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7回复:7喜欢:0

国产半导体设备导入FAB厂有哪些流程、周期?

国产前道半导体设备在研发阶段、销售阶段均需经过晶圆产线验证程序:
1、研发验证阶段
验证地点:厂内研发区(厂内验证)和厂外FAB产线(厂外验证)。
为什么半导体设备在研发阶段就要进行验证?①由于半导体专用设备的复杂性,因此在研发过程中需不断验证软硬件设计方案的可行性;②由于芯片结构复杂,涉及的制造流程较多,设备需要在产线环境中,在已完成前序制造步骤的结构晶圆上验证实际工艺表现、持续跑片的稳定性和最终芯片产品的性能指标,确保研发设备满足既定研发目标,可以实现产业化应用。
验证需要达到什么目的?根据设备厂商设定的研发目标,验证研发设备能否满足目标制程节点常用应用的工艺要求,确定研发设备的硬件、软件及整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目标是达到行业常用应用的工艺标准。
国产半导体设备的产品研发主要分为概念与可行性研究阶段、产品设计阶段、量产及持续改进阶段。具体如下:
①概念及可行性研究阶段
研发部门根据市场需求、技术动态和科研专项的最新情况,结合公司技术储备,提出有针对性的研发方案。研发负责人或研发部门负责人组织项目评审,确定研发目标、性能参数指标,通过探索不同的替代/选择来确定最佳方法以满足市场需求规范中概述的要求(市场需求规范),确定研发分工,规划研发计划和研发周期,经讨论评审后形成立项报告。
②产品设计阶段
此阶段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内部演示,产品必须符合产品需求规范中列出的要求,并在产品工程规范和阶段验收标准中得到认可。研发部门在立项报告审批后,开展具体的设计工作,讨论产品的各功能模块,形成技术方案并进行研发测试,包括厂内测试和厂外测试。
A、厂内测试
根据技术方案,为验证新技术的实现效果,研发人员根据技术方案进行模块或整机的制造、装配,进行多道程序的测试,性能参数指标基本满足研发目标后,形成内部测试报告。厂内测试具体程序如下:
1)可行性测试:根据技术方案完成关键件选型、设计,对特定功能进行测试。目标是新产品关键件设计方案验证。
2)单机可靠性测试:开展硬件可靠性测试,不接入反应气体,连续跑片1000至2000片不发生任何报警。目标是验证机台硬件稳定性。
3)工艺测试:根据研发目标工艺中采用的反应气体调整机台工艺参数,得到符合研发要求的工艺结果。目标是调整机台参数满足研发工艺需求。
4)工艺马拉松测试:开展工艺马拉松测试,连续跑片300至1000片,测试工艺结果稳定性。目标是验证机台工艺稳定性。
B、厂外测试
厂内测试完成后,还需要在生产产线或研发产线环境进行一系列厂外测试程序,确定新产品、新工艺在产线环境下的性能参数指标、具体工艺的适应性及批量生产的稳定性。研发人员根据各个程序中测试机构的反馈,对新产品进行技术完善,使新产品完全满足研发目标,取得技术测试报告。厂外测试程序具体如下:
该阶段完成后,标志新产品开发完成,研发项目结束;机台即可批量生产销往FAB端。
③持续改进阶段
研发项目结束后,研发人员会在定型产品基础上,为满足FAB厂不同工艺的技术需求,根据FAB产线特点和工艺需求,对新产品进行持续改进,丰富产品的产线适配性,维持产品的技术领先性。
2、销售验证阶段
验证地点:厂外FAB产线
半导体设备在销售阶段进行验证的原因?①由于芯片制造产线的芯片产品、制程节点、工艺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半导体设备需要匹配FAB厂不同产线和不同应用的工艺指标,FAB厂需要新设备对于特定产线、应用的配适性;②由于半导体设备采购价格较高,一台设备的工艺表现影响整条产线的芯片产品质量和产能水平,FAB厂需要验证采购设备的工艺稳定性。
验证需要达到什么目的?根据FAB厂指定的某种或几种应用,验证公司设备能否实现工艺要求及稳定量产。目标是达到FAB厂指定应用稳定量产的工艺标准。
销售阶段需要经过的验证程序:
①销售阶段产品验证的基本情况
FAB端验证是国产设备实现销售的必经环节,具体步骤与第一步中“②产品设计阶段”的“B、厂外测试”六步骤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厂外测试六步骤注重不同FAB厂、不同应用工艺开发的兼容性,通常会反复进行,且存在硬件功能设计调整的可能性。
销售阶段需要经过的验证六步骤一般由FAB厂根据自身工艺指标针对性验证,更注重产线适配性和稳定性,对机台在FAB端的工艺表现进行性能及参数的调整。
FAB端验证,区别Demo机台、销售机台也有不同。
Demo机台一般为FAB厂采购的新工艺或新机型的首次应用和验证(包括成熟工艺在新FAB厂处的首次应用),需要在该FAB厂端长时间观察,以确保机台工艺的稳定性、与整体产线的适配性以及该工艺条件下长期运行的可靠性。因此,Demo机台验证时间较长,一般需完成全部六步骤FAB厂才会确认验收并签署设备验收单,验收周期约为15-24个月。
销售机台一般系相同工艺已通过FAB厂验证后的二次采购,设备的可靠性已经产线验证。因此,销售机台的验收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完成第四步骤FAB厂即会确认验收并签署设备验收单,验收周期约为 3-6个月。
②产品在FAB厂端不同类型产线的验证情况
FAB厂端验证,以FAB厂产线类型区分存在研发产线、量产产线两类。产品FAB厂量产产线和研发产线的验证区别和流程差异情况如下:
1)研发产线 :
研发产线是指晶圆厂(含研究机构)为研发新的芯片制造工艺、新的芯片产品及部分产品功能验证而建设的小规模完整生产线。
采购目的:为新工艺研发建设完整产线
验证区别:因晶圆厂(含研究机构)制造工艺没有最终确定,需要对单台设备的工艺标准不断调整优化,设备的工艺验证会有反复,验证周期较长
流程差异:设备装机→可靠性测试→根据FAB厂新制造工艺、新产品的要求,不断开发优化设备工艺一产品片小批测试→产品片大批压力测试一机台正常跑片的持续观察→设备验收。
2)量产产线:
量产产线是晶圆厂在已经完成制造工艺、新产品验证后,为实现大批量生产销售而建设的大规模生产线。
采购目的:成熟制造工艺的产能扩张。
验证区别:晶圆厂制造工艺已经定型,验证设备是否达到特定工艺标准,以及在芯片量产跑片过程中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流程差异:设备装机→可靠性测试→工艺测试一产品片小批测试一产品片大批压力测试一机台正常跑片的持续观察→设备验收。国产半导体设备导入FAB厂有哪国产半导体设备导入FAB厂有哪国产半导体设备导入FAB厂有哪国产半导体设备导入FAB厂有哪国产半导体设备导入FAB厂有哪国产半导体设备导入FAB厂有哪

全部讨论

05-18 15:18

微导.纳米:中国ALD技术平台龙头企业,ALD量产设备逆向出海第一股;2022年12月上市、发行价24.21元;2022年12月底,公司设备订单22.93亿元,其中光伏设备订单19.67亿元,半导体设备订单2.57亿元;感谢市场,非常感谢🙏🏻🙏🏻,2024年5月17日股价29.40元;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在手订单81.91亿元,其中光伏在手订单70.26亿元,半导体在手订单11.15亿元,产业化中心新兴应用领域在手订单0.50亿元。

05-18 11:55

微导.纳米:中国ALD技术平台龙头企业,ALD量产设备逆向出海第一股;在个人的跟踪记录中“铁电存储器(FeRAM)”相关设备工艺验证信息是2022年2月的招股书申报稿,到2023年年报P28:存储芯片领域,FeRAM相关工艺和设备目前正在客户产线进行量产验证,成为国内少数成功量产应用于新型存储器制造生产线的国产薄膜沉积设备之一;辅以产业信息验证:比如2023年9月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采购微导.纳米“多腔室新型高K金属栅ALD生长系统”,注意:高K、“金属栅”、ALD,国内唯一能够满足的企业仅有微导.纳米,多腔是能够降本增效、一次性批处理N个晶圆;。。。还有行业重要客户一起参与研发、调试;这工艺设备不仅仅国内,全球也是顶尖的。

05-18 11:19

微导.纳米:ALD技术平台龙头企业,ALD量产设备逆向出海第一股;接着何为ALD技术平台?聊,招股书注册稿显示:该技术同时具备向原子层刻蚀设备、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和其他电子工业设备等产品的延伸性。上个帖子聊的“一是依托ALD底层技术和技术原理的共同性延伸、开发更多的品类;”,如此2023年年报中:受益于公司完整的ALD和CVD设备布局…开始实施研发的PVD技术,我之前提及过这个在沉积领域拉整线的迹象之一。产品开发效率如何?2022年年报出现CVD设备(基于客户关键工艺开发的战略需求、硬掩模工艺),2023年7月首台设备出货后,目前已经取得客户批量重复订单;而且是在DRAM芯片、NAND芯片等领域。“行业重要客户、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铁电存储器(FeRAM)等新型存储、铟镓锌氧化物(IGZO)”搜索一下?

05-18 10:34

微导.纳米:ALD技术平台龙头企业,ALD量产设备逆向出海第一股;ALD技术平台是人类天花板级别制造技术之一,何为ALD技术平台?一是依托ALD底层技术和技术原理的共同性延伸、开发更多的品类;二是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能提供产业化产品设备支持!个人跟踪认为微导.纳米由精英企业家(产业平台资本)与全球顶尖半导体薄膜沉积领域技术专家团队共同创立的ALD技术平台不仅仅是国内,即使在全球也是顶尖行列!年报P12、13、14与之前提及的12个应用场景呼应,微导.纳米通过“ALD技术平台”和超强的执行效率,一圈圈、一层层打出去,比如在半导体领域四类应用、N多工艺、N多覆盖的金属氧化物、氮化物材料。。。开发越多、积累越多,飞轮效应,越来越加速。现在“平台”这个词儿都被人玩烂了,下个帖子引用微导招股书聊聊“依托ALD底层技术和技术原理的共同性延伸、开发更多的品类”,太多人不看年报、不看招股书、不看行业数据和新闻,就盯着几个烂大V指指点点,几个烂大V有无锡首富懂设备产业、懂经营么、有产业资源么?几个烂大V有半导体大厂研发、产线验证经历和积累吗?

05-17 23:15

微导.纳米:中国ALD技术平台龙头企业,ALD量产设备逆向出海第一股;持续猛增的业绩和订单是当前价格(市值)保护,2023年,公司营收16.83亿,净利2.7亿(计提股权激励1.1亿),加回后净利3.8亿(同比增长701%);2024年,根据订单/营收转化比率、以及季度接续交付、叠加交付、重复订单交付,合同负债和存货等测算模型,个人预计:公司2024年度营收不少于47.48亿,净利不少于10.35亿;以5月17日市值134亿,测算目前PE不足13倍。当然业绩和订单是估值的标准之一,估值更重要是是否稀缺?是否唯一?是否第一?门槛是否足够高?是否持续?产业应用市场是否足够大?

05-17 22:40

微导.纳米:中国ALD技术平台龙头企业,ALD量产设备逆向出海第一股;公司招股书介绍12个应用场景包括:微电子、MEMS、磁头工业、传感器、光学、能源、催化、纳米结构与图案、有机电子封装、分离膜、保护涂层、生物领域;目前,目前产业化进展如下:1、光伏领域:XBC、钙钛矿、钙钛矿叠层电池等新一代高效电池技术;2、半导体领域:逻辑、存储、化合物半导体、新型显示(硅基OLED等)等;3、新增立项多项新兴产业应用项目,分布于柔性镀膜、芯片封装、光学超低减反膜沉积、新能源等领域。1)已研发推出了柔性电子二代机;2)应用于车规级芯片ALD设备完成首次出货(海外客户);3)首台光学领域镀膜设备顺利发货,其他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

05-17 20:53

研发团队专业储备深厚,产线验证经验丰富。自成立以来,公司以海内外专家为核心,积极引入和培养一批经验丰富的电气、工艺、机械、软件等领域工程师,形成了跨专业、多层次的人才梯队,不断助力下游应用领域关键产品和技术的攻关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