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投资者是不是价值投资者?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我所知道的加拿大投资者中,投资者很多是跟着红利投资的。股息的投资方法说不上过时,至少听上去也是上上个世纪的事情,但是实际上由于税法的改变,在加拿大合资格的股息收入在税收上有的时候地位是最高的,(对于超低收入人士居然还能退税)尤其是对于很多的接近退休和退休的人士,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一种投资方法。

之前也介绍过投资加拿大的垄断企业,其实过去二十年的收益是超过了大盘的,股息投资不遑多让,Between 1977 and 2023, 高收益加拿大股票平均回报13.6%,加拿大大盘回报10.1%。 这里高收益指的是股息回报在前30%的公司。然而过去五年股息收入确低于大盘收入,同样的结果其实在美国从1940年以后就是如此,高股息股票跟大盘总体而言相同,类似的狗道策略(道琼斯中高股息的前排收入股票的混合策略),也是跟大盘没有明显的差距,如果算上税法的收益,其结果更加的难以说明,说起来可能加拿大的高股息策略在5年前的领先更是一个特例而不是尝试。

一个方面,古早时期投资就是为了股息,一个公司在获得盈利以后,在缴税和付出利息以后,在公司治理的角度上都会选择把多余现金分发出去。而我们公司总体而言也是鼓励投资中考虑股息和高自由现金流的企业。

另外一方面,曾经税法的改变使得对于公司来说,发股息更多变成了象征意义,除了税收以外,大多数持续高股息公司都集中在公用事业股票,高借在杠杆的企业,所以股息的追随者往往会陷入加息周期的双重打击中。同时这些企业一般而言都是极度成熟的企业,也意味着其增长会基本等同于通胀,具体在加拿大来说,更多的企业集中在银行和通信行业,而这些行业的垄断红利逐渐以及吃到了饱和,这些都可以部分解释红利策略面临的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更倾向于自有的企业以红利方式返回盈利,而持股企业回购来增加价值和灵活度。而腾讯通过回购可以更多的惠及港股通的持股者。

但是在跟随基金的策略的时候,似乎成长红利的策略在下跌保护上面进行的很好,而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这些公司在过去30年一直在增加股息,从未降低过,股息是一个表示其优秀现金流的表现;而其支付比率不高,对比起来相当健康,所以多余的现金流仍然可以用于支付研发和新的增长,以及部分低谷时期的回购;由于公司的股息支付政策,所以大部分公司都是成熟增长期的公司,所以资产负债表不会有巨大风险也不会过于激进的投资到增长。

通过精选分散化多个行业的高市值蓝筹股,这种策略在过去十几年的平均年化回报是15.8%,而且优秀的是单一滚动四个季度的最大回撤是0.9%。 也就是这种策略如果在高于一年或者三年的投资者中,可以作为定期,活期和债券的优秀的替代品了。其逻辑也很完整,是个不错的基础策略。

重新读《安全边际》这本书,你会发现价值投资者有各种方式去挣钱,而一个公司是不应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估值。而每个价值投资者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安全区,都会有一段时间会跑不赢市场,甚至账面亏钱的经历。 一方面,如果以市场作为唯一的标准,或迟或早你会用市场先生的脑袋影响你的判断,而跟随市场是永远打不赢市场的。 这也就是指数基金的特色-请参看拙作《人人都爱指数基金》。另外一方面,很多时候优秀的人都会更倾向于替别人管钱,而每个投资人对于亏损的容忍程度都会有所不同,所以投资者的噩梦就是在于漫漫长夜中迎来了投降点,死在了清晨之前。

所以价值投资其实还是相对容易的,你看到一个胖子不需要知道是100kg还是150kg,知道他胖就行了。难的是投资以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