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83回复:236喜欢:234
这篇讲得有些意思。为什么净利润断层、困境反转、行业资本周期理论等投资策略都不灵了?转自微博。

全部讨论

2023-10-18 10:42

间断性不灵是长期有效的必要条件

02-10 20:09

典型的正确而无用的分析;
讨论的都是表象,根源还是市场容量问题以及内部分配问题;
内部分配一直重投资,导致实际内部市场容量并没有想象的大;
全球化退坡,外部市场越来越小;
需求问题解决不了,供给侧就卷的没有下限;

02-10 21:29

资本周期这本书是挺好的分析框架来的。当整个行业都在大额资本投入时,大家都在烧钱抢占市场,要么烧钱让自己的技术更加超前。此时买股票买的是一个增量市场中,该公司能不能抢到最大的份额。 这个就真的by chance了。谁也不能说自己的技术和市场营运两个维度均能胜出。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企业容易凭借着技术、市场份额+资金规模形成壁垒。在竞争减少时,所需投入的capex就变少,大家都可以去追求利润和股东回报。这时候企业的回报率是上升的。
当然,具备这种市场的特征并不多,高资本投入的行业反而更具有这种护城河的特点。
$中国海洋石油(00883)$ $中国石油(SH601857)$ $中国移动(SH600941)$

2023-10-18 10:42

就如巴菲特赌航空股,没差异化的东西去赌是火中取粟,烫手

02-10 21:16

这篇文章挺有意思,中国可谓卷中卷。让我想起《国富论》中对清末的中国经济描述,欧洲的手艺人在自己的作坊等着别人雇佣。而中国的手艺人挑着东西要走街串巷。可能是同质竞争太过激烈,大家只能低端卷。比如材料科学我们就很难突破。需要更加保护专利,让降维打击更加容易胜出。

2023-10-18 10:44

按图施工

2023-10-18 10:45

请教非大,啤酒竞争格局怎么看,稳定吗?另外,产品提升,是否还有持续的空间?

2023-10-19 09:13

非常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个好问题,就是为啥我们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还是这是亚洲还是我们中国独有的?这是制度还是历史遗留的思想问题?

2023-10-18 11:05

是不是说,很多消费产品的供给侧去化、集中度提升的逻辑并没有那么容易实现。

02-10 22:56

能够轻而易举的被卷,本身也说明了竞争壁垒不高,比如这几年的新能源光伏锂电池等,当然这里面也有地方政府的助力,政府对GDP与就业的盲目追逐加剧了很多行业股东价值的破坏。《资本回报》这本书的案例和分析逻辑本身没有问题,但落实到国内具体的行业和企业,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然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这应该也是绝大部分国内分析师的真实水平,所以不要怪书写的不好,主要是分析师自己分析研究的功力不足,即便读过这本书,也未必真的读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