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量化,认识指增系列(一)| 聊聊因子:基本面?技术面?哪些因子更有效?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1

摘要:14日的直播中,鹏华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资部总经理苏俊杰深度探讨因子,什么是基本面,什么是技术面,哪些因子更有效,大家可以扫码观看回放,聆听精彩讲解,量化俊杰带你学会如何做指数增强!

Q: 指数增强的多因子策略是什么?

A: 指数增强策略是根据给定的宽基,一方面抓住贝塔(beta),另一方面是在可控的风险范围内追求阿尔法(alpha),在这个基础之上做一个增强。一般宽基的指数增强可能是通过主动的方式来实现,但绝大多数是通过量化方式来进行运作。用量化的方式来运作存在几大优势。第一,量化方式把风险和收益在目标函数内统筹考虑,是一种平衡收益和风险的投资方式。第二,量化的这套系统和方法从根本上适合做指数增强,量化方式是基于大量的历史数据样本,从中找到投资的信号或者投资规律,而宽基本身含有数量众多的成分股,所以量化方法与宽基的指数增强非常相配。

 

Q: 指数增强的多因子策略具体是如何运作的?

A:第一,选择股票池。我们要选定一个股票池,在这个股票池上选出优秀的股票,然后构建组合战胜跟踪指数。第二,数据预处理。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和清洗。第三步,挖掘因子。基于这些数据,根据投资规律以及基本面逻辑等挖掘因子,提取特征。第四步,构建策略。选择效果比较好的因子,构建策略以及模型。第五步,基于策略来构建组合。构建组合是把挖掘出来的因子,对照着基准指数构建一个组合,使得它既能够跟上指数的上涨,又能在这个基础之上获得一个更好的收益。第六步,交易执行。交易执行有许多程序化的算法模块帮助交易。第七步,跟踪和维护。对于业绩,我们会进行跟踪和长期的归因分析。维护包括模型内因子的跟踪以及滑点等一系列的跟踪和维护。

 

Q:您是如何选择因子,进而达成非常优异的超额业绩?

A: 我们构建这个模型的理念是希望获得一个比较稳健的超额收益,不管在什么行情下,不管是价值风格占主导还是成长风格占主导,不管是小盘还是大盘,我们都希望能够战胜基准的指数。在保证我们超额收益的稳定性上,我们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多因子的复合,达到有价值,有动量,有成长,有基本面,有量价,又有另类数据,最终获得一个更加稳定和更加持久的超额收益的模型。保持超额收益的稳定延续,需要我们在策略设计上,给予充分的均衡化的考量,使得在不同的市场风格下能够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超额收益,尽量控制住回撤。具体来说,我们要做到策略或者因子的分散化,从投资逻辑的角度以及基本面的角度,尽量的去拓展阿尔法因子的维度,此外,我们需要继续拓展,比如根据另类数据挖掘因子。

 

Q:您是如何调整因子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A:实际上,我们过去的一些产品在市场风格发生切换的时候,甚至是牛熊发生切换的时候,我们超额收益的表现反而还更好。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有一个均衡化、分散化的模型,不可能模型中所有因子都适合当下的投资的环境和市场环境,如果大部分因子在这种市场环境中能够获得比较好的超额收益,这时候模型整体就是有效。第二个原因是我们有一个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不断迭代的模型,每年会大概有 10% 到20%的优化迭代幅度,使我们不断适应市场; 此外,我们有9大类的阿尔法因子,包括4类基本面因子,3类量价因子,以及2类另类因子。根据9大类的因子做出模型,针对于不同的市场的环境和宏观趋势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整。

 

Q: 很多投资者关心咱们策略的回撤控制问题,您有一些具体的措施来回撤控制问题吗?

A: 我们始终认为回撤是一个结果,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因为我认为控制回撤是一个伪命题,等看到回撤的时候,再想去控已经晚了,我们的风险控制都是事前的,在做组合之前,我们就已经把风险考虑在内,追求的是风险收益比的最大化,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此外,我们有一个全流程的风控,这个全流程的风控包括事前风控、事中风控和事后风控。事前风控是在整个模型构建的层面,考虑到很多风险的因素,在事前做好风控。事中风控是在组合构建的这个层面看个股流动性、持仓的分散度、相对于指数的跟踪误差等等一系列些因素。事后我会去看我的收益,分解到基准和超额上面,理解收益的来源,判断模型是不是需要调整,对于整个投资流程做一个跟踪,所以我们一直秉持一个全流程的风控。所以,主动的基金经理和量化产品的基金经理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量化产品的基金经理做量化的基金,很多时间都放在了对于风险的理解和控制上面。

 

Q: 对于正在发行的产品——鹏华科创 50 增强 ETF,您会具体使用哪些因子呢?

A: 首先,科创板可以说是优选过的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官方表述有两个方向,一叫锻长板,另一个叫补短板,专精特新,就是未来中国新经济的一个发展方向。同时,这个板块是非常适合做产品的板块,不太适合大家去做个人股票投资。我们的科创 50 的指数增强ETF,又是在科创板 50 指数的基础之上去做增强。我认为是科创板目前为止,定位最为清晰的科创板主动产品。定位清晰,就是我跟住了占据科创板整个板块的 50 只股票,占据了整个板块 40% 的市值权重和 60% 的净值。同时,我们有跟踪误差的限制,有日均偏离的要求,同时我们还有个股偏离和行业的一些限制,一系列的限制使得我们跟住这个贝塔,在这上面去做一个阿尔法。此外,科创50有 50 只股票,但科创板一共有 500 只股票,但是在这450 支长尾的公司里面,有很多成长性非常好的企业存在阿尔法机会供我们挖掘。

@雪球基金 @今日话题 @养基笔记 

全部讨论

2023-11-22 08:10

用了这么多因子,最后也就相当于一个沪深300,没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