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与茅台,终生的事业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2喜欢:4


最近总有朋友问我,投资,持有茅台的过往经历。翻看以前发过的几篇博文。稍加整理。增减一些内容,形成一篇长文,方便以后翻阅。



2017年7月,有幸在微信上认识了一众有志于价值投资的茅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各位鼓励下将多年的投资茅台经历和心得逐步发于微信群中。热心而又细致的Agatha群友逐条整理,完整呈现2001年以来投资茅台的历程。在此各位群友提出的问题和提供的资料表示感谢。非常感谢AGATHA帮忙整理的文字。

(一)

已经有好多朋友问过我07-08年,12-13年两个时期是如何过的。其实自从全仓茅台,相当长一段时间,我每天都一样的过。最艰难的时候其实不是这两个时间段。



我最早是在1992年底,93年初开始关注股市。在证券公司开户后若干年至茅台上市并全仓买入,之间经历了多次的股市跌宕起伏,就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摸索前行。那时信息渠道有限,同时要工作,而且长年出差,每天有机会时看着报纸电视,听着广播里各种股评。一有空便跑到办公室楼下证券营业部柜台,追涨杀跌,把自己刚长出的韭菜叶放到别人的菜板上,还想着自己是那把锋利的刀去切别人。94年离开广州到上海工作,搬家时把所有股市的资料一起遗失了。同时以前工作的积蓄大部部分交了股市这所学校作学费,只留下了50股深发展,价值400元人民币。

97年香港回归后再次回到广州,这时抱定此生不碰股的信念。98年在广州买房,整理书箱时意外找到了股东代码证,回到开户的地方,被告知我开户的南方证券已经没有了,全部股民资料归到了另一家证券公司。去到股市打开账户一看,却有一个大大的惊喜!

发现94年的50多股400多元的深发展变成了价值6000多的200多股。当时依然抱着此生再不碰股的想法。卖掉剩下的股票,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悲壮的武林中人,金盆洗手,远离江湖。

同时常常在想为何以前每天去柜台交易却亏得血流成河。三年不动却又涨了15倍。是不是以前自己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也不知道怎么做才对。当时不知道有巴菲特,也不知道什么价值投资。只有短线中线长线的说法。只是冥冥中觉得长线持股才能赚钱。

但是一个信念在心就是此生不再碰股。心里的萌动被一次次的浇灭。

很长一段时间只读报不买股,当时公司附近有一个报摊,每周的证券周刊如果不出差,必买。



当时在广州公司,有几位年轻同事,天天高谈阔论,各种股市操作,曲线,分析。仿佛叱咤股坛的高手。我观察了两三年伊利股份,在和几位同事吃饭聊天时,建议他们买入,当时是98年前后。我告诉他们伊利股份买了不动10至15年后可退休,当时他们都是30来岁的人。可是。被所有人嗤之以鼻。多年过去,他们今天还在重复当时的故事。



我想,这大概是我最初价值投资思想的萌芽。投资本身,我看的书并不多,我反复听过的一本关于投资的书,叫做《聪明的投资者》。第一遍几乎是在金盆洗手的阶段坐在马桶上看完的。而各个版本的孙子兵法和关于王阳明的书,是常常在手边翻弄浏览的。孙子兵法的先胜后战思想,对我的影响最深,我认为这便是确定性。无论战争还是投资,先胜而后战,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二)

时间到2000年底,有了一定的积蓄,想着做什么样的投资让资产增值。又产生了进入股市的冲动。这时已经完全不信任何股评了。



2001年时经过近7年的股市休眠,实在是压不住内心的投资欲望。瞒着家人,偷偷的揣着银行卡到了证券公司激活账户。但定下了一个准则。那就是,放在股市的资金即使缩水甚至消失,全家生活质量都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并且这笔钱在可预见的将来是不会动用的。于是将一半的现金放进了股市。但是一直在看,在观察比较,思考,手却没动。好多次将某些股票代码输入了电脑,只要一敲确认就可以买入,最后一刻,总想,这个公司我了解嘛,买了会不会吃不下睡不着,虽然不影响生活,但毕竟是自己和家人辛苦攒下的。



直到茅台上市,因为出差美国一个月时间,错过了茅台的发行和挂牌,回来时茅台已经在8月27日上市了。



因为茅台来自我的家乡,她就像我的家人一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但更重要的是我看了茅台上市招股书和财务报表,记得当时每股收益大概9毛多当时是我观察的企业中最好的,另外,对茅台酒厂和贵州的酒厂都有相当的了解,所以毫不犹豫,在茅台上市后的第三四天,8月30,31日,以37附近,将所有能动用的资金全仓买入了茅台股票。再次开始了股市之旅。而这次买入,竟然成为一生最重大的一笔投资。



但是,我的买入价竟然是今后三年多时间里茅台的最高价,自从买入后,茅台开始了今后数年的漫漫熊途,最低跌到了20元左右。而与此同时,很多垃圾股却好似科学探空气球一样高飞。相当长时间内,家里人知道我把大笔现金买了茅台股票,并且亏掉了一半。对我还是有相当大压力的。



当时虽然有长期持股的打算。但是想法却没有得到验证,同时这次的缩水和第一次股票亏本有很大的区别。以前资金量小,资产中占比却大概80%,这次资金量大,占比达到资产的近一半。但数目大了,更心疼。但更让我感觉不安的是怀疑自己是不是又错了。

挨到03年中,有机会到国外工作几年,毅然就走了。每到股市上遇到问题时我就有一个机会离开一段时间,离开股市,就远离煎熬。要说在股市里有运气,也许这就是我的运气。



(三)

转眼到了2005年,茅台开始进入牛市行情,年中时到了50以上,这时股市资产盈利回到正数,以前的想法逐渐得到验证,更加坚定了长期持股的信念。回头看第一次94年至97年。深发展经过三年涨了15倍。这次经过三年,茅台开始有了正向收益,在此期间,每年茅台的分红都在第一时间全部买成茅台股票。

我从一开始建仓茅台就抱定长期或者永久持股的打算,所以不看短期PE。现在我也不看茅台的PE。分红后留下当年各种预算如果有余钱,出手就买。回头看,没有一次的买入是错的。

在国外期间,中国股市迎来了07-08年股改前后的大牛市,以及随后而来的,金融危机引起的的大熊。股改后,茅台10送10+大股东送股,从45元启动,到08年1月达到上市以来的最高点,230元,这时当初买入的茅台股份经过六年分红派股资产已增加了近15倍。这时却迎来了来自家庭的压力,家人想买大房改善生活,在我的坚持下,动用了银行存款,而不是卖茅台股票来交了首期。这时的茅台股份PE,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接近100倍。同时茅台开始了第二次大熊。当时我一位在深圳某证券公司任职高管的朋友根据技术分析的理论说茅台,已经开始长达数年的熊市。而我这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投资思想,于是7月份分红到账后,我毫不犹豫,全部买成茅台酒股票。

08年11月份茅台跌至84元附近,这是茅台从此以后的大底,从此没有再到此价位。个人账户来说,08年底股市资产又从年初高点缩水68%, 投资资产剩下30%左右。

这时家人抱怨,朋友惋惜,也有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而此时我在股友和炒股的亲戚中大声疾呼,清掉其他股票,全仓茅台。结果可想而知,于是形成了我个人的股市原则之一:不荐股。不接受别人荐;也不为别人荐。我相信投资是极其私人的事情。就像婚姻,你看到的幸福,可能充满当事人才能体会的艰辛和泪水。

从那时起至今8年过去,只向两个人推荐了股票,第一是没有任何股市经验的小妹,她苦苦要求了两年多时间,并威胁说,如果我不管她就会乱买了。而我却除了茅台股份,没有其他任何标的,在13年底向小妹推荐了了茅台。当时股价大概是120元。小妹没有股市背景,一直犹豫,并四处打听茅台可不可以买。

这是几乎所有初涉股海的人共通的心里历程,一怕高,二怕跌。小妹终于在14年4月茅台触底反转后在140价位全仓了茅台。至今经过两次送股和四次分红,股市资产增长了近4倍。

另外一位朋友是以前我在股市休眠时向他推荐过伊利股份的同事,经过15年,这位朋友最大的成绩就是股市资金的金额没有减少。我们常在一起吃饭聊天,股市故事是少不了的话题。这位朋友夫妇都是理财高手,靠房产投资,已经具备了财务自由的能力。但比我小五岁的年纪,却是满头银发,疾病缠身。于是建议他们改变一些投资理念。摒弃固守的观念。在16年4月240左右将部分资产买入我推荐的茅台,占股市资产的8%。遗憾的是在前段时间(2017年6月),茅台470时这位朋友换仓海康威视和其他的股票。因为对这位朋友来说,他从来没有在一只股票上持仓一年多,赚了近一倍。他已经守不住了。这就是价值投资的艰辛。另一方面,他在房产投资上却稳若泰山。10年如一日的耕耘,而终成正果。

(关于PE接近100倍,不但没有卖茅台股票,且把分红全部换成茅台股票的回答)

其实我是到后来才看到茅台的PE到了90几倍。况且在茅台各个财务指标中,我几乎从不看他的PE,我会研究企业的生产,库存,销售,市场反应,更重要的是多年来对茅台的关注。对茅台的关注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了。那时没有投资一说,只知道茅台很贵,买不到。知道茅台需要存五年。国酒,周总理贺龙陈毅等领导人都喜欢.......我只能说茅台于我,不是赚钱手段。它是我的宗教....相信很多人会觉得可笑和不可理解。

搞懂和理解投资的企业,不懂不做,这是价值投资的前提。赚企业内生价值成长的钱,这是价投的核心。



(四)



自从08年11月茅台见底后,逐渐的缓慢爬升,还是一如既往,每年分红到账,马上买成茅台股票,既不看PE,也不看股价,到账当日开盘即按买1挂单将全部现金买入茅台。然后退出账户,等明年分红。有人也许会问价投是否也应该等股价回撤时买入才符合巴菲特的折价理论?对一直建仓前研究一个标的来说,这没错。对我来说经过7,8年10来年的分红派股,成本已经只有10多20元,而茅台股票,每个交易日的上下浮动经常是小于1%。我只是将分红当成派股来操作,不在乎几个点,甚至10来个点的波动。试想现在茅台复权价格2500以上了,10年前你的买入价是130还是150有区别吗?我觉得没区别,况且,我从不预测股价的顶或底,也不关心股价中短期的走向。我更关心10年,15年,或30年后的情况。这需要对标的绝对的了解,信任,信心, 更有对国家强大,制度优越,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等等因素的无比坚强的信赖。这绝不是假大空的豪言壮语。任何一个价值投资者,必定首先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如果他不爱国,对国家和社会制度没有信心,他绝不可能将自己的未来交给国家的股市。另外我从不相信我有预测股票涨跌趋势的能力,以前曾经有过抄底的打算,结果是踩空。所以几乎每次加仓茅台,加仓部分都会被套,有的甚至被套相当长时间。而我却很享受这样的套,把它当成订婚戒子或金项链一样的东西,套并快乐着。





(五)

12年中茅台到了阶段高点大约266,12年底,突然爆出了酒鬼酒塑化剂超标的事件,爆发时,凭直觉,这是一起针对茅台的恶性恶意做空,因为当时,只有茅台好像还有五粮液是融资融券标的,酒鬼酒根本没有进入做多做空的清单,果然半个月后,爆出水晶皇送检茅台酒,我在做贸易常和那家检验机构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有业务往来,我从网上找到水晶皇的报告单,交给和我有业务往来的部门,请他们核实真伪,没有得到报告真实的肯定答案。同时基于对茅台酒的了解,我相信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而且茅台会非常快摆脱这个境况。以前说过的证券公司高管的朋友建议我清仓,可是我走了相反的路,分红有钱后继续加仓茅台,并从13年开始买入实物茅台酒,记得第一次买的茅台酒是1200多一瓶,共买了3箱6瓶装的。以后每年买进1-3箱不等。经过茅台的澄清,茅台塑化剂事件逐渐平息,却迎来了三公消费抑制的局面。我感觉到这次茅台酒会有较长时间的调整了。而这时,我的持股成本进一步降低,并且2014年开始靠每年的分红,已基本实现了财务自由。

2012年年底,随着随着塑化剂事件的发酵,中央八项规定出台,茅台被推到风口浪尖,被置于和二奶,色情,贿赂,腐败同等的位置。茅台就是贪腐的代名词。八项规定和反腐只有一个目标---茅台。纵观中国及世界历史,把国家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归罪为于这个国家人民喜闻乐品的一项优质食品,真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媒体的误导,舆论的鞭打,大众的谩骂,让茅台人及茅台股东倍感无奈和委屈。我于14,15年访问了茅台酒厂,所看到的一切让我倍感欣慰。茅台人没有抱怨沉沦,他们默默的承受着世人世俗的不公。同时对各项生产,管理,工艺等等进行着不断的完善。在销售和市场方面进行脱胎换骨试的蜕变,这在茅台史上绝无仅有的变革为茅台今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基础。



而反三公消费(包括反三公消费茅台)和反腐。我认为是对茅台最大的利好。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里,凡是强力反腐,整治吏制。官员或公务员,小心翼翼待民,如履薄冰行政,廉洁奉公办事的时期,都是老百姓生活好,国富民强的时期,往往都有一个大治的繁荣盛世,老百姓富裕,会有强烈的提升生活水平的需求。而现在的反腐反三公消费,以及国力提升,都预示着这样繁荣盛世的到来和延续。随着老百姓富裕程度和生活水平的提升,茅台酒必将是老百姓餐桌上一个标志性的符号。所以,反腐,是对茅台最大的利好。



(六)

2012年以后的5年多时间,在茅台本身来讲是蓄势待发的准备期。而对茅台股份投资者。却是异常难熬的一段时间。期间发生的很多事,当时好似惊涛骇浪。却是茅台这艘大船,远航时遇到的一朵小小浪花。



2017年开始以后,茅台股价开始了,巨大的爬升连克200 300 400 500 600 700几个整数关口。一发不可收,绝尘而去。迄今2100多元。虽然中间经过若干次的反复,对我来讲确实丝毫没有影响。因为我不用靠股价的涨跌赚取差价来生活,而是依靠茅台每年提供的分红来负担一起。



我从2014年以后,便离开了原来工作的公司。靠着茅台给我的睡后收入。心安理得而平稳的生活。每天打球看书,听音乐,陪着儿女一起慢慢的长大。



2014年以后,因为分红的大部分用作生活,旅游,教育,孝敬老人,以及每年买入茅台酒实物,逐渐的减少了分红加仓。直到2020年分红以后再度,开始增加茅台的持仓。对我自己而言,多年养成的一个习惯以及根深蒂固的想法就是如果闲置的现金,最好的去处就是买入茅台。



如果说人都要有一个持续一生的事业的话。于我,便是投资并持有茅台。





附:

再说说我是怎么会发现茅台股份,并在一只股票上全仓坚持了近20年,而且毫不动摇。

人的一生往往只有一个故事贯穿始终,而茅台则是我故事的主线。

茅台酒可说是我与生俱来的东西。我的家乡是贵州遵义,老外婆家就住在遵义会议会址隔壁临街的老木屋。从童年起的记忆里,遵义乃至贵州有两样东西全国甚至全球有名,遵义会议和茅台酒。这两样东西,伴随我所有的历程和足迹。在以后多年的学习和工作中,无论走到全国或世界的那个地方,想起家乡,就会想起它们。这两样东西可以说是我血液里带着的DNA。

年幼时,父亲因为职业的关系,几乎可以说是滴酒不饮的。但是他有机会接触到到各种遵义产名酒。说起茅台,董酒,鸭溪窖酒,习水大曲,湄窖,金沙窖酒,以及后来的怀酒,珍酒如数家珍。在大概10来岁时,一次陪父亲出差途中,父亲告诉我,茅台酒被称为中国的国酒。从此茅台是国酒,便是我根深蒂固的记忆。记得有一次半夜,父亲回到家,我从梦中醒来,看见父亲神秘的拿着一个军挎包,他打开,拿出两个上下一样粗的陶瓷酒瓶,一个包着牛皮纸,另一个则已打开,透着掩不住的酒味,悄声对我说,这有一瓶半茅台酒。那是我家里第一次有茅台酒,那酒瓶,是那么的不起眼,那么的淳朴敦厚,像极了慈父,也像极了家乡的山,水,人。(以此段文字缅怀仙逝四周年的父亲。)这瓶普通的飞天茅台,是父亲留给我的最后一瓶酒,弥足珍贵。将一直陪伴着我。

后来母亲的工作性质更是跟酒密切相关-白酒品评及定价。记得常听母亲说起的一个酱香型酒不成文的定价标准之一,除了空杯留香持久等等以外,便是口味与茅台酒对比的相似度。茅台酒一直是标杆,总在被追赶,却从未被超越。

80年代后期,到北京求学。学校里留学生和外教居多,平时交流中各国名酒是少不了的话题。虽然茅台酒在市场上根本无法买到看到,但是几乎大多数的留学生和外教老师教授都知道茅台酒。问我的家乡是哪里,我会描述好长时间,往往还不知所以,当说到我来自产茅台的地方,总听到:I see。

工作以后,从此离开了家乡,走南闯北,漂洋过海,即使不喝酒,如果有可能都会带上一瓶贵州的酒招待亲朋,董酒,珍酒,最爱还是茅台。到国外工作时随身带着两瓶茅台酒,当时茅台股票没上市,酒价也还在100多块钱一瓶。虽然自己不喝酒,和朋友聚会时拿出茅台酒,在异国他乡,朋友的眼里透出的是对故国的渴望,往往都舍不得多喝,三两杯后就喊着换酒,茅台留待下次相聚。

01年从国外出差一个多月回到广州。看到报纸上的消息,茅台股票上市了,那时离开股市有几年时间了,一直在找机会重新回到股市,经过几年的思考和观察,内心已经有了明确的概念,异常笃定。于是第二天来到证券公司,按照当时的现价,将家庭资产的近60%(包括房子和其他所有资产),一次下单,全仓买入茅台股票。从此,我知道,茅台已不仅仅是产自家乡的美酒,她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会一直伴随着我及我的子孙后代。

现在虽然儿子女儿还未成年,我也像当初父亲一样常常和他们聊一下茅台酒的故事。而小女儿则每天数着,我喝了几杯茅台酒。一旦第三杯倒出,酒瓶会马上被她拿走。要再喝,等明天吧!

全部讨论

2022-04-17 20:54

感谢分享

03-23 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