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投资总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2023年终于结束了,沪深300迎来了第一个3连阴年线,恒指更是创纪录地连跌4年。希望新的一年里能一改颓势,否极泰来。

一、全年交易总结

今年交易虽然不多,但印象深刻、值得反思。上半年清仓了当年的第一重仓股万科,下半年清仓了多年的老情人中国平安。当年的“三傻”代表如今只有招商银行一个兄弟独自在风中摇曳。

清仓出来的资金一部分加到了腾讯老凤祥B,另一部分加到了中国神华中远海控上边。详细持股如下:

所有账户全年收益-6.89%,虽然勉强跑赢沪深300的-11.38%,但跟雪球上的大神动辄百分之三、四十以上的收益率相比简直是望尘莫及。虽然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但本着治病救人的目的,还是写出来吧,一来是记录一下,作为总结参考,二来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为今后的操作打好基础。

今年印象最深刻也是损失最惨重的两笔交易就是卖出了万科和平安。两只股票的共同特点就是持有时间较长,万科持有时间超过3年,平安更是持有近10年,别说金额上的损失,就是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也是极其高昂的。现在回想起来这两只股票的结局也许在买入的那一刻就已经基本注定了。

亏损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但如果花钱再没买到经验教训那不就白亏了嘛,所以教训如下:

一是不要轻易集中,集中一定是要对公司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应该比市场上的绝大多数人甚至包括公司内部人士都有更深刻的认知;深入分析过市场上所有不同的质疑声音,而仍然能坚持自己的判断并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

最好的集中应该是一开始在组合中的占比并不重,然后慢慢地涨成了最重的仓位,比如持仓中的古井B,一开始占比并不重,经过几年不闻不问以后竟然涨成了第一重仓股。只是最近由于腾讯下跌以及对白酒未来的担忧,换了一小部分古井B到腾讯上面,古井B才和腾讯交换了位次。

第二个教训是,不要轻易跨越七尺围栏,而是要寻找一尺围栏。这句话祖师爷在多年以前就明确提示过我们,可好像自己要不亲自去犯一次就无法成长一样,非要付出血淋淋的代价之后才能悟出些许道理。

保险行业我感觉真正能搞懂的人不会太多,光是那些专业名词就能把人搞得头昏脑胀。有几个人拿到保险合同会从认认真真地从头到尾看懂的,我估计不会太多。这种行业越早远离越早受益。

房地产虽然不像金融那么难搞,但它的商业模式并不好,看似挣了不少钱,但它挣的钱没法分给股东,总是陷在拿地-销售-回款-再拿地的模式中,上行周期固然没问题,但很明显现在进入了长期趋势下行区间,与其在一个下行趋势明显的行业里选出那个能够逆流而上的,不如在一个优势行业里选一个领头羊。

公司搞不懂或者懂得不彻底就很容易拿不住,稍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被动摇,最后即使是大牛股也跟你无关。所以“不懂不做”应该是一项基本规则。关键是一个“懂”字。

其他持股暂时感觉问题不大,腾讯也持有好几年了,一路跟踪一路买,总觉得各方面都挺好,可就是不涨。古井贡B倒是涨了不少,但反而好像对它的担心更多于腾讯,主要原因是因为白酒一方面的过高的渠道积压而另一方面大批量的扩产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

招行格力五粮液都是老相好了,虽然跌幅较大,不过也没啥可说的,继续死扛吧。中国神华中远海控老凤祥B都是今年新入选的观察仓,且看且行吧。

二、十年总结

今年是有记录以来的整整第十年。收益率跟去年的一样羞于见人。十年年化收益只有区区的9.55%,具体如下:

注:红色为当年收益超过沪深300指数,绿色为当年收益跑输沪深300指数。

其实细细数来,今年已经是投资的第23个年头了,我估计这个市场中股龄大于我的投资者已经不多了。虽然收益一直很糟糕,但好在勉强还活着,对未来也从未放弃过希望。

一路走来,无数坎坷,如履薄冰。别说是最近3年下跌让人痛苦煎熬,那当年2001-2005年连跌5年见到了998不也是抗过来了。6124一路狂跌到1664也抗了过来。各类牛市、熊市、经济危机、ZZ危机、千股跌停、千股涨停也一次没落下。

要说这么多年非得有点啥经验可说,可能就是变得越来越麻木了,对涨跌麻木了、对各类ZC麻木了、对宏观麻木了、对大势麻木了。麻木以后就是变得迟钝了,股票爱涨不涨、爱跌不跌,不管了。好处是能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公司层面,坏处是往往股票被套的很深以后才能有所反思。

其实在道路的选择上也是慢慢地走向了价值投资这条康庄大道。最早接触股票一开始都是听小道消息,到后来技术分析、趋势分析等等也都尝试过,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反思和总结后选择了这条我认为唯一正确的道路。

跌跌撞撞、迷迷糊糊地在2014年开始了夹头学习之路,所以从那一年开始进行了不间断地记录。好在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虽然收益不佳,但好歹跑赢了银行存款、各类理财和沪深300,我很知足。

十年来不停地在摸索中进行着,从“低估分散不深研”到“优质行业找龙头”,历经好几个回合,始终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模式,渐渐地总结出了现在的九字真经“好公司、好价格、好仓位”。前六个字没的说,是每个夹头都应该具备得基本素质。至于“好仓位”是最近这两年总结出来的。一个公司怎样衡量概率和赔率,怎么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怎么分配收益与风险,都可以在“好仓位”当中进行摸索。极品公司给出了极品价格,你不敢上仓位也是白搭。相反在你以为的好公司好价格上超配了仓位,结果你错了,那就歇菜了。

还有就是组合中有大概6-10只股票,分散在4-6个不同的行业中,但怎么分配行业和个股的比例是个困扰我很长时间的问题。过于分散不如买指数,并且解决不了问题;过于集中风险太高,如何平衡集中与分散是个长期困扰我的难题。

慢慢地我的疑惑解开了,首先不强求一个比例分配到某只股票上,具体的仓位配比应该是随着对它的了解程度和对未来的信心调整的,有可能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调整的过程。一切顺其自然,我对它了解的越多,对未来越有信心,那就占比重一些,如果某一天公司基本面或者我的观点变了,那就减一些,甚至清仓,说白了仓位配置是根据自己的认知链接在一起的,最终还是要为我们个人的认知买单。

明年的计划在标的和仓位上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目前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估值水平已经处在历史的低位区间,各优质公司的估值水分也已经挤压的差不多了。所以明年的基本策略就是持股不动,继续减少交易次数,做好公司基本面的研究工作。

今年家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完成了闺女的小升初,顺利地进入了海淀六小强之一的直升区。一路上披荆斩棘、过关斩将、惊心动魄,要我现在对这件事的总结的话就是两个字——“规划”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我们家长如果能够早早地就进行规划,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合适的选择,最后大概率不会太差,比如什么时候学特长,什么时候学奥数,几年级要拿下英语对应的等级证书、报什么辅导班、需要参加哪些考试等等,越早做规划,规划的越详细越有利于日后的发展。当然规划后具体的落实和适时的调整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一言难尽,最后总算是如愿进入了理想的学校。小升初在北京海淀就是一门玄学,这件事有时间单独写篇总结吧。

今年读书不多,但其中《认知觉醒》应该属于最特别的一本,从没有一本书给我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从大脑的发展到控制力、行动力、认知、情绪如何提升和掌控等等,一下子打开了认知的格局,之前很多想不通的、模棱两可的东西在看完之后豁然开朗,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我给我这些年看过的书都会给出一个自己的评级,最高为五星。但只有这本书我愿意给出超五星的评级。

今年其他读过的五星级书目有:

投资方面: 《穷查理宝典》、《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纳瓦尔宝典》

教育方面:《自驱型成长》、《终身成长》

历史方面:《简读中国史》1和2;《简读日本史》

人物传记:《邓小平传》《埃隆马斯克传》

其他:《免疫功能90天复原方案》

值得推荐的大概也就这些吧,其他读过的印象也不太

深刻了。

今年全年跑步共143次,总里程753公里,平均配速626,相比去年的180次、908公里和613的配速均有明显下降趋势。也不知道是岁数大了的原因还是自己变懒了。今年需要再继续提振一下。

跑步和读书已经是多年养成的习惯,如果偶尔中断几天不论在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会感觉到不舒服,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还是要表扬一下自己的。需要自我批评的总是断断续续,理智脑总被本能脑战胜,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有点长,而且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可就是战胜不了它。

明年在加强跑和读的基础上计划新培养一个新习惯——“写”。

不论什么都要多写,投资方面的思考、公司的研究、生活的感想、读书笔记、运动心得等等有很多可以写的东西。虽然自己文字水平不堪入目,但好在是写给自己看的。一个是能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再一个是记录一下生活的经历,不能让时间或事情就白白的过去,一年到头下来好像没收获太多东西似的。

基于这个念头,写下这篇总结,争取把一些更多的东西能够记录下来,算是对自己的一个交待。

#2023年投资总结#@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02-29 16:47

老哥,写的很真实,很深刻。风格有点像老唐,更健康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