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的牛与熊》投资感悟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3喜欢:1

我在装修的时候精心为我的书房选了这样一副装饰画,画的内容是华尔街纽交所的门口成群结队的牛与熊正在打的不可开交。

有的局部牛奋力冲撞顶飞了熊,有的地方四五只熊围殴一只牛,甚至已经把牛剥皮吃肉了。牛熊交织在一起,面目狰狞,牛中有熊,熊中有牛,类似王阳明那句话“阴阳共生”。

其实基本大家都知道市场的周期本质,都知道现在应该是众人恐惧我贪婪的时候。但是身在其中的感觉,着实是十分难受,即便账户净值其实并没有真的亏掉多少,但这个持续阴跌的也确实把我心态搞够呛。

什么原因呢?我记得之前看过一本讲心理学的书,书里写的是一个人捡了五十块钱又丢了五十块钱,实际他一分钱没损失,但是他却非常痛苦。这是因为人类对损失的痛苦更加敏感,而对获得的快乐没那么敏感。简单地说,一个人损失50 块钱的痛苦程度是你得到50 块钱的快乐程度的2.25倍。

所以在股市里哪怕不亏钱,但情绪亏损也是极大概率的事,这也是很多大 V 其实都已经是股市大赢家了,早早的财富自由了,还经常怨天忧人的原因,因为情绪亏的更惨重。

即便是这样,投资是不能停的。为什么呢?大部分人终其一生并不富裕,主要还是没有突破挣钱-花钱-再挣钱的循环。比如努力5-10年攒的钱一下子就花掉了,然后开始新的攒钱周期,接着后面又发生一个大事花掉了。22岁毕业开始挣钱,人生不过3-5个周期,靠体力和时间挣钱的周期就结束了。大多数的人没有在这3-5个周期中成功“破阶”就草草交待了人生的答卷。

如何突破这种循环,对于每个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来讲都意义非凡,可以说今天任何对这个问题不重视的人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过去很多年里,大多数破阶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搭上了房地产这辆“高速列车”,这是因为不动产作为资产的一种,因其较高的货币乘数效应,承担了货币发行和沉淀的作用。但现如今不动产因为各种各样已知的国情,已经不能继续发挥这个作用了。那谁有能力来承载呢?通常我们可接触到的可被称为资产的就三大类:商品,股权债权,不动产。

商品就是包括大宗在内的各类实物资产。另外就是股权债权,它的本质是企业的生产资料,也就是老巴说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资产。

不动产则是房子,土地等。

我们都看到了数据,大量的货币在银行系统空转,而没有沉淀入资产,从而错失了货币乘数带来的货币发行效应。这源于钱已经停止向不动产流动,那未来能够承担承担这个千斤重担带领中国经济继续前行呢?对于这个问题的预判可能是突破挣钱花钱循环的关键。可以明确的是,存钱并买入资产是唯一的解,但有的人买的是房子,有的人买的是股票,有的人买的是商品的谁是最优解呢?

我的答案是:优质企业的股权是当下的最优解。

全部讨论

老乡好

01-17 06:47

厉害,向你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