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归光2022访谈录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这访谈的确是一篇隐藏式雄文,我等蕨菜哪怕花个一年半载也消化不了。宏观,市场,策略及其优缺点,参与者的心态和投资者的进化都有谈及,值得好好理解。

宏观

大干快上一去不返,存量经营,消费增长,大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疫情期间,常温奶领域,优质牛奶就比普通白奶销量更好。在中美技术竞争中,我们需要科技人员智商的注入以实现技术创新的突围。在商品领域,我们同样需要企业家将心注入的优质产品。我们觉得降低预期回报,追求稳健第一的市场主基调还会延续数年。

市场

1,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各个层次的市场都有大量研究者的深入耕耘。但是主流机构考核短视化的趋势却在不断加剧,主流机构对季度业绩的高度敏感,使资本成为产业波动的放大器。如果我们能够坚持长期主义,这些巨大的波动就是最好的投资机会。就像那位世纪公园的跑者,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不是没有共识,但激励机制决定他们最终还是倾向于飞蛾扑火。

2,即使撇掉所有基金包含的个股,市场上依然存在大量的机会,因为基金没办法研究包含了细节的整个社会。

大家往往只关注浮在水面上的龙头公司,其实在5000家上市公司中不乏不声不响低调做事的好企业。每年复盘,我都发现自己漏看了很多优秀企业的起步阶段。

从一个类似真空的应试教育体系跳到模型起家的投资研究培训体系,基金经理真的能用数字和电脑参透这么复杂的大商业社会?真的能从基金的涨跌中体察到普通基民的需求和苦痛?即使深入调研,企业样本也往往局限于一二线城市。我们真的理解那个拥有70%以上人口的三四线城市的中国?我们会不会犯“何不食肉糜”的错误?从名校精英成长为公众理财的社会脊梁,我们和年轻基金经理一样,可能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策略及其优缺点,参与者某个心态

长期的高收益是来自于短期的低收益,隐含错过大牛股。因为包含了取舍,跳不出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范筹。

现实中长期主义者也很容易被边缘化。在牛市时候,投资者会认为你的业绩不够突出,而在熊市你表现略好时,大家又会担心宏观经济环境不好。在宏观和市场繁荣的时候,我们为保护客户利益,又不得不在高点放弃投资人的认购。在争夺流量的互联网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模式的确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我认为“指数基金”也是我们学习开放和包容的榜样。他没有师出名门,没有名校光环,也不沉醉过往业绩,因此不怕犯错,也会及时改错,也不必赌个股,同时也不贪恋费率。他为什么成为巴菲特唯一推荐的基金经理?因为他可能是唯一能放下小我,而拥抱天之力的杰出榜样。

职业经理人都会面对短期压力。记得去年我在世纪公园跑步,听见两位做房地产的跑者在聊天,“去年的房子好不容易卖掉了,今年又要拍地?”那种惴惴不安的焦虑和我们基金经理很像。职业经理人即使能够清醒地认识到风险的临近,但在规模和排名的压力下,往往不得不吞下最后的苦果。房地产业和基金行业都面临着一样的问题。如果职业经理人敢于扛下这种压力,牺牲当年的奖金,承受老板的白眼,甚至失业,就可以在未来获得巨大的行业认可。

记得公司每年都会组织我们出国和国际同行交流学习,每到一处我总是会问:贵司长期表现最好的基金经理有何特点?答案惊人一致:牛市里表现最差的那位。

不管市场怎么变化,我们始终坚持君子执乎中。在市场不断的周期转换中,我们没有能力判断顶和底在哪里,我们能做的是相对平衡地去看待周期。在平时长期积累对企业基本面的功课,做好合理的估值预判。

投资者的进化

归江:我们一直坚持价值投资本色,但价值投资是活的,是不断迭代、不断生长的。

在资本短缺时代,我们能够轻易地做到以好价格买到好公司。但近年来,按照历史的好价格只能买到质地更一般的公司,在这些资产里面,我们的本金安全可以得到保护,但我们的基本面复利和研究能力的复利却可能会跑输市场。

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的迭代能力是我们这些年在努力优化的方向。相对于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挑战也更大。它逼迫我们要透过财务现象看到商业的本质,通过历史看到未来,探索会满身伤痕。

如果不洞察这些治理规则的潜在变化,而简单地用PB来评估这些公司的价值,可能就会掉到价值陷阱里去。

时势造就英雄—但你要知道这是什么时势。

年轻人股指数,坚持长久来,每个年轻人都是巴菲特。

我们是幸运的“70后”基金经理,都在2000年前后加入资本市场。1992年以来中国首批股份制企业陆续上市,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那时候很多优质公司,无论从估值还是成长角度,都处于历史的大底部。那个时代的基金经理买到几只牛股就可以被封神。回头看,这可能只是时代赐予我们的机会。就像我们毕业时上海的房价在6000元左右,不需要智力判断就可以买到。

-—经- -—经——经—-

还有一段根本看不明白,或者讲看懂了字但自己心里并没有春心荡漾。

孔子的《礼记》中讲到射艺是君子之争,也是培养道德和选拔官员之道。王阳明的《观德亭记》也提到,以心为鹄,发无不中。明代射家高颖的《武经射学正宗》提到自己终生拜师学射的坎坷历程,直到60岁才有所感悟。射箭和投资非常类似,如果你沉迷于目标,却往往一无所获,只有放松身心,放下小我,反而可以得到最佳的结果。射术中传递的“中的精神”给我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很多启迪。

230401

-

全部讨论

2023-04-05 17:22

人,果然会变。
世界上永远不变的东西只有两样,一个是改变,二个是人心。


2023-04-01 22:29

时势造英雄
未来两年,稳健第一的市场主基调
资本成为产业波动的放大器不跟随赛道依然机会多
策略的结果是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人心不古,难测,唯有标准可控。
参与者需要进化
---
还有一段根本看不明白,或者讲看懂了字但自己心里并没有春心荡漾。
孔子的《礼记》中讲到射艺是君子之争,也是培养道德和选拔官员之道。王阳明的《观德亭记》也提到,以心为鹄,发无不中。明代射家高颖的《武经射学正宗》提到自己终生拜师学射的坎坷历程,直到60岁才有所感悟。射箭和投资非常类似,如果你沉迷于目标,却往往一无所获,只有放松身心,放下小我,反而可以得到最佳的结果。射术中传递的“中的精神”给我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很多启迪。
230401
作者:陈金mde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