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也有春天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2回复:98喜欢:16

2023年5月15日,银行业开始调整对公活期通知存款(或协定存款)利率,国有行和其他行依据自律机制上限,对7天通知存款(协定期存款)上限仅分别加息自10个BP和20BP,对公活期存款中有40--60%量为通知存款(协定存款),这个量是很大的,根据相关券商测算相当于通知存款国有行和其他行要降息30个BP和50个BP。理论上对公活期下半年存款成本要有明显下降。

但是我查了一下几家银行的23年上半年和全年对公活期存款成本,如农业银行分别为1.15%,1.19%。工行分别为1.0%,1.02%。兴业分别为1.25%,1.25%。中信分别为1.42%,1.43%。大部分银行下半年对公活期存款成本都在上升。23年在一些银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有券商研究员问这个事,高管回答是23年对公活期存款成本下降不明显,当时我有疑惑,不知原因何在?

原来,银行对通知存款(协定期存款)在自律机制利率基础上,进行手工补息,如将国有行1.45%的利率手工补息55个BP和其他行1.55%的利率手工补息45个BP至2.0%,以便留下存款。所以说23年5月调整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银行对公活期存款并没有下降反而有上升,因对公存款方面量较大,银行属弱势群体,但央妈对潜规则有的是招数。

据财联社报道,近期利率定价机制对手工补息存款严格限制,规定“此前违规作出补息承诺不得支付”,手工补息纳入EPA监测范围,影响MPA定价得分,如不达标将便银行直接评为c档。考核不可畏不严,当然是为了降银行的成本,效果将在今年5月后逐步体现。

根据开源证券测算手工补息存款有20万亿,国有/股份/城商/农商行涉及分别占总存款9%/18%/10%/6%。这次禁止手工补息,总存款成本可下降5BP/8BP/4BP/3BP,受益较明显的中信兴业民生招商光大等股份行和四大行。

最近有报道招行下降架3年、5年期大额存单,兴业,江苏,中信等无新发3年期的大额存单额度,四大行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均为2.35%,多家中小银行补降存款利率,下调区间在25--80bP之间,招行在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高管说,“24年商业银行息差可能是未来几年的低点”。看来今年降低负债端的成本要快于资产端降幅,无人看得上乱大臭的银行股也要有春天。$兴业银行(SH601166)$ $中信银行(SH601998)$ $招商银行(SH600036)$ @云蒙 @否极泰董宝珍 @马克陈 @老凯李

精彩讨论

老凯李04-17 10:09

便宜的确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尤其在高杠杆的银行业里。
风控到位的银行,说重点,一样可以关门,或者说,ROE 一样可以长期下降。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业的一个进入门槛,但称不上是什么护城河,因为资本无非就是有国家信用做担保的纸币。这东西,从来就不是什么稀缺货。
影响银行长期 ROE 的不只是资产质量,还有其他因素,比如行业规则、外来者、客群质量等等。其中,客群质量不佳或不够分散的银行,即便风控模型再好,在经济下行期,会承担更大的风险。
买便宜但 “有某些缺陷” 企业的投资者,无非就是希望这类企业能做个反转,赚个超额收益。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这类投资者的收益,大概率跑输 “用合理价格买入优秀企业” 的投资者。因为缺陷企业的缺陷,往往超越投资者的预期(比如,让云蒙基金折戟的华融、民生)。而优秀企业的优秀也常常超出投资者的预期。
所以,大部分看似便宜的东西,其实并不便宜。希望从便宜里面挑出 “青蛙王子” 的投资者,大部分时间,都是高估了自己的投资能力。

老凯李04-17 10:36

1)就低净息差和低 ROE 来说,日本银行不是个例,欧洲的银行也是如此。2)我提日本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发展模式经历的发展阶段,以及金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包括我们在内的整个东亚模式的代表。3)就地产不良而言,就当下这个客观大环境,再横向比较看看四大和其它股份行对地产的处理,我怀疑兴业在地产上的极低不良并不真实,就不够客观了吗?难道去无比较无条件地去相信财务报表上的数据,那个才叫客观?4)对股价的下跌,我们无能为力,因为那是市场行为。但是,今后银行股回报投资人的,靠得是它的分红,而不是股价。而就分红来说,招商今年的分红继续超越了投资人的乐观预期,而兴业则继续超越了投资人悲观的预期。在这些个事实面前,对于兴业的这张财报,到底是你不够客观,还是我不够客观呢?

老凯李04-18 18:21

运气就是机会。每个人,或多或少,在一生中都会有几次机会。但只有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会在机会来临的时候,知道这是一个机会而抓住它。从大机会来说,之前是房产,今后就是股权了。

老凯李04-17 00:08

如果一家银行能将 ROE 长期稳定在 10%,则 0.2 PB 这个价格是不会持久的。所以,你说的只是在理论上存在。
现实中一般是两种情况:1)市场定价错位,股价回归 1 PB(你显然赚了)。2)此家企业的 ROE 继续下滑(至低于 10%),分红经常取消,同时不断融资将股东权益摊薄。
就银行业来说,第二种情况出现的更多一点(去看看日本的银行业吧)。

静林04-15 11:27

招行在22年,23年业绩发布会上都强调对公,零售均衡发展,并且前几年招行和兴业同时年报上公布对公融资FPA,兴业非传统FpA达4.3万亿,目前其他银行没发现有讲过。
兴业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银银平台,因为以后很多小银行有些业务做不了,或没有资格,这样就可以找兴业合作。
兴业的理财通过其他行代销达8600多亿,同比增长70.32%,同470家同业达成合作,银银平台机构投资保有规模3663亿,同比增68.72%,可以说,最像摩根大通的中国银行业中非兴业银行莫属。$宁波银行(SZ002142)$ $招商银行(SH600036)$ $中信银行(SH601998)$

全部讨论

其实就是理财资金存款化的延续。但在总体资产荒的大环境下,即便没有自律机制,存款成本也应该会持续下降。当然,是否会长期停留在(对银行股投资者不利的)低利率时代,这最终还是要看 1)资产端是否会随着经济的复苏而起来,2)金融继续开放所带来的中收红利的力度,不排除 1 和 2 的作用互相抵消,从而导致银行业整体 ROA 在当前这个较低(但非极低)的位置上下徘徊很长时期 - 如果这种情况出现,这还算是好的 - 尤其对分红能有长期 + 稳定的 5% + 增长的银行,估值应该回归到股息率 3% - 5% 的水平。

04-15 11:27

招行在22年,23年业绩发布会上都强调对公,零售均衡发展,并且前几年招行和兴业同时年报上公布对公融资FPA,兴业非传统FpA达4.3万亿,目前其他银行没发现有讲过。
兴业为什么要大力发展银银平台,因为以后很多小银行有些业务做不了,或没有资格,这样就可以找兴业合作。
兴业的理财通过其他行代销达8600多亿,同比增长70.32%,同470家同业达成合作,银银平台机构投资保有规模3663亿,同比增68.72%,可以说,最像摩根大通的中国银行业中非兴业银行莫属。$宁波银行(SZ002142)$ $招商银行(SH600036)$ $中信银行(SH601998)$

04-15 07:34

开头的2024年误写成2023了

04-15 09:58

想起来身边有人存的地方城商行,活期给3.5%-3.8%,当然是个别储户的协商结果,看样子今年是没有了。

04-15 09:04

好。央行这硬措施对各家行降低负债成本很给力。

04-15 07:19

央妈给力,拉着银行降存款,不给银行潜规则的机会

银行不涨 ,天理不容

04-17 20:22

就怕负债端降息是为了继续降资产端。。。

04-17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