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7回复:107喜欢:43
人心思涨十分理解。个人看法是:今年春节的数据只能说是不差,距离印证经济复苏尚远。
其一,今年春节“受益”于去年受压制的探亲与出行需求的释放。
其二,文旅的增长可能更多是一种消费习惯的形成,而非消费能力,人均消费仍是明显下滑的。
其三,出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不及地产链,在后者仍在滑落且新房影响仍会在未来两三年集中显现时,谈经济复苏为时尚早。
其四,长逻辑有没有改善?这条就不多说了。
最后,回到投资本身,更应该优先去考虑悲观情形出现的可能,守好安全边际(当前具备安全边际的公司在明显增多,这是十分有利的一面)。将经济复苏更多当作是一种期权收益。

全部讨论

看到太多人看重旅游人均消费这个数据了,我也有些不同的看法。互联网在中国发轫阶段,用户平均学历是本科硕士博士,之后随着用户越来越多,平均学历越来越低,当然上网费用也是越来越便宜了。今天这个比例大概是个位数了,因为高学历在大基数面前一平均就荡然无存。旅游毫无疑问是一项昂贵的精神消费,我印象里,我的父母就从来没有“旅游”过,直到我工作好几年时之后给他们“安排”了几次旅游。记得问第一次坐飞机的老父亲是啥感觉,当时已经事隔很久,他还兴奋的像个孩子说,飞机上看到的云就像一大堆棉花。现在呢每年我姐姐都会开车带他们去很多地方,博物馆,古镇,湖,山,每次花得不多,但次数是从0到100了。由此说开,最早去旅游的毫无疑问都是社会阶层顶端以上的人居多,普通老百姓绿皮火车来北京看一次升旗就是很奢侈的事情。现在呢,旅游飞入寻常百姓家了,大部分人都有旅游消费意识和意愿,那么农家乐、周边游、鬼都不知道的小破山、小破湖都有人去了;同时私家车的普及推动自驾游普及,高铁对机票的增量需求替代(机票1000高铁500),旅游的人的基数大了,旅游的内涵的基数大了,人均就应该下来。所以我觉得旅游这个事和互联网一样,最重要的数据就是用户(日活,时长),只要每个假期玩的人越来越多,今天花的少,明天也会花的多,直到全国老百姓把旅游当做穿衣吃饭一样普通。

文旅方面感觉没有太好的标的

个人感觉地产产业链将来不会有明显的复苏,房地产类似于铁公鸡的一次性投资,不可能持续。将来的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必然切换到像成熟国家那样的以消费和服务业支撑的模式。资本市场选错了板块就会经历消逝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人心思涨,但大家仓位太高了,都坐轿新增资金在哪?举着望远镜都看不到。
我毛估估港股表现会远远好于a股,因为港股成交量小,对资金边际需求小。a股的交易活跃资金会大幅消耗于垃圾题材,比如ai。。。

02-18 20:29

说白了就是离开地产啥都不是

02-18 22:20

要关注信用产生的钱去了哪里,效率太低,还让普通人背了一屁股债;再看直接融资,让国内制造业卷生卷死。融资是肯定过度了

@十年股海觉一梦:最近段永平又火了,有多火呢,哪里都能刷到,除了买流量的贾玲,算一号人物了。有人说他是中国巴菲特,有人说他持仓140亿美元,还有五大门徒,国内外资产操守三千亿,随便出手捐款几十亿。几千亿净资产算不算中国首富我不讨论,作为一个好几只股票百倍的投资大师横空出世,听上去和老太太五万买$长春高新(SZ000661)$ 后出国了,回来一看变五百万异曲同工,妙哉妙哉!
假期因为看空美股,美国被喷的厉害。不会和喷子计较,多看一眼都是浪费时间。写作是整理自己的认知,扩大拼图,整理逻辑。目前的周期就是美国高点,A股低点,短期涨跌不确定,长期必然是钟摆效应,美国历史大周期从相对衰弱到绝对衰弱。
1、美国强胜的时候占世界GDP40%,现在按购买力低于中国,名义GDP被中国超越迟早的问题。各种制裁都是衰弱的表现。
我不知道哪些动不动一个技术就领先几十年,不带中国玩的言论是真的思考过吗?Chatgpt.AGiC他们真的看懂了吗?就算能发展去万亿市场,需要多久,市场给了公司1000亿美金,给微软推到3万亿美金。而$超微电脑(SMCI)$ $超微电脑(SMCI)$ 微软市场都给了下跌。刚刚平仓做空的人估计后悔,其实不应该在上升结束前开始做空,现在翻转大跌7%后做空才是明智,再可以做多做空的美国,哪些一文不值暴涨暴跌的不看,现在雪球热吹的几个股,希望不明真相想投资美国的提前观察观察。
2、中国崛起是很多归人和殖人最不能接受的。春运出行人次翻倍,80%私家车出行,很多人又在骂大堵车,一年两千多万销量,几亿保有量。美国汽车便宜,现在中国汽车更便宜,一个普通家庭买辆车,几个月工资而已,住房面积几十平历史最好水平,人均收入按美元计也是持续提升。
3、最荒唐的是有人认为拿A股所有公司换美国前十大公司,他美爹还亏了,不换。
4、价值投资者和长期持股不是一个概念,周期投资者和短线交易也不是一个概念。大部分人连一段长文字都看不了,更不用说深度思考了。
5、周期和市场风格偏移,决定大多数人的盈亏。今天开盘是观望还是参入交易,仓位多少,价值股还是题材股,红利股还是微盘股,博超跌反弹还是持有优质公司等市场自身调整,都是选择。区别在于有人是自己总结后的理性决策,有人还是在混沌期,大多数人也会一直停滞在混沌期。而从混沌到周期,从周期到知识,知识到力量,力量到利益是一个漫长的链条,没有顿悟,更多的是持续学习,思考,反复的被市场捶打,一次次比哪些混沌人亏的更多,每一个成熟投资者都经历过市场的毒打,都是用金钱和时间喂养出来的强者。
警惕哪些喂饭吃的直播,警惕哪些自己看不懂的公司!

02-18 21:04

股市,房事,损失的财富,多少工资也换不来的。消费最后是财富信心,展现

02-18 21:58

非大是清醒的

02-19 06:58

没必要这么苛刻,已经非常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