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脸煞白-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6喜欢:5
API本身就要离制剂生产基地近。
2019年就开始要这么做了。
凯莱英现在接API订单多了,就必须得去欧洲并购APU产能。
就是为了离制剂生产场地近一些。
这是小分子药物产业链的惯例,和安全法案无关。$药明康德(SH603259)$ $凯莱英(SZ002821)$

热门回复

技术很牛。连续反应技术外国客户抖垂涎三尺。
被凯莱英强硬的拒绝了。
凯莱英已经搭建起了一套非常成熟的平台,如连续反应研发平台、可移动自动化连续反应生产装置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大量的资金以及技术投入之上的,而很多客户则希望能够将合作后的所有成果直接全都拿走,对于洪浩来说,这是原则的事情。“我们一般要保证知识产权,这就是为什么跟国外公司前几年打得比较凶。”

制剂这块业务毛利率好像挺高的,这块业务能做大吗?我看有别的网友说,欧洲本土供应商这块业务比较稳定,不一定会分给凯莱英做。好消息是公司说交付完新冠的大单,对于他们承接一些新业务有好处,目前有一些新的在接洽。可惜凯莱英没有披露新兴业务的具体营收情况,但听出临床cro和生物大分子这两样业务比较卷,毛利率偏低。

制剂很难接到大制药公司的商业化的大单。除非在境外布局产能。

感谢!还是在关注看看一季报情况吧,就算是化工股,现在的价格也不算贵了。。。凯莱英研发人员这块挺多的,不知道后续是否能转化成果,高学历的研发人员比泰格多不少,看最近走势,似乎泰格更受市场喜欢。

我继续了解看看,感谢!外行人还是挺难懂医药行业的。

临床CRO500人的团队,去年2.44亿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