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5喜欢:9
回复@灬寒江天外丶: 我感觉你应该是一位有一定金融投资基础知识的网友,所以我详细回复一下:我认为10 Yr国债当前的合理中枢应该在3%附近,对应6%的名义GDP增速,其中由5%的实际GDP和1%的平减共同构成。5%的实际GDP增速本来就已经实现了,甚至是略超预期的,然后区区1%的价格平减真的就让你觉得那么难以达到吗?央行本身的货币供应会一直保持合理充裕,在各种场合都反复提及“要把宏观价格的温和回升纳入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比如这次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但凡你舍得点开稍微看一下,就会发现央行提到“促进价格回升”的次数有多么频繁。然后财政也在增加国债、专项债的发行力度,通过成千上万个国债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从需求端托底工业品尤其是建筑黑色系的价格。与此同时,发改委还在掀起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对于传统行业要更加强调节能、环保,以此为名义进一步去产能;在新兴产业也再强调要坚决避免低水平的产能重复建设,比如最新5月8日就对锂电池产业链的产能扩张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综上,在实体经济中增加国债项目需求,同时缩减供应,央行再配合提供一个合理充裕的流动性环境,我认为1%的价格平减想要实现并不难。
另外,付鹏早已不做一线交易员了,他这几年主要是到处开讲座揽客,通过不断输出一些带有明显偏见的观点,来获取目标客户的认同。况且最近几年他的观点的准确度确实不敢恭维,如果你转述的是他的最新观点的话,那么他在我心目中的评价又一次降低了,再降一降恐怕就要和宋鸿兵、郎咸平之类的人一个档次了。按照他这说法,4%~5%的名义GDP,对应1%+的名义利率,纵观人类金融史,有过这么夸张的映射关系吗?对于这种明显异常的预估数字,应该条件反射地判断不可靠,而不是在他的路演台下摇身赞妙、点头称是。最后我强烈建议,你应该从各种官方原始数据、行业协会、智库的调查统计数据、以及各高频数据开始,亲自追踪、亲自长期分析整理,形成熟练的“手感”,而不要轻易接受别人咀嚼过的东西再放到自己嘴里吞下去。//@灬寒江天外丶:回复@许舒:那许总认为10y长债合理中枢应该在多少呢?央行的目标cpi3个点以现在的货币财政zc力度根本不可能实现,名义gdp估计也就4-5左右,pboc和美联储差太远了,他的话都是有zz诉求的,完全不可信,去年还嘴硬说没通缩。长债本来就是低风险配置资金的去处,本身还是因为gdp长期增速下滑,全社会平均回报率下行导致的,高股息也是一个逻辑,付鹏在长白山甚至喊出了可能出现1.x的长期国债,老龄化带来的全社会风险偏好的下行不可小看。
引用:
2024-05-10 22:08
看笑了[笑哭]今天收盘后我一直在等央行发布4月份的金融统计数据,如果备受诟病、自从去年来一直被空头们当作最大把柄的M1同比读数能够脱离历史最低区间的话,比如能从1%修复至2%的话,那么就又是宏观货币层面的新增重大利好。但是我等了半天没等到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只等到了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

全部讨论

请问博主怎么看待央行最新发布的M1数据,是否同您的预期有一定的差距?

许大好!对昨天伦铝库存爆增,有人说就仅仅是从社会库存转到交易所了,请教您是怎么看的?

感谢许总详细回复,目前确实有一些边际变化出现,港股一个月不到走出了技术牛市也在映证。我可能是基于认知惯性的判断,结合大v大咖观点,包括我印象中您过往的文章也是不看好cn分子端那些资产的,配置的都是上游资源,高股息,黄金等等,不过我依然认为cn走出通缩并不容易,风偏下行是大势所趋,至于长债回到3%上一次还是去年1月的疫后reopen复苏,对应的hs300大约4200,您看空长债是否意味着同时也在看多300

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来看,随着工业化阶段的结束,一个经济体的名义GDP增速必然出现下降,工业化期间的投资拉动作用也会逐渐消退。到下一阶段,消费的重要性将明显提升,科研技术、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这些生产性服务业陆续兴起,开始替代工业投资成为资本的新去处。从这一角度判断,未来cn资本回报率的变化可能要取决于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进程。在这一历史性任务完成之前,我国国债利率可能很难向名义经济增速回升,相反甚至会出现名义经济增速持续向国债利率回落的情形。 - 引用华尔街见闻的一篇文章讨论

05-11 16:37

如果长期国债要暴跌的话,那股市不是要承压了吗,特别是高息股?

05-11 13:58

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