场环境阐述下具体领域的投资逻辑和机会。

除了投研竞争相对更弱外,当前小微市值公司刚刚经历过一轮系统性、几乎无差别的暴跌,背后的原因很多文章已有分析和阐述。这为关注小微市值公司的投资者提供了难得的投资机会,即便经历了一定的反弹,仍存在着较多捡便宜的机会。估值10倍PE出头,股息率3-5%,预期增长15%-20%的细分领域龙头公司不在少数。很显然, 投资这类公司远远谈不上是“返回火场”。

接下来阐述下在我们长期关注的领域(大消费领域及相关)内小微市值公司具体的投资逻辑和机会:

1、基于性价比产品定位的弯道超车

一直以来,很多消费品类的龙头公司一直享有着一定品牌溢价,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借助传统电商与经销渠道不断做大。当前消费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者行为趋于理性,借助供应链的发展,很多产品在价格保持平价的同时质量与性能也不断向头部品牌产品看齐。而原有龙头品牌溢价、产品定位、传统电商及线下渠道加价的经营模式很难被完全打破。这给了定位平价、主攻新兴电商渠道、产品力不断提升的二线品牌公司弯道超车的机会,近两年业绩增速显著超过行业龙头与行业整体。根据我们的调研与观察,这一现象出现在家电、轻工、纺服等行业中的多个细分领域。

2、“出海”趋势下的马太效应

出海是许多行业、公司,降低人力成本,贴近客户需求,同时规避国际ZZ与贸易风险的必然选择。近几年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也助推了品牌与供应链出海的趋势。直接的好处是帮助很多企业打开了国际市场空间。而出海的另外一个效果是拉开了龙头公司与中小竞争对手的差距,提升市场份额,改善竞争格。我们在多个细分领域均观察、调研到这一现象,这背后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几项可能最为核心:

(1)大公司往往拥有更强的资金实力、品牌影响力以及更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它们能够更容易地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一些国家对于外资的引进也会设置一些资金与资质上的门槛。据我们了解,不少公司在海外产能建设前已经与下游客户谈好产品的供应合作意向。举个观察到的案例,我们所投资某轻工行业公司所处的细分领域,中小企业众多,但根据了解当前仅有头部几家公司实现了海外产能布局。

(2)众所周知,国内很多非上市中小企业的“成本优势”来源于对税收、环保、用工,以及专利上合规性的规避。而去到海外建厂,这些“优势”很可能没法实现或较难实现。进一步拉开了与行业头部公司之间的差距。

综上,不论从小微盘公司投资天然的“秘诀”,还是我们所投资公司的逻辑、经营趋势、估值、股息率和成长水平,我相信小微市值公司是专业投资者的一片乐土,而远非“火场”。

我们的持仓概况此前刚进行过阐述,可参考:《既要股息,也要成长》

@今日话题 @雪球私募

相关文章:

《像查理·芒格一样思考:“不做什么”》

《牛顿定律半年报:像查理·芒格一样思考》

《成长公司投资的安全边际》

《牛顿定律三年总结:消费行业投资的变与不变》

《“不败”哲学下的投资实践》

精彩讨论

滚一个雪球02-26 13:51

文章写的很好,学习了!
这让我想起了最伟大基金经理之一的彼得林奇,他在管理当时全球最大规模的共同基金麦哲伦基金时(90年代达到140亿美金,类比现在上万亿人民币规模)就对中小盘公司情有独钟,他也提到为什么主流基金经理不愿意花时间在钻研这些小公司上的原因:买知名大公司的职业风险更小,因为即使投资失败了,大众也不大会过多的责怪基金经理,他们可以归结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诸如此类的客观因素;而买入小公司则要承担相反的责任和压力,同时由于基金规模较大,所以需要研究足够多的公司才能够满足基金投资需求,而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没有彼得林奇这样的勤奋度。
所以,不是小公司不值得投资,而是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独立的判断,才能做出更好的业绩,当然对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这两个方面相比较于机构来说都更容易实现,因为不要像彼得林奇这样买入成百上千家公司。

非完全进化体02-27 09:31

随手转发一个传统细分行业中小企业出清的数据。

非完全进化体02-26 20:17

没错,十倍PE多点的都看不过来

非完全进化体02-26 15:02

是这个道理。关注的某细分赛道电器公司,以美国子公司+国际品牌方式经营,销售服务人员也是美国人,很多客户都不知道你是家中国公司。

非完全进化体02-27 08:09

既然是长期关注,那就认真探讨下。对于主观多头基金,不考虑成立时点比较绝对收益明显是不客观的。基金早成立一年或晚成立一年,年化都可以提升7%左右。你是觉得这样我的投资能力就大幅提升了?$牛顿定律(P000484)$

全部讨论

非常认同。小票能找到的低估优质标的实际上是显著更多的,一般泛泛而谈,诟病小票的估值质地都是从总体上而言。总体上和比例上取去指摘差贵,这些都没问题,但是绝对数上看,小票绝对存在更多定价错误的,这点毋庸置疑,毕竟基数足够大。

文章写的很好,学习了!
这让我想起了最伟大基金经理之一的彼得林奇,他在管理当时全球最大规模的共同基金麦哲伦基金时(90年代达到140亿美金,类比现在上万亿人民币规模)就对中小盘公司情有独钟,他也提到为什么主流基金经理不愿意花时间在钻研这些小公司上的原因:买知名大公司的职业风险更小,因为即使投资失败了,大众也不大会过多的责怪基金经理,他们可以归结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诸如此类的客观因素;而买入小公司则要承担相反的责任和压力,同时由于基金规模较大,所以需要研究足够多的公司才能够满足基金投资需求,而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没有彼得林奇这样的勤奋度。
所以,不是小公司不值得投资,而是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独立的判断,才能做出更好的业绩,当然对普通个人投资者来说,这两个方面相比较于机构来说都更容易实现,因为不要像彼得林奇这样买入成百上千家公司。

随手转发一个传统细分行业中小企业出清的数据。

02-26 12:42

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要取得成功,一定要去竞争比较弱的地方。。。经过这几年投资经历,这句话深表赞同,和霍华德马克思以及彼得林奇的观点都有相似之处。投资要找有竞争优势的公司,投资人却要找市场中竞争不大的领域才能获得较好收益,比如冷门绩优中小盘。

这里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A股的小盘股估值比中大盘的股要高很多,但是美股和港股,小盘股的估值是比中大盘股要低很多的。

你说的那些基本都是港股,a股的小盘股 微盘股整体性价比很低甚至可以说除了个别其他就是一坨屎。因为港股过去是小微盘股大熊市,而a股是持续3年小微盘股牛市,而且这个牛市还建立在长期高估的基础上(和a股新股上市爆炒还有没有足够力度做空去泡沫有很大关系)。
说到底,对于对于夹头这种策略来说赚钱就是要和主流反着来,寻找“周期”的底部等待周期上升的时候获利,这才是实质而不是小盘和大盘这种纸面术语。

02-26 13:02

伟星股份,从二十五亿拿到过60亿,没想到现在一百多亿了。🐂

雪球上说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请问几千亿的雪球对敲产品,几乎毫不例外的崩盘,这是为什么?

02-27 08:41

说的非常好 股市里面的小微盘股 很多都是细分行业里面的龙头公司 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龙头。只是大家炒股炒习惯了,看几十亿,一两百亿觉得都很小。但是看现实,哪个制造业企业能够在银行贷款十个亿八个亿,都算不得了的公司了。不能被股市和楼市的泡沫蒙蔽,张嘴闭嘴就是小微盘垃圾股,那都是些完全没有做过实业只知道金融投机的人。指望他们有什么真知灼见?

02-26 11:58

不以大小为标准,只要估值便宜就是好的投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