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First Light,圣湘欲开30亿药敏快检新曲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5月9日圣湘生物公告,拟将参股公司First Light Diagnosis,Inc.21.69%的股权转让给合资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转让对价为221.58万美元,后续运营依托于合资公司,进一步聚焦于快速药敏检测领域,加速产业化、商业化。

此次转让目的是,完善公司在快速药敏检测领域的战略布局,依托专业机构的资源加速链接推动与参股公司的产业协同与合作。据悉,国内抗生素药敏检测市场规模30亿元,国产化率很低。

并购发展,是圣湘生物发展劲道的驱动力之一,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外延开放发展策略,与其它新冠核酸检测黑马相比,圣湘生物虽然也经历了脱疫行情,但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与其它黑马回到疫情前的体量相比,圣湘生物的规模已经是疫情前的近乎三倍了,市值依然在百亿之上。

目 录

I.并购开拓药敏快检

II.动态新第二曲线

III.圣湘方案

I.垂直并购:开拓药敏快检

1.First Light Diagnostics

成立于2006 年的First Light Diagnostics,专注于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的快速检测产品开发,具有在快速药敏细分领域全球领先的创新性和技术基础。其自主研发的独特快速药敏技术能够解决目前检测病原体抗生素敏感所需时间长、失败率高的痛点,大提高患者的疗效,降低医疗成本,有助于改善抗生素错用、滥用的根本性临床问题。其开发的 MultiPath平台是一款具备很强创新性、兼具单分子免疫检测、微生物鉴定以及快速抗生素药敏测试三种功能的POCT检测仪(小型封闭式一体化检测仪)。

First Light Diagnostics吸引了美国本土知名投资机构投资。2019年,First Light Diagnostics完成825万美元A+轮融资以完善其检测方法,打算在2020年推出产品。此轮融资,投资人包括Think.Health、10x Group和Beacon Angels等大牌投资机构,而更早的投资人包括波士顿lrv health和美国首屈一指的天使投资集团life science angels等。目前First Light Diagnostics至少完成了14轮股债融资,合计融资3750万美元,最近一次融资为2022年10月。

2022年5月,圣湘生物斥资700万美元,投资First Light Diagnostics,持股21.77%,其时目标公司总估值为3215万美元(合约2.3亿元人民币)。圣湘生物表示,投资 First light Diagnostics是为布局药敏领域,与公司的病原体微生物核酸检测产品形成良好的上下游互补。

这次转让,21.69%的股权对价为221.58万美元,相当于亏本478万美元买了。

目前,First Light仍处于亏损状态。2023年,Fitst Light实现营收166.99万美元,净亏损667.44万美元。截至当年年底,First Light总资产为683.86万美元,净资产为-400.51万美元。

2.30亿元药敏快检市场

长期以来,微生物领域存在两个痛点:一是培养时间长,这掐住了所有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咽喉;二是药敏检测结果信息获得的速度不够快,而此信息又是临床最关注,对病人治疗最重要的信息。因此药敏快检对于精准治疗、成本管控都十分关键。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厂家还在沿用传统的MIC方法进行产品设计和布局。测定抗感染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菌或杀菌作用的方法称为药物敏感性试验,MIC即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 concentration)法是用纸片扩散法、稀释法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而抗生素药敏快检,很有可能会是微生物领域乃至整个IVD领域接下来10年的一个技术革命的突破点。生物梅里埃(BioMérieux)、德国布鲁克(Bruker)以及其他的领先厂商,都已在抗生素药物敏快检布局。

圣湘生物介绍,目前,我国每年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抗生素药敏检查高达2000万人次,存量市场以试剂和仪器为统计口径预计约为20-30亿元,且在此基础上仍有大量的基层、农村细菌感染抗生素药敏检测需求未得到满足。

圣湘生物认为,国内市场份额多为碧迪(BD)、生物梅里埃等跨国巨头企业占据垄断,急需本土可及性更高的解决方案,国产创新和替代的空间广阔。

3.湖南圣微速敏

所谓合资公司,是圣湘生物与关联方产业基金湖南湘江圣湘生物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将共同投资的合资公司湖南圣微速敏:圣湘生物合计计划投资5333万元,占股39.9985%,产业基金计划投资8000万元,占股60.0015%。湖南湘江圣湘生物产业基金合伙人为圣湘生物(50%)、湖南湘江新区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25%)、长沙天心新兴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20%),成立于2023年2月,投资领域为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相关领域,已投项目4个。在这一合资落地前,湖南圣微速敏为圣湘生物实控人戴立忠(40%)和圣湘生物(30%)合资控股的一家孙公司。合资公司调整股东后,圣湘生物将公司所持First Light21.69%的股权也转让至合资公司的子公司。

这宗收购,圣湘生物布局已久,First Light原来是上市公司圣湘生物收购的标的,现在由圣湘生物和湖南地方国资联合收购,通过基金放大了杠杆,引入了湖南地方国资的资本和资源。

这宗收购是延链式并购,通过并购实现向下游精准医疗更进一步,也体现了圣湘生物外延发展的方略,国际化的视野和全球创新资源整合能力。

II.新第二曲线

圣湘生物推行“仪器+试剂+服务”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疫情前的2019年,公司营收3.654亿,其中诊断试剂收入2.5亿,占总收入达70%,诊断仪器占收入19.94%、检测服务占收入9.89%。核酸检测试剂中,病毒性肝炎产品占营收比49.61%,最多;其次是生殖道感染与遗传产品(24.19%)以及儿科感染产品(10.27%),呼吸道感染只占3.6%。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新冠核酸检测业务急剧暴增,成为公司第一增长曲线。2020年,公司营收47.63亿元,新增长的44亿元几乎都是新冠核酸检测业务,占公司收入比92.33%,越过病毒性肝炎检测业务,成为公司增长第一曲线。这一情况持续三年到2022年。

2022年4月,圣湘生物提出,服务公共防空与第二增长曲线培育并重,在新冠核酸检测之外培育第二增长曲线,把病毒性肝炎检测、血液筛查、呼吸道检测、生殖系统感染检测、核算检测仪器、基因测序都列为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公司营收10.07亿元,是2019年3.654亿元2.76倍,成为新冠核酸检测三大黑马中唯一已批实现疫情后业务大幅度增长的企业,其它企业基本回到2019年的营收水平。2023年,圣湘生物诊断试剂业务占收入比77.77%,诊断仪器业务占收入比17.27%,检测服务占收入比3.65%。

2023年,常规试剂业务实现销售收入7.83 亿元,同比增长149.33%,是2019年的两倍多。其中,2023年圣湘生物呼吸道类产品营业收入超4亿元,同比增长达 680%,占公司收入比达到40%,而2019年才3.6%,可以说因应疾病检测需要,公司成功培育出来了第二条增长曲线。

公司业务增长曲线,从疫情前的病毒肝炎核酸检测为主,到疫情期间的新冠核酸检测为主,到疫情后的呼吸道疾病检测为主的动态转变和增长,充分严重了公司增长的韧性。

而在起家的血源感染性疾病检测领域,圣湘生物的乙肝、丙肝检测产品在 2023年全国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实验室用户数继续保持第一。

二次创业

圣湘生物是家基因诊断公司,拳头场景产品突出、市场开拓有力、具有产业资本思维和国际化视野较好的基因诊断企业,主要产品场景为病毒肝炎诊断,新冠疫情期间成为第二批拿证的诊断试剂厂商,诊断产品迅速在呼吸道等传染疾病领域起量,收获了IPO红利和一波3年的抗疫增长。

疫情毕竟只是短期效应,2022年4月,圣湘生物提出“二次创业”以积极应对。

这就是找除新冠核酸检测以外的全新的第二业绩增长点。圣湘生物把第二业绩增长点寄托在呼吸道检测领域、生殖道感染检测领域、血源性感染检测领域和基因测序领域。

呼吸道检测或是圣湘生物2023年业绩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2023年上半年,圣湘生物呼吸道产品销售收入近1.5亿元,全年营收超过4亿元。呼吸道检测产品是圣湘生物创新业务中增长最为迅猛的业务之一。呼吸道产线未来有望成为公司第一个达到10亿级体量的常规试剂产线。

除了呼吸道产品外,圣湘生物表示,2023年,HPV、血筛、测序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取得突破性发展,与上年同期相比实现数倍增长,前期布局成效显著。

血源性感染检测是圣湘生物发家业务之一,疫情并没有耽搁发家业务的发展。圣湘生物的血源性感染检测包括病毒性肝炎检测、艾滋核酸检测、血液筛查等。圣湘生物的肝炎病毒核酸检测系列产品在全国各大三级医院使用,市场占有率处于行业领导地位。在血源感染性疾病检测领域,圣湘生物的乙肝、丙肝检测产品在2023年全国室间质量评价活动中实验室用户数继续保持第一,HIV检测产品广获疾控与临床体系认可。

基于上述特质,新冠疫情结束后,圣湘生物相对疫情前依然保持了较高的业务体量,2023年营收10.07亿元,是2019年营收2.38亿元的4.23倍,2023年净利润3.482亿元,是2019年3948万元的8.8倍,较疫情前营收增长了323%、净利润增长了780%。这是新冠疫情核酸检测几匹黑马中,疫后增长体量和增速都保持非常高的唯一一家企业,其它企业大都回到了2019年的业务体量。

尤其是,2023年公司诊断试剂产品毛利率高居88.40%,充分展示了技术引领和控本能力。

不过尽管规模和毛利润率都提高了,但相比疫情前,疫情后的资产质量并未得到相应改善。

III.圣湘方案

圣湘生物能取得这样的发展业绩,与其发展战略和创始人的领导力有关。

1.一直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圣湘方案

根据各类检测场景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技术和检测方案优化和整合,形成多样化、全场景化、精准度更高、可及性更强的整体解决方案——圣湘方案,并在海外推行一国一策的营销策略。

2.注重培育第二曲线,持续动态开拓新增长点

圣湘生物主打病毒肝炎诊断起家,一直着力打造第二曲线,在呼吸道疾病、妇幼健康、血源感染性疾病、测序等多个领域构建了丰富的产品矩阵,并逐步走入放量增长阶段。疫情期间爆发了新冠核酸检测增长曲线,疫情后爆发了呼吸道疾病检测增长曲线。

3.注重内生稳健增长与外延快速发展并举,构建平台企业和产业生态

内生增长与外延发展并重,不断推进国际前沿创新科技落地中国转化应用。除了开头提到的布局抗生素药敏快检产线;圣湘生物战略投资安赛诊断,设立具备核心专利技术的增强型电化学发光平台产品线,全面进军免疫领域;与加拿大Sepset 公司(联合创始人 Robert Hancock 教授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 院士)达成战略合作,发力脓毒症快速诊断领域;深化与POCT领域全球领先的英国QuantuMDx团队的合作,呼吸道感染和生殖道感染多个产品的研发取得良好进展。

同时,还对业内知名企业鹍远生物进行了战略投资。鹍远生物是甲基化检测技术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并且有全国顶尖的癌症样本数据库和算法,是我国癌症早筛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拟通过与鹍远生物在癌症早期诊断领域深度合作,开发出价廉质优、能大幅提高早期癌症检出率的领先产品。另外,在圣湘生物打造的产业链生态圈内,前期投资的大圣宠医增长迅猛,已成为国内宠物医疗行业头部企业。

在分子诊断领域领先优势持续巩固的同时,近年来圣湘生物通过自主研发、战略合作、产业并购等多种方式,加大全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与建设力度,逐步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生态的平台型企业。

在基因测序领域,2023年圣湘生物推出了病原超多重靶向测序(tNGS)、病原宏基因组测序(mNGS)和病原全基因组(WGS)等多种检测技术,目前已经运用于结核诊断及耐药防控、呼吸道感染、血流感染、中枢系统感染等多个临床重点及难点领域。

在免疫诊断领域,圣湘生物电化学发光平台心肌和炎症等系列产品已开始进入市场销售,并在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性激素、阿尔茨海默早期检测等方向开展多个项目的研发;单人份化学发光仪器及60余种化学发光试剂获得CE证书,已在国外部分国家进行销售。

2023年,圣湘生物瞄准生命科技底层技术、关键赛道,设立了湖南湘江圣湘生物产业基金,并与该基金共同战略投资了化学发光领域的安赛诊断。此外,圣湘生物与加拿大Sepset公司、英国QuantuMDx团队、美国First Light Diagnostics团队进一步深化合作,为公司开辟了在脓毒症快速检测、超多重分子POCT、快速药敏检测等业内新兴领域的发展空间。

疫情期间,还一度签约收购了科华生物,只因收购天隆科技业绩对赌事宜而终止。否则,在生湘生物的整合之下,料将焕发更强活力。

4.人才与国际化

国际化方面,以长沙、上海、北京三大产业基地为依托,在主要省会城市及美国、英国、法国、 印尼、菲律宾、泰国等多个国家设立了30余家分子公司和驻外机构,积极参与全球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尤其在人才方面,公司坚持“内外兼修”的战略,不仅致力于培养内部人才,还积极引进全球顶尖的人才团队, 努力打造具有全球视野与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队伍。目前公司聚集了包括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知名院校毕业生等200余名全球顶级人才,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湖南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

2023年圣湘生物研发人员490名,较2022年546名减少11.43%。公司合计员工2006人,人均创收50.20万元。2019年公司员工数664人,营收3.654亿元,人均创收55万元。两项比较,人均创收没有大的变化,公司规模和体量同比例放大了,实现了规模增长。

对于未来发展,圣湘生物表示,公司将深入推进“二次创业”,聚焦平台化和国际化两个发展方向,持续研发创新,加大对生命科技关键底层技术、关键赛道的投入,并深入打造精品工程,逐步实现覆盖全人群、全医疗机构以及全渠道的变革,努力在1-3个细分领域做到全球前三,向世界一流企业迈进。

5.圣湘生物的布局和增长,与创始人的特质息息相关。

戴立忠,1968年生,湖南长沙市宁乡市人,1992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分别在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博士后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创新争先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

小镇做题家,国际视野,科研大牛,资本思维,开放发展,大干快上,一股蛮劲。

他身边团聚了这样的人才:两位副总经理来自基因诊断老大哥达安基因和IVD老大哥科华生物的骨干,首席技术官曾任雅培诊断亚太研发中心负责人。

郑炳巽,圣湘突然试水30亿新赛道!科创板日报,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