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延续垃圾时间,发改委通报重磅数据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债券的垃圾时间继续,现券收益率,虽然几乎全部小幅上行,但几乎都没超过1bp。

今年最大的新闻,我觉得是发改委的新闻发布会,里面提到一个数据:

2024年1—4月份,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0个,总投资3207亿元,3200亿元是什么概念呢?我帮大家找了一下过去两年的对照组:

2023年1—4月,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56个,总投资3784亿元;

2022年1—4月,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8个,总投资5333亿元。

也就是同期来看,23年较22年,降了30%左右;24年较23年,又降了15%左右。

审批核准的投资额少了,那么所需要的资金量就少了,对应的,需要发行的债券规模,也就少了。

这就能,从另外一个层面推导出今年债券整体下行的逻辑,因为发改委项目批得慢,所以财政部发债慢,债券供给少、需求多,然后利率下得快,最后央妈干着急,自己出声提示超长端利率过快下行的风险。

回过头来看,为什么项目批得慢呢,请大家看一下这篇,中纪委公众号发布的《廉洁高效建好增发国债项目》,简单来说,就是现在对所有需要用钱的项目,施行两层监管

第一,是业务部门的全周期监管。

也即所谓的“增发国债项目实施工作机制”,从你项目立项申报,到审批核准,到项目开工,推进建设,项目验收,资金划付,等等,都要仔细跟踪,且都是中央的业务部门组成督导组,直接下场督办,有点像“钦差大臣”,比如提到绍兴有个海塘加固的项目,这个专项资金,就明确约定,钱只能用于主体工程建设,你地方政府要顺便修绿道、修观潮平台,那不能用这个钱,工程结算时要附上各类项目的支付明细,保证每笔资金支出走向有据可查。

第二,是中央纪委派员参加。

进行全过程、嵌入式监督,这是第二层,其实就是第三方监管,防止你业务条线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严查挤占挪用国债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把资金用到刀刃上”。

这种严格监督的结果,就是很多项目,首先你上报之前,就得掂量掂量,是不是经得起全过程监督,其次,本来要报10亿的,打算修A的时候,顺便把C这个事给办了,现在C也不让办了,最后算下来,确实只需要5个亿就够了,那么整体的资金需求,就慢下来了。

长痛不如短痛,整体来讲,这是个好事情,是长期难而正确的机制建设,但是在资本市场看来,大家看的是眼前的数据,你区间内的投资增速慢了,那么就是债券牛、股票跌,而现在债市进入垃圾时间、股票反弹后上下震荡,大家就是等着看,你说的加快项目投放、加快发债,到底是多快?大家可以关注发改委的这个审批核准项目的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