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这几日上下班途中在追《雍正王朝》,对里面的张廷玉感了兴趣。搜索一下这个人的资料,是很令人佩服的人物。

原来张廷玉的爹就是那个让他六尺又何妨的六尺巷的主人公张英,是康熙的老师,位至宰相。但是张廷玉不靠老爹,是靠自己考取的功名,考中进士,最终位极人臣,配享太庙。而张廷玉的儿子们也各个厉害,也都不靠老爹,都是靠自己科举探花之路一路向上。张家一门,都是靠自己的力量做到了很高的位置。张廷玉在位期间,不勾结党派,清廉勤勉,性情宽厚,但是对于奸臣贪臣,又非常严厉,不结党营私,可谓“孤臣”。按照史料记载,张廷玉当官掌权期间十分清廉,从不受人请托办事,也从不多拿别人一两银子,雍正都感慨的认为张廷玉的清廉是朝臣典范。有官员被他推荐后都不知道推荐人是谁。也没有凭借自己的位高权重为子女谋取职位和钱财。当时由于想退休惹恼了乾隆时,家里的账目清清楚楚,家中所存银两36万两白银均有来源记载(哪任皇帝何时赏赐,由于他品性行为没有任何漏洞,别人无可指摘。做事又做的非常好,皇帝赏赐很多,给予的工资也非常高)。“今日行事俭,即异日做官清,不就此跕定脚跟,后难措手”。张廷玉以陈大绶的行为要求自己,同时告诫自己的门生,清廉要从小处做起:“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张廷玉一生勤勉,也得高寿,终年86岁。如果说他为子女做的,那就是家风品性的教养和传承。

我其实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有些家庭富不过三代,为何有些家族,像张英家族,钱氏家族,洛克菲勒家族能够长盛不衰。我现在已经可以慢慢的有所结论。那些富不过三代的,基本的路线是:第一代由于自己艰苦奋斗,加上机缘机运,积累了财富;第二代由于爹妈创业不易,艰苦奋斗不易,对第二代进行教导,第二代已经少了第一代的奋斗精神,但是由于一代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能守住财富,但是已经开始有躺平和不想吃苦的苗头;第三代含着金钥匙出生,从小生活优渥,也没看到自己父母吃苦奋斗,从小物质没有匮乏,也没有奋斗的动力。要么是品行尚可,但是只会花钱的地主家傻儿子被人以理财开阔事业等骗光钱财,自己从小没有经过磨砺,但是又想干大事,最后干一个败一个;要么就直接大肆挥霍,吃喝嫖赌,狐朋狗友主动上门,精神空虚,又傻又被人骗,最后家财逐渐被骗光败光。康熙雍正都是奋斗期间的皇帝,到了乾隆,劳模爹雍正把框架都搭好了,雍正猝死在工作的案几上。乾隆享受了前辈搭好的框架,他的这一任是最潇洒肆意的。但是后代没有了居安思危的意识,闭关锁国,一代不如一代,日渐式微,最终还是亡了。

其实任何一个事业要做成功,他不是这个人天生空降才能都能够做好的。才能和德行都是后天学习和精进的。他需要学识的准备,然后出了社会,在具体做事情上碰壁,总结,提升,再学习开阔思维,再总结,再去做。一步步的经历学习、磨练和磨砺才能把事情做好,做成功。你看刘强东、马云、王健林、雷军,哪个不是经历了奋斗和磨砺,最后才成功的。然后他习得的这一身的才能和德行品性,即使突然遭遇不测,还是能够东山再起的。因为这些精神和能力、思考能力是在骨子、脑子里的,而不是身外之物的财物,谁也剥夺不了的。那些长盛不衰的家族,他们把学识的学习、经验的磨砺获得、好的品性家风家教传统是放在首位的。因为他们明白,一个人,如果没有经历这些,是没有办法获得财富,也受不住财富的。所谓“德(才)不配位,必遭灾殃”。“所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先苦其心志,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才能作为经典,一直世代被人所认可。因为事实就是如此啊。否则一个人不去经历这个过程,最后的结果就必是富不过三代。这也就是为何不看重财物,最后反而能得到财物。眼睛只盯着财物的,要么被财物引诱,早早就贪图捷径、急功近利,最后忘了初心,进了牢房(现在这样的新闻很多很多)。就像投资股票,天天看价格涨跌,反而会失了心魔,功夫是在股价外的,股价外的功夫是多看书,多思考,多总结,通过学习,获得自己的商业眼光来判断好坏公司,来判断公司将来是否能越来越好,学习财务知识去判断高估低估等等。“功夫在诗外”。想得到钱财,天天想没有用,好好去学本事,增长自己的能力吧。人生立世,要走的长远,走的心安理得,越走积累越多,而且是坚不可摧的积累。无他,就是重视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德才兼备才是保护自己的法宝和金刚钻。缺失之一,可能人生路上都会有隐患。有些东西,看起来好像是口号和大道理。但是多思考,多看人物传记,多看历史,看看他们的人生起伏,宠辱起伏,“眼看他盖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会得出这些口号的结论,是自己身心信服的结论。男儿多思考,多看书,多增长自己的才德。

那些电视剧上,爽剧上,霸道总裁,出生就含着金钥匙,直接空降掌握生杀大权。那个就是娱乐,就像我看康熙微服私访记一样,就是图一乐,为了放松快乐,看着那个掌握生杀大权的可以为所欲为的,真是够爽够快意够放松。要知道,这个世界,大的国家也好,小的单位也好,投资股票也好,能够一直坚持到终了还是做的好的,都是那少部分的10%。这部分人才是脑子真正清楚的人。这些人,从来不会让自己的儿子空降到单位直接做一把手。这样只会害了孩子,将自己的企业断送。都是会先让孩子在基层做起,每个岗位都熟悉都磨练,然后再慢慢交权。或者让孩子自己独自去折腾。你看李嘉诚的儿子们,大儿子从小在基层历练,到现在李嘉诚90多了都还没接班。小儿子自己到外面去折腾。从小两个儿子跟着父亲一起参加董事会。华为任正非也是,先让大女儿做接线员,一步步做起,女儿现在中年了才做到财务总监。绝对不是电视剧里的,直接就当领导,随意随性指派,很多东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谨慎的思考,是不能随便像爽剧里那么随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