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50指数的核心竞争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投资,归根到底就是两类公司,一类是世界无法改变的公司,而另一类则是改变世界的公司。

在2022年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消费,医药,互联网为代表的长牛行业都给投资者创造了极大的投资回报,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世界无法改变的公司——贵州茅台。不过在过去一年时间内,如果坚守这样投资的路径依赖,则会带来不小的损失,我们见证了太多曾经的信仰的崩塌

在这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中,投资逻辑自然也需要修正。面对那些过去无比辉煌的公司,我们不应该沉浸其中。投资投的是未来,尤其是那些可以带来巨大创新改变世界的公司,而恰好有一个指数代表着中国未来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它就是科创50指数

一、 为何当下更推荐配置科创50指数

宽基中的代表,一是沪深 300,更代表中国、核心资产,偏消费、大金融较多,纯粹成长类的占比相对较低。二是创业板,其中以主要新能源为核心。此外港股恒生科技也属于宽基类型。这类板块的上涨取决于整体中国经济基本面恢复的速度和幅度,很多宽基想大幅度上升,可能要等后续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

科创板尤其科创 50 指数大部分属于补短板领域,偏内需,且与总量经济关系并不大,横向比较是更优的选择,此外科创50具有极高的成长属性,季度调仓时效性强。

(科创板与其他板块交易概况、估值、基本面、行业构成综合对比)

从技术面来看,自10月12日反弹以来,科创50反弹幅度远远领先其他主流宽基,且指数当前估值处于上市以来相对低位,低于成立以来历史94.44%时段(截止10.31),远低于历史平均值,布局性价比较高。

二、科创板走牛的底层推动力与逻辑何在?

A股市场是一个相对有效的市场,股价走势充分反映基本面预期,13 年到 15 年创业板连续三年的牛市,背后支撑是业绩层面。对于科创板业绩来讲,后面还要有产业支撑。科创板可以说是优选过的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官方表述有两个方向,一叫锻长板,另一个叫补短板。锻长板主要体现在创业板,围绕新能源,背后的是海外需求与地缘政治条件要好,这些是必要条件。补短板,则是很多领域被卡脖子的时候,我们要完善自身的体系。

科创板的基本面,关键是背后科创公司的业绩。靠业绩就要靠产业慢慢走出来,产业背后还是必须要有政策的支持,尤其是补短板的领域。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稿提出从“强化国家科技战略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塑造核心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当前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需求更迫切,政策支持力度也更强,在二十大上也得到了重点强调。在迎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无论是从促进国内新老经济动能转换、激发经济发展活力的角度,还是从应对外部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角度,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三、 科创之上,还有增强

虽然科创50指数能够享受时代的贝塔,但是其并没有完全吸收最具高成长性的科创企业。借助鹏华独特的AI+基本面量化模型,科创50增强ETF可以纳入更多优质科创板股票,获得相对于科创 50 指数更好的超额收益。科创50增强ETF:80%以上仓位将在科创50指数成份股中进行配置,依靠AI+量化模型对成分权重进行优化配置;20%以内将从科创板非成份股中进行配置,精选非成份股中最具成长性的优质个股纳入投资组合。同时,ETF作为场内便捷的交易工具,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波段操作层面的交易机会。

不仅如此,科创50做指数增强具有很强的Alpha空间。非成分股研发费用占比超过60%。科技研发促进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意味着非成分股未来增长空间可期,在科创50基础上做指数增强具有很强的Alpha空间。

增强ETF是指数增强策略与ETF运作模式的组合,在为投资者带来超越标的指数基准的收益,也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方便的买卖方式、更便宜的买卖费用、更高效的资金利用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在高波动和高成长中,获取科创板板块β和个股α收益的双重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