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自:基本面逻辑驱动 转发

牧原股份2020年度股东大会交流纪要

$牧原股份(SZ002714)$ 

(一)楼房养猪

(1)综合体

猪舍每一栋的排列都是一样的,五层和六层是母猪怀孕和哺乳段,四层是保育段,然后三二一层是育肥段(一栋共六层)。内部通过电梯来转运。每一栋都采用的是最新一代的全空气过滤的三防猪舍。三防指的是防臭,防病,防非瘟。楼房猪舍的侧边的是一个进风口。通过对外来的新鲜空气进行四层的过滤。过滤完以后,进入猪舍内部的空气,仅次于医院ICU病房的空气质量标准。猪舍内部是一个药级的通风口来对准猪群,做到智能独立,精准通风,确保每一头猪都可以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每一栋楼房猪舍,占地面积是15亩,可使用面积是6万平,每一栋年出栏生猪是10万头,整个园区的母猪存栏是 84000头。用智能机器人来代替人工养猪,机器人分为巡检机器人,赶猪机器人,清洗机器人,刷圈机器人以及诱情机器人和输精机器人等等。员工上下班可以乘坐一个无人驾驶的摆渡车来直接接送。猪群的出栏和转运,都可以通过自动转运的机器人来作业,减少人流和猪流的交叉来保证生物安全。养猪也将朝着智能化和无抗养殖的时代来迈进,实现让人们吃上放心猪肉,享受丰盛人生的美好愿景。

(2)怀孕室

这里生长的猪群是怀孕的猪,一头猪就生长在这一个栏位里面。栏位中间,有一个粉红色的猪,是一头诱情公猪,在母猪发情的时候,诱情公猪就一边跑一边叫并散发出来气味使母猪发情,最终实现配种。地面是一个巡演机器人,它在地面上行走,每走一个栏位,都会有一次停顿,然后把这头猪的数据传到云端,后台经过大数据分析来实现指导辅助生产。

(3)哺乳室

母猪是在怀孕受精之后110天左右会输送到哺乳室,在这里面进行待产并产下幼崽。

首先,不同位置漏粪板的材质是不一样的,中间是三角包(母猪用),两侧是塑料的(小猪用)。小猪生长的地方的漏粪板缝隙密度比较大,这样做好处是防止小猪的脚卡住,还有一个原因,小猪刚生下来比较脆弱,如果躺在水泥板上的话比较凉,容易产生腹泻,所以用塑料板,升温比较快,可以整体提升幼崽的健康率

精准饲喂系统。在每排的吊罐的中间,都会有一个银色管道,它是外接到外面的饲料厂。饲料经过高温灭菌之后,也会密闭的输送到分厂,然后里面有一个同等粗细的管链,通过链条的拉动会把饲料拉送到每一个圈内,是一个自动化的控制器,可以根据均重来调节饲喂量。但是为了保证它的奶水充足,母猪饲喂是不限次的。在这个控制器的下方配备了一个探头,母猪拱到这里时,它就会进行自动的下料。如果感应线感应到这个槽里面有余量,是不会下料的,这样就杜绝了粮食的浪费。

(4)提问环节

Q:现在运营情况是怎么样?

A:目前已经投产的有六栋了,分别是在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和一号楼房猪舍。现在内部装猪已经有21万头了。

Q:会在什么时候满产?

A:预计是在今年的七月底全部投产。一栋满负荷是5万头,共21栋(约105万头)。

Q:一栋楼需要多少人?

A:目前一栋楼120人,因为我们是刚开始投产,一方面在磨合这个设备,一方面还为后期储备人才。所以说现在就一栋楼的话,人员数量稍微有点多,计划的是将来大概70人一栋楼。

Q:隔离怎么样?

A:隔离工作的话,我们目前通过这种临时的铁皮围搭做的隔离带,然后是转猪的话,就是人员跟外部没有接触。我们的病死猪,还有销售猪,主要是通过临时的中转点,保证收工车辆跟咱们内部的转运车辆不接触,内部的车辆不出这个厂。

Q:猪是集中出栏吗?

A:不是,根据投产的时间,还有装出猪群的不一样,出栏时间不同。目前每天都有出栏。

Q:一辆车是能装多少?每天出栏多少?

A:外部大概是九米六的车,一辆车能装120头。每天出十辆车,1000多头猪。

Q:生猪目前出吗?

A:出,因为目前屠宰场还没有开建。可能是一部分销到咱们内向自建的这个屠宰场,还有一部分的话,三类猪(即病弱猪,售价低一些)还有淘汰的母猪会外销到外部,有一部分专门屠宰这种三类猪的。牧原屠宰场为了打咱们这个牧原的一个品牌,所以说不会屠宰三类猪。

Q:最早的猪怎么样了

A:最早的一期是16号楼,大概是去年九月份,猪群从出生到出栏是180天的时间。这一批育肥已经成功了,母猪也下崽了,目前都已经出完。

(二)十七场

建成时(2010)是亚洲最大的场。全部员工约400人,其中生产部门300人,后勤部门100人,30万头猪。目前还没用机器人。

Q:每天出猪的节奏是谁来订?

A:基本上从发情配种开始,都是有一定的规律性,按照这个规律出猪,什么时候往外卖是总部根据市场下决定。

Q:现在这个养殖场猪的粪便,是怎么处理的?

A:经过处理之后粪尿分离,粪处理成有机肥卖给当地农民,尿还田,当地即可消化掉。

Q:投产之后的设备,有没有更换的?

A:需要根据市场什么时候需要改造而进行更换,最近几年更换了一部分。

(三)屠宰场

(1)屠宰场:包括硬冷排酸库,分割车间,全自动立体冷藏库,办公楼,宿舍食堂,宿舍楼,公园食品城等。以高品质,最大化的食品安全,最高劳动效率的目标,引进全球优秀的自动化项目,例如屠宰线采用的是荷兰马瑞奥的自动化加工机制及配套设备。实现了生猪屠宰分割自动化智能化,屠宰效率650头每小时,分割效率200至300头每小时。

(2)牧原肉食发展现状:集团29年来专注于生猪养殖,以全资全产业链的模式,然后专注于高品质生猪的生产。养殖全国布局24省102市214县。为了给大众提供高品质的猪肉,牧原集团向下游的产业链进行延伸。根据养殖的产能布局屠宰场,现在屠宰场是在全国9省17市19县,今年计划投采11个屠宰场。内乡牧原肉食是去年十月份投产,正阳牧原肉食是今年一月份投产。之后的子公司会相继的投产,而牧原肉食的产品也在全国开拓了销售的渠道,通过猪肉来服务社会。

(3)屠宰步骤

第一步:生猪打毛和燎毛。将毛猪身上的水分干燥之后进入到燎毛步骤。用火燎,因为打完毛之后,有一些部位需要进行燎毛,保证清洁度和食品,收入的安全卫生的保险。

第二步:自动开膛。自动开膛机器人(荷兰马瑞奥的机器),采用3D成像通过特殊点定位进行开膛,刀口是有保护的措施,避免刺伤内脏。

第三步:去头。

第四步:去白脏和头脏。白脏就是大肠小肠猪肚。头脏就是心肝肺。

第五步:自动劈膛。它采用装饰的架构,劈膛的横向速度和运输线的速度是匹配的,这样能保证劈膛的准确率,而且避免了传统的锯式造成的脊骨发黑的现象。

第六步:去掉淋巴甲状腺等。

第七步:把印花洗掉或切掉。

第八步:进入分割车间。入口处是排酸之后的白条。采用的是双线的工艺和全新的空气净化系统。工作车间对于温度和湿度的要求特别高,所以用空气净化的系统可以提高产品表面的氧压,然后保持肉质的鲜嫩。

第九步:进入终点车间。它一共是有九条线,前六条的线是肉类线,配备有六大细胞机,可以检测出来产品中的生虫,陶瓷,塑料等,这些不能带到产品里面进入市场,保证了产品的品质。然后是五类线和大客户线。五类线,生产前腿骨,后腿骨这些产品。大客户线,会根据一些大客户的要求(如汉拿山),对产品进行精修。

(4)提问环节

Q:这整个厂是有冷鲜肉和冷冻肉两种,还是说只有冷冻肉?

A:两种都有。冷鲜肉是当天就发货了。冷冻肉会将它包装之后,进入到冷库里面,进行冷冻后再放到冷藏库里面。具体比例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每天的订单量而定,每天都不一样。

Q:你们200万头的产能的话,大概产能利用率现在是多少?

A:目前是达到了百分之八十。

(四)股东大会

(1)年轻领导班子介绍

李彦鹏(86年生),智能化首席官张玉良(88年生),人力资源管理王春艳(92年生),负责财务的记账核算到生产运营的高瞳(94年生),负责智能机器人的胡义勇(93年生),独自负责屠宰板块的秦牧原(95年生)。

(2)提问环节

Q:公司和华为一样,做事风格非常务实,进取心也强,有没有什么秘诀可以分享

A:我们的经历相比华为没有那么丰富。没有吃过这么多的苦。我们还是很幸运。我们现在大力培养年轻人,实行双层领导班子,培养年轻一代领导班子。让他们学会承担困苦,磨练他们,打好未来成为领导的基础。要向华为学习。

Q:公司规模高速扩大,将如何做好管理这么多员工

A:这是个致命的问题,表面的快速扩张实际上是奔向死亡。第一,投资质量够不够好,投资的猪舍能不能回报十年,猪舍几年可以不迭代。如果不给自己留下成长进步的空间,就会自己把自己坑死。第二,养猪是多年来靠我们员工的经验赚的钱,我们缺的是一线员工,现在从10万人到15万人,这是牧原的短板,很多新员工养的猪非常差。第三,管理能不能跟得上,资本能不能跟得上。企业的发展不要超过管理的边界,不要超过人才的边界,不要超过资金的边界,越过去就回不来了。发展的速度要调整下来,新员工多学习,多筹备资金。

Q:预计下半年到明年猪价走势

A:不论疫情影响怎样,整个行业的产能恢复和价格回落是一个确定性事件,大趋势不会变,季节性波动(如今年第三季度)可能会有,但猪价的总体上升不切实际。根据历史上来看,2020年是一个高点,明年或后年可能是行业的冬天,不论会不会来,我们要做好明年行业寒冬的准备。

Q:为什么猪的成本从13元涨到了16元左右

A:成本从18年的11元多到今年一季度的近16元,涨了大约4元钱,这其中有1.6元属于原材料的价格上涨,0.5元是由于防控非洲猪瘟,其他的是由于我们牧原有些工作没有做好导致的。在今年4月份开始,我们的成本会有下降的趋势,我们要做好成本控制,提高管理效率,今年目标依然是降低成本到14元以下

Q:随着猪价下行,养护蓄栏的积极性会下降,牧原的种猪可能也会销量下降,公司会如何应对,育肥能力够不够,有没有准备

A: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年商品猪出栏比例也一直在提升。目前来看我们会逐渐释放产能,将仔猪育肥,但育肥能力不够,这是很艰难的问题。

Q:接班人是家族成员优先还是能力优先

A:想传给家族成员,如果不胜任再选别人。

Q:在年轻领导班子中没看到期货方面的,想咨询下公司期货团队的情况

A:目前期货分采购和生猪销售,和现货是结合的。所以采购板块是由采购部在做,生猪期货有个小团队,体量比较小,我们认为其能力还有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事情。此外,目前的合约流动性,以牧原的体量,很难通过合约达到管理价格风险的目的。未来在生猪期货上,第一,牧原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建设,锻炼团队,第二,是希望生猪期货市场越来越好。

Q:为什么多年来一直保持初心?

A:是因为谋略、价值取向不同。我们的观念是:

第一,不把控制权让给别人。我们要看全价值谁更高,从种、料、养到售的全价值是多少,与公司价值相比,孰高孰低,或者说谁的成本低。农户养殖比我们好,公司有足够的人才、技术、资本平台来支撑,发挥农户精细管理、高度集中的价值,所以成本低,这是我们之前的优势。后来为了上市,发现控股有利润的时候能自己把住。第二,不逃避风险。一,不推卸责任;二,不转移风险;三,提前抑制隐患。所以我们前几年收手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Q:一季度保育和育肥阶段公司毛利和行业平均分别是多少?未来(今年、明年、后年)行业平均成本和我们的成本计划?

A:未来成本不确定,不做准确描述。我们整个生产成绩一季度保育在93%、94%的水平,育肥在91%左右,成本现在逐渐下降,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

关于周期问题,生产者利润是猪周期核心驱动因素,利润率决定进入退出,利润变化带来周期格局的变化。利润率反映利润和成本。

Q:智能化设备上马之后能带来的成本、收益效果是怎样的?

A:不管是养猪层面还是其他层面,数字化、智能化都是未来趋势。在养殖过程中,我们是奔着如何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来考虑的。在楼房猪舍方面,主要是疫情防控、智能饲喂、猪群健康的监测预警,从养猪的效果、管理层面都可以提供一些数据,提高我们的效率。成本方面,河南数字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是做起来先用,第二是提升效率,第三是降低成本,第四是进一步完善,现在还在投入阶段。

Q:第一,牧原股份对出栏2亿头的目标有多大信心?第二,市值管理方面,资本市场对牧原不了解、存在偏见,希望牧原能加强与市场的沟通。

A:偏见是机遇,不是困难,我们是要原则、要利润,不要面子。

Q:我们进一步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A: 要看利率市场变化,资本的多少,资金的能力。看两部分,一个需要看资金,这是实实在在的,看行情,看我们同行有的资本。成本能力有没有有优先性?成本优先,那么行。成本不能优先就不行。第二个就是发展要看能力。大家想让我把这个集团做大,又想要我稳着走,其实能力是有限的。

Q:前几年的畜牧业大会牧原都公开饲料配方,这也是一个家国情怀的表现。我们这个配方具备一个独特的低成本的竞争力。那其实也可以把它供应给一些友商或者广大的农民,有没有运用方式把这个家国情怀和经济效应可以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A:既然是情怀,他就没商业。我觉得饲料这个钱挣的总是不地道。我们对象是农民们,你怎么好意思这么有钱了,还去摸他的几分钱。我心里有一个很纠结的点。很多硕士博士,受高教育的人,去赚农民的钱了。我是不愿意的,会把良知和善良忘掉。因为这完全是信息不对等的,农民不懂配方不懂成本。其实现在农户明白了,养猪成本根本没这么高。我们不愿意当这样的人,我不想因为钱冲淡初心。

Q:牧原独特的育种体系非常有竞争力,
有没有可能把这个种猪更好的推销到市场上?

A: 种猪这件事,现在牧原的种猪今年大约两千万,明年大概能出来个3000-4000万母猪。如果这样下去,再加上中国很多企业自有母猪,那么我们中国种猪卡脖子因素就没有了。牧原的这个种猪方案。可以让全球种猪业的生产方式重新改变。特别是非洲猪瘟让很多养户明白一个道理,种猪本身不存在卡脖子。都是概念问题,农户都知道,农户最新的三月猪差不多了。1头母猪成本是1300元,1头母猪生10头猪,正常三元猪的产仔数要10头,每头分下来就是130元的成本。牧原现在的种猪是可以生11.5头,分摊下来1头猪113元的成本,只节省了17元,和现在养猪那么大的差价比什么都不算,所以种猪是概念问题不是实质问题。也没必要卖高种猪价格,牧原就这样改变这个一个时代

作者:基本面逻辑驱动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