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林园投资百仕达控股案例:看上市公司股权属性和公司治理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2喜欢:3

我从林园投资百仕达控股案例:看上市公司股权属性和公司治理

作者:李斌

提示:此文作者李斌根据林园先生的书中文章和面对面交流口述为背景,思考和总结而写,如有错漏敬请谅解。

提起林园大家想到的都是他长期持有贵州茅台和片仔癀等公司的成功案例,但相信大家认真看林园的书会看到一个几年时间就赚了32倍的香港地产股百仕达控股的案例。

我在2007年《林园炒股秘籍》这本书刚出的时候就买了看,在接下来的10年一直没有完全理解百仕达控股这个案例最后为什么林园说自己笨死了,自己没有竞争优势,以后不参与这种民营企业了。我心想几年赚32倍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林园会说这个话?不太明白林园为什么这样说。

以下是《林园炒股秘籍》书中摘录关于百仕达控股这个案例的内容:

百仕达控股

百仕达控股是一家以发展中国房地产为主、投资中国能源及公用事业为辅的综合型公司。公司总部设立于香港,在中国的营运总部设立在深圳。

集团下的主要成员有:附属公司-百仕达地产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集团在中国从事高档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联营公司-威华达控股有限公司,是集团在中国投资电力、城市燃气公用事业及能源业务的旗舰公司;威华达控股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百江燃气控股有限公司,是集团在中国城市燃气公用事业的投资及管理公司。

百仕达集团旗下公司管理先进,业绩卓越,不仅赢得了业界和消费者的尊重,还受到了境外投资者青睐。2003年3月恒指服务有限公司将该集团列为“恒生200综合指数”以及只有86家上市公司加入的“恒生中国内地综合指数”。

百仕达控股上世纪90年代在香港上市,上市价1.28元,其资产净值是按百仕达花园的房子每平方米作价5600元计算的。当股价跌到0.5元时,林园认为,这意味着以每平方米2800元买百仕达花园,应该是十分划算了。没想到买入之后,公司股价一路跌到0.19元。林园一咬牙,越跌越买,一直买到了公司市值的大约30%,这些股票在手里“一攥”就是好几年。当年有一位跟着林园买这只股票的股民,中途忍不住煎熬斩仓走了。但是,林园终于笑到了最后:几年过去后,这只股票上涨了32倍!为什么能够“捂”住这只股票?林园的经验是,密切关注公司经营情况,只要公司基本面不发生变化就不退出,熬不住了就到百仕达花园里转转,坚定一下持股的信心。

在1999年的时候,我曾经投资过一只股票。这个企业当时老板也是我的朋友,他叫我去。当时的发行价1.28元。我认为它的发行价高了我就没有认购。它也发行出去了,那只股票是在香港上市的,认购的都是一些大的机构,国外的投资机构,摩根、高盛。发行之后,来了一个金融风暴,这个股票跌到5毛钱。我们算它的资产净值是1.9元,因为它是搞房地产的,非常清晰。认为可以买就买了,于是买了流通股的30%。但是继续下跌,最低的位置是0.19元,我平均价是三毛。

在很长的时间里这个股票就不涨,每年涨到六毛,再跌回来。一直到2003年才涨。我就觉得它不到两元以上就不会卖。结果2003年涨了老板给我打电话,说你赚钱了吧。我说我笨死了,是赚钱了,但是是赚得最不轻松的钱。以后我就总结一个经验,没有竞争优势的事,我以后不参与。和民企打交道是很麻烦的,他是私人的企业,我为什么要去参与。我没有优势,所以不平等竞争的结果就是我吃亏。(百仕达,赚了32倍

幸运的是2018年我有缘认识了林园并且和他一起吃饭面对面交流,我提出了困扰我多年的这个问题,林园也是乐于分享的讲了百仕达控股这次投资的完整故事。

以下为记忆里林园向我口述的百仕达控股故事:

1998年百仕达控股港股上市,老板是林园的朋友(估计是90年代林园开房地产公司认识的同行朋友),老板推荐林园投百仕达控(作者备注:百仕达控股上市价格1.15元港币,果然是听董事长推荐买股票容易亏钱),当时林园没有买,后来1998年发生了亚洲金融危机,香港股市和百仕达控股大跌。当百仕达控股跌到0.5元的时候林园开始买入,结果后来越跌越买,最低跌到了0.1元多,最后林园买入的百仕达控股达到流通股的30%,成本大概是0.3元。

同时林园也推荐了亲朋好友投资百仕达控股,在几年的套牢和下跌中很多人都没有坚持下来

后来百仕达控股为什么能涨到10元左右?因为在金融危机后有个世界知名的投资机构(拼音简称LH基金)LH基金来港股做空百仕达控股,结果百仕达控股老板做多反击,最后在持续的股价上涨中LH基金面临逼空的困境,只能不计成本的价格买入百仕达控股平仓自己的卖空仓位(LH基金成了纸老虎)。最后林园抓住时机在10元左右的高位把百仕达控股卖出了。也就是说这个32倍确实赚的盆满钵满,但有运气成分。

后来林园总结经验,民企上市公司很多都把企业看成自己私人的,很多不顾及中小股东利益,甚至侵犯中小股东利益。

以下作者李斌对百仕达控股案例的回顾复盘:

查看后来的近20年百仕达控股的经营行为和股价业绩表现,林园的激流勇退和判断可谓高瞻远瞩,确实后面百仕达控股的大股东和管理层也是相当任性,各种资本运作骚操作,甚至还有了低价供股高价套现的老千股行为(最近一次供股是2021年,公司宣布5供4供股集资,发行不少于12.72亿股及不超过29.24亿股,供股价0.28元,估计集资3.562亿至8.187亿元。每股供股价较昨日收市价折让41.05%。公告当天股价就暴跌超30%。现在2023年7月百仕达控股的市值只剩下9亿,股价0.14元,最新业绩是亏损。

)此后林园比较重点关注的公司大部分是国有控股的,如贵州茅台片仔癀伊利等等,虽然偶尔也会关注一些大股东名望和人品优质的民企如金龙鱼赛力斯等。林园也说过虽然国有企业也有一些问题(比如效率低或者贪腐),但总体起码还有国资委婆婆管着国有企业,纪委管着国企高管。

这个案例作者李斌总结出学习到的两个成果:

1。学有所思,学有所悟:

学习股神林园看到他对一个投资的结论需要思考和领悟清楚作者结论和行为背后的思维和逻辑。

我们通过阅读林园先生的书确实能学习很多知识,但如果不是和林园面对面的交流中听到比较完整的故事也难以完全理解书中林园为什么电话跟百仕达控股老板说自己笨死了再也不参与这种企业。我慢慢理解了民企和国企股权属性的不同,会对股票投资带来哪些影响。林园讲的投这种企业自己作为投资者没有竞争优势,说的是和大股东的博弈中没有竞争优势。港股的高管甚至很多给自己定几千万上亿的年薪,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分红或者不分红,甚至可以通过手中权利侵犯小股东利益。

所以一定要学有所思所有所悟。

2。股权属性和公司治理:

股权属性从经济学角度看背后是利益相关方合约的不同了。

一些民企老板大股东高管把公司当自己家的,很多民企老板出于利益会一股独大、任意妄为,公司治理一塌糊涂。而国企的管理层是政府任命的管家,如果激励机制好也未必就管理效率低。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去看背后的原理,比如国企为什么去金融机构融资的成本比民企更低的现象,这大概还是因为从股权的合约上最后还有政府背书和大股东支持,违约的风险更小。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为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所有者(股东)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激励、控制和协调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它反映了决定公司发展方向和业绩的各参与方之间的关系。

经济学的假设是人就是自私的,私营企业如果一股独大难免容易为了一己之力而设置一个只对自己有利而未必对小股东和公司有利的治理结构,当然也有一些民企通过多年的诚信经营和良好的治理结构打造了很好的名声和信誉,而这种名声和信誉给大股东民企老板带来的生意利益长期看是远远超过那些靠侵犯中小股东利益,所以在国内外也有很多民企家族企业几十年上百年经久不衰,如福耀玻璃的曹德旺家族、金龙鱼的郭氏家族和正大集团的谢氏家族等。

这是老板对“道”的选择。其实这个百仕达控股可以成为一个蓝筹股,曾经在深圳的楼盘也很多,不比万科差,至今深圳还有很多老的百士达花园小区。但老板不走正道,选择了成为老千股。

股权属性和治理结构是值得投资者分析和关注的。

用林总话糙理不糙的话来说:投资者跟民企打交道没有竞争优势,国企至少有国资委婆婆管着。

全部讨论

01-29 17:26

没有到过10元

2023-07-29 21:00

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