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基金】连续大涨,持有的基金什么时候该赎回?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2

2021年的年初,基金发行依然火爆。

未来,随着时间推移,我们持有的基金数量和金额一定会持续提升。

在投资上,我们要做时间的朋友,但并不意味着要拿每一只基金一辈子。


那么,持有的基金什么情况下该赎回?

这是一门学问。

卖对,比买对要难得多。

所以,今天来探讨一下,怎么形成一个相对清晰的思路,对已经持有的基金进行跟踪、评价,适时赎回(在基金经理没人换的前提下)。


我的思考,赎回一只基金,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原因:

第一种,它不行了——我买的时候觉得它行,但感觉它现在变了。

第二种,我变了——我买的时候是这个目标,但现在我变了,所以它不合适了。

第三种,我找到别的了——虽然你还可以,但有了更好的,没办法只好把你变成前任。


第一种情况,“它不行了”,其实又可以分为两类。

(1)事后型:看业绩判断它不行了

怎么判断一个基金不行了呢?下结论是很容易的,很多时候我们买入的时候对基金的预期都会很高,所以一旦看着市场涨了,别的产品涨了,我的基金涨得没那么多,很容易就产生“怒其不争”的感觉。

但事实上,如果我们买入的时候不是冲动决策而是千挑万选的,那就不应该轻易否定之前的决策。

市场一直在变化,没有哪个基金可以在任何阶段都成为“常胜将军”,阶段性的落后是一个必然现象。否则,就又成了追高买入浮亏出局的跟屁虫。

我们要分辨出来的,是一只基金趋势性的业绩下滑,而不是市场风格暂时不匹配的业绩落后。

如果是趋势性的,就意味着这个基金经理可能他的思路、策略能力可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比如至少一两年)是会跟不上市场的,所以要适当止损;

如果是暂时风格不匹配的,那其实完全可以耐心等待,等风来。


我的方法是分三步:

第1步,根据你买入时的相对排名预期变化来调整,看是否排名下滑的太厉害。

第2步,看基金经理的持仓,风格是否有重大漂移,排除是风格因素。

第3步,如果前两步都让你有很负面、没有希望的感觉,那就分批次(至少3批)逐渐赎回。

前两步怎么判断排名和风格,买和卖的逻辑是一样的,改天用专门的文章来举例阐述。

这里的关键点是,通过分析的过程,让你找回初心,回想起当时买入这只基金的理由是什么,回归正常预期,然后再科学判断。

就好比要离婚,你怎么也得冷静几个月,而不是一冲动当时就去领了离婚证。


(2)前瞻型:根据其他信息判断它未来可能会有变化

这个很难,纯靠经验总结,但如果你相信历史规律未来还是大概率会再次发生,所以有些蛛丝马迹,还是可以用来进行判断。我主要观测的是以下几点。

产品规模的大幅变化。无论是大幅提高,还是大幅缩水,只要是披露出来的规模,或者是季报的存续规模,或者是新基金发行的新闻报道,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规模有非常大的变化(比如几十亿到两三百亿或者反过来),那我就要重新考虑评估这个产品是否要继续持有,还是减仓放入观察池。

产品业绩一致性开始有分化。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明星基金经理都不可能只管一个产品,所以,如果当我看到产品业绩的不一致性跟我购买之前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各个产品的业绩(统一策略下)开始出现大幅分化,我就会觉得背后可能会有很多经营层面的不可抗力开始更多的影响基金的运作,我就会降低对产品的信任度。

公司治理层面有重大变化。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公司股权结构变更/董事长/总经理变化,基金经理/研究员离职人数开始明显增多(当然很多时候并不是公开信息,所以我一般重仓的基金,我都要有基金公司的“内线”来了解一些情况)。

对于私募基金来说,可能的情况就会更多一些,毕竟对于小公司,一点点变化背后折射的都可能是大问题,所以像主要人员离职啦,公司引入新股东啦,公司做新的产品线啦等等,都要认真了解下情况。


第二种情况,“我变了”。

还是得分类说明。

(1)我的投资目标变了。

这个更多的可能跟生活本身相关。

比如,我本来不想结婚/生孩子,所以奔着长期投资去的,结果没成想怎么这么快就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怎么就意外之喜了呢,所以就需要开始考虑买房/学区等等问题了。

再比如,突然在其他地方发了一笔横财,多了很多钱,一时半会儿肯定用不到。

投资前要尽量想好目标,设定好投资期限,但我们的生活不是之前能够设想的明明白白的,所以,当这些发生的时候,我们要积极拥抱变化。毕竟,生活高于投资。

这个时候,要么就是把原本设想的能投比较长的钱过渡为短期投资,你千万别觉得等到你真正用钱那一天再赎回,还是老老实实一点点降低风险资产的仓位更为妥当,否则等亏了钱你会心痛死的;

要么就是反过来可以在更长期内承担更高投资风险去争取更高收益,你要永远记住投资期限只要超过3年,现金就是风险资产,那就别等待,赶紧行动。


(2)我的投资目标没变,但资产配置比例需要被动调整了。

这个理念来自于大卫斯文森的《机构投资者的创新之路》,适用于10年期以上的专业机构投资视角,投资的目标是相对稳定的,所以为了实现长期投资目标,所以要每年根据资产的涨跌,动态调整配置层面的比例,保持各类资产比例与目标相近。

比如,如果确定了长期目标比例为权益:固收:现金的比重=5:3:2。

当2020年权益资产有了明显上涨的时候,三类资产的比例被动变成了7:1.8:1.2。

那么在2021年的开始,你应该减仓权益,等比例增加到固收和现金上,把比重重新调整为5:3:2。

说白了就是,谁涨了我就减仓谁;谁跌了我就加仓谁。

这是一个长期取得稳定收益的方式,并且不能有目标的中短期变化,其实不太适用于个人。

但是,随着我们自己资产量的提升,投资周期的拉长,我们要逐渐增加这种思维在我们策略中的权重。


第三种情况,“我找到别的了”。

谁还没点喜新厌旧呢,买基金也不例外。

当初买的时候虽然已经是千挑万选,但走着走着,发现在同一个策略分类范畴内,有人长期业绩比你好,稳定性比你好,波动控制比你好,基础团队比你好,公司治理比你好……那还说什么,早点换人呗。

这种换不需要观察期也不需要分步操作,一旦认准了,全仓出全仓进就好了。

但这个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一旦你换了新基金之后没跑赢老基金,那你肯定是一万个草泥马奔腾过去。

所以建议在换之前,给自己留个书面的痕迹,几句话写清楚自己为啥要从A换到B,等将来万一阶段性A跑赢了B,拿着自己这几句话好歹能给自己一些安慰。

在这类情况下,针对工具/主题型基金,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市场节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要从这类主题的投资切换到另一类主题了。

这纯粹是投资方向的变化,其实和基金运作本身关系不大,但也是赎回的理由。

比如,本来你买了好多医药基金,但是现在感觉涨的太多了,所以你想从医药基金换到周期板块;比如你原来投的是500指数,现在你想切换到港股ETF。等等。

这种切换的逻辑基础是你要对市场有明确判断,并且愿意为自己的判断结果负责。

其实工具型产品本来就是干这个用的,但很多人会误以为工具/主题型投资阶段性的巨大涨幅/跌幅就代表这个基金运作特别好或者不好,然后变成了伪长期投资。

就是那种明明过去几个月你已经赚了很多,恰巧赶上了新能源这个风口,结果你想赚更多硬生生持有到属于你的泡沫都跌了回去,然后你恍然大悟说原来新能源是有风险的于是开始赎回,结果过了两年新能源又进入了下一轮风口被你完美错过。

这种就属于根本没有分清楚,你赚的是长期的钱,还是短期的钱。

工具/主题型产品,看对了就要及时止盈,看错了就要及时止损。

再多说一句,其实我觉得一般每年的冠军基金,都是可以拿来当工具用的,而不是作为长期投资的存在。


这个题目确实有点枯燥——可投资就是这样,只有逻辑才能战胜随机,只有体系才能提高概率。

画个思维导图:


最后,再送一句话给大家:


如果说2019和2020年最重要的是——果断投资基金;那么2021年,最重要的就是——做合适的赎回和调仓。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雪球私募  @

全部讨论

达白话2021-01-26 10:00

其实您说的特别对,如果能够持有3年5年以上,那么大概率股票基金都是能赚钱的,不用考虑太多具体品种的问题。我这里探讨赎回主要是基于两个前提:第一,渠道会动员你卖老买新;第二,人性会让很多人管不住手,觉得总要调一调。如果你能够更理性的看待基金调仓,有一定方法,其实也才能让你更审慎的进行选择和更坚定的持有更长期。

想火中取粟的韭菜2021-01-25 16:38

如果这样操作和买股票 不是一样了吗?一只基金持有3年以上赢利的机率 有66%,如果当成股票 般操作,风险应该大于收益的,就像茅台持有者一样,如果感觉风险大了,马上切换风格或股票,可能 就错失了长期持有带 来的收益,或者进入另外一个死循环,我觉得找一个排名不错,靠谱的基金,定投的方式长期持有,或许短期没有股票那样让人心动及失望,但放个3-5年再看看,也许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