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夏幸福的思考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1喜欢:5


最大的风险是以为自己懂了,其实并没有真正搞懂一家公司,这种风险会带来颠覆性的伤害。

粗看华夏幸福与政府签订的PPP协议,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然,事情不是这样的。

1、投资者一般都认为产服费是落地投资额的45%。然,事实是政府招商的就不必付产服费。在上证e互动中,许多投资者问董秘有关落地投资额和产服费具体数额时,董秘都是含糊其辞只告诉你产服费,唯一的一次是公司在2018年回答上交所问询时,不得不同时披露这组数据,我计算了一下是42%,公司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实情呢?

2、PPP协议规定在园区的土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扣除成本后有15%的收益。似乎这是一门保本生意,然,事实不是这样的,实际是:公司的融资成本有的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有的按实际利率计入成本,并且一旦完成结算后利率成本完全由公司承担。那么可以推测公司是在做亏本生意的,因为公司为园区的融资成本是9%左右,银行贷款利率5%左右,而且工程完工后,这部分的融资要等一到二年才能收回。截止到2020年3季度,公司的合同资产是1343亿,除少数是平安商业地产外,其余都是归园区待结算款,待这1000多亿拿到手,公司得赔多少呢?

3、45%的产服费不会轻易到手的。园区政府招商的目的是发展地方经济,假设某园区100亿落地,要产生45亿的税收至少也要大几年吧,如果华夏幸福马上切走45亿的蛋糕,地方政府还怎么发展经济?岂不倒退?所以需要把这45亿先欠着,要让钱在这里转几圈产生税收。这样华夏幸福不得不在园区买地建孔雀城,由于土地开发有补偿和拆迁费等成本,假设,土地成本占拍地款的50%,那么公司要拿回45亿就要拿地90亿以上,而这90亿的土地大概要卖房270亿,这大概又需要大几年的开发时间了。

所以,华夏幸福没办法解决现金流回款的问题,哪怕未来若干年园区建设不需要再投资了,公司也很难爽快的收到产服费,因为华夏幸福不是做天猫商城的生意!

4、中国平安不愿对华夏幸福继续投资是因为他看到了风险,宁可断臂求生,绝不是逼宫或争取控股权,因为这是一门亏本生意。可以设想,如果投资华夏幸福是门好生意,不仅平安会增加投资社会上的资本也会主动找上门。如同现在的恒大汽车一车未卖就轻易融资几百亿,贾跃亭的FF汽车也在珠海落地,政府、格力等都投资,还要纳斯达克上市。

所以,华夏幸福不是缺钱而是缺能够挣钱的商业模式!

5、公司高管和控股股东在高位增持公司股票,又有平安长期投资把关,迷惑了很多人包括本人长期持有公司股票,本人现在从铁粉变成了土粉,一切归零。控股股东为了质押股票不爆仓,长期隐瞒事实真相误导投资者,在去年4月份的年报业绩交流会上明知孔雀城销售将大幅下降却信心满满说销售会增加。大家可以查查在上证e互动中,董秘对投资者的询问总是有意回避事实真相误导投资者,即使在眼下公司即将爆仓情况下,公司也未正面回应。

投资者是以公司公告为投资依据的,社会流言蜚语可以不算数,因此,至少到现在投资者可以认为公司一切正常!但,如果因此造成误判的投资损失,公司必须赔偿!希望有懂法律的网友帮帮忙!

6、解决华夏幸福债务危机,短期输血只是躲过了初一,但十五呢?,希望重写PPP 协议,唯有改变付款时间、方法,才能拯救公司!

全部讨论

2021-01-31 18:25

其实你一点都没懂

2021-01-31 22:08

今天去了本地的华夏幸福的几个项目,进展还不错啊,而且现场正常施工,不像缺钱的样子

2021-01-31 19:04

现在出问题了,平安是二股东是跑不掉的。而且政府出面摆平债务,
其实比一般地产公司还是有优势的。

2021-01-31 19:37

大家别怼了,思路不一样呗,可能全仓了,心里慌

2021-01-31 19:00

作为华夏幸福长期投资者不知道产业服务费如何回款?

2021-01-31 18:44

我支持维权,需要知情权,只是感觉有些难

2021-03-27 15:28

负债高的企业不管市盈率多么低,都不要买,乐视网当年就是负债太高,没有现金流,最终破产

2021-02-01 12:31

融入的是短期的债务,投入的是长期的业务。然后遇上三条红线,加上债主不续借了,又水逆了。

2021-01-31 21:22

过度融资做生意的人不能投,比如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