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8喜欢:7

回想几年前,亲身经历过一次把周期当成长还给管理溢价的公司,在此不点名了。当时该公司历时多年切入了知名电子大厂的供应链,利润两年增长近10倍。在此过程中,我去调研通过多个渠道印证了公司老板非常勤奋,给当地工人工资也是首屈一指。我以为该公司摆脱了周期属性,当时公司股价一路上涨到了25xPE。直到我认识了熟知该公司的业内人士说,我们还是一个周期行业啊,老板也不只是你们了解的那样。我幡然醒悟,在此过程中,岁寒兄也说了一些质疑。本来周期已经开始下行了,股价开始下跌,又幸好沾上了一个新概念,股价再次回到高位,便趁机全部出脱了,这也是A股宽容的地方。后来,股价跌了67%,利润也再一次被周期打回原形。回头看,这个过程像极了美东汽车。我可能仅有的一些优点就是兼听则明,并且知道自己可能是个傻逼。

全部讨论

01-28 09:50

所见略同:把周期当成长是错误的开始,还要给组织溢价则是错上加错,最后还坚信能熬过周期则是覆没的开始。

01-28 10:10

逻辑上也不是把周期当成长,而是所有公司都有周期,所有行业都有周期。

04-20 20:47

2023年该公司出现了15年以来首次年度亏损,本周与业内人士聊起公司,推心置腹,得以一窥该公司真实的另一面。老板很勤奋,但容不下能人,很怕能人威望超过自己,最爱用听话唯诺的人,所以公司员工的平均学历才那么低,大量人才出走到了供应链公司,而这又反过来加剧了老板认为能人靠不住的自我强化。中层有想法、提出好的创意,会被认为是在东张西望、想法太多。高管也是不要太能干,会显得有所图谋。老板早年靠胆子大和时代红利而发迹,但思维也一直桎梏在里面,始终是家族化,无法成为一家真正现代治理的公司。曾是一家市值超过300亿的公司,如今跌去84%。
一家公司能做大,7分看时势,3分靠打拼;做大后守成,7分看周期,3分靠能力;而公司衰败,则10分是老板思维和格局出了问题。

2023-09-21 15:00

大A的制造业90%都是周期股

05-02 23:57

不仅是制造行业,21 年以来在消费、医疗、互联网行业同样大多数人 都犯了把成长线性外推的错误,最后发现这些 to c 行业同样是周期行业,只是上下的幅度没有制造业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