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气势汹汹的华为,我对比亚迪的战略思考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4回复:222喜欢:39

随着华为,小米的确定下场造车,不管是车圈的还是数码圈的,纷纷感叹,对传统车企是降维打击。华为,作为所谓“高科技”公司中个头最大的那个,带来的压迫感确实很强,节奏也很快,那么类似$比亚迪(SZ002594)$ 这种制造业发家的企业应该如何打,我想说说我的思考。如此宏大的战略,我的想法必然是纸上谈兵,但对比亚迪的长期投资来说,我认为这样的思考是必要,且不断更新的。如果这是一场面对高维文明的战争,我觉得首先要明确战争的意义:

1、这场战争,消灭华为不是目的,消灭传统车企也不是目的,目的是让自身升维

互联网企业的下场,以及行业在这个时点的变革,对比亚迪来说,是危也是机。危在对手携技术大势而来,机在通过这种强度的对抗,学习,只要不死,比亚迪势必完成向高技术领域的跨界,比亚迪手机,比亚迪生态,可能都会在这个过程中打出来,到时,在数字领域,比亚迪将拥有自己的地盘,并拥有稳定的现金流供养更高水平的人才。

这一点,我相信船夫一定看的很清楚,但时间窗口可能很短。据一些内部的迪厂小伙伴说,竞争这个观念现在被提及的越来越多,说明内部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面对华为,不管将来被打的多惨,多疼,必须事实求是的承认对手的强大,也必须实事求是的从底层开始,一步步走出自己的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路线。而不能沉溺在机械制造的技术鱼池中,意识不到危险的到来。

这一点上,我认为比亚迪的宏观战略是清楚的,从这两年对计算机行业人才的储备,以及“以我为主”的智能化技术整合,以及不出卖放弃自己的车机系统,都能看到比亚迪在作着向智能化的转型。对比一些传统车企,比如$长城汽车(02333)$ 魏建军在互联网大会上的嘤嘤嘤,比亚迪已经领先了一个身位,而类似cc这样还在抱怨环境的车企,必将在一波波的拉扯中四分五裂,或沦为华系,米系殖民地。

2、比亚迪的战略思考

目前就我看到的情况,我觉得比亚迪的宏观战略可以归纳为:利润为本,人才为枪,立足国际,争霸国内,打持久战。这里我仔细解释一下。

(1)利润先行

不管一家企业有怎样宏大的战略,都必须有钱去实现。第一个阶段,就是搞钱,搞稳定的,大量的利润。利润的目的不是去随便搞并购,玩资本市场,或者剥离资产,中饱私囊的,是应该投向企业最最需要的地方,应对更加恶劣的未来。

2023,比亚迪将会在国内卖300万辆,赚足了利润,但国内市场能够提供未来3-5年持久稳定的利润吗?从2013的汽车行业惨烈的竞争来看,恐怕比较难,之前被吹上天的马斯克,面对国内的卷王,它的$特斯拉(TSLA)$ 正在逐步失去利润,失去竞争力。因此,必须有一个能够提供稳定利润的后方,就是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有一定门槛,要布局需要不小的前期投入,2013年的对国际市场的布局,能够为比亚迪提供相对较长的重要的时间窗口,2014出口的起势,将为比亚迪提供更充足的利润。所以,我的期望是,2014年起的3年,出口利润逐渐达到和国内相当的水平,支持国内惨烈的竞争,务必保住一定的占有率。

(2)储备人才

要完成自身的升级,本质还是靠人才,而人才要通过利润供养。一年没有100亿以上的利润,拿什么留住行业内的顶级人才?长期来看,有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做出什么高度的产品,华为在2008年就开始了在西电,西交大这种院校大规模吸纳人才,经历5年以上的沉淀后,才慢慢摆脱了低端的帽子,产品越做越高大上。

这两年,比亚迪在985的大规模招聘深得我心,这些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才是比亚迪的希望。大规模招聘后,可能还是要跟华为一样,走上狼性竞争的路,期间处理好可能出现的舆论事件,把战斗力强的人才筛选出来,同时通过一届届新鲜血液的补充,完成这段艰难的转型期。

(3)战争的两个阶段

我认为新能源行业的变革,可能会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卡拉米们的出清。燃油车企的衰落是肉眼可见的,而且可能很快就会加速,传统车企,还没能完成转型的,可能在1-2年的时间里被比亚迪的技术潮汐和华为的数字化潮汐拖垮,淘汰,或者沦为华系,米系的殖民地。同样,一些新势力,不能快速建立利润,扩大保有量,一样会被华为小米这样的高维文明干掉,李想的危机感是有道理的,这是存亡问题,不是亏损的问题。最后,谁能活下来,取决于谁能获取利润,储备人才,并开始数字化转型。一边是华为的智能化,一边是比亚迪的新技术,两个磨盘会在惨烈的第一阶段干掉大量的品牌。我预计照这个烈度可能2年内第一阶段就会尘埃落定。

第二阶段,就是抢地盘,口水战,划定行业格局。昨天我看了华为智界S7的发布会,这车咋样姑且不论,但在占领用户认知方面,华为做的的确到位,用于对比的竞品特斯拉,tycan被摩擦的体无完肤。可以预见如果何小鹏不认怂,那么12.1号问界m9的发布会上,很可能他和他的车会被重创。

手机圈已经经历过这个阶段的厮杀,华为小米都是很有经验的,营销部门如何配合制造热点,传播热点,配合热点买热搜,如何根据热点占领用户认知,这点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传统车企的营销部门还没有任何经验,魏建军李书福还在嘤嘤叫找水军黑比亚迪的时候,李想已经率先出来开团它们了。这不是挑衅,这是练兵,将来理想的营销口一定会遭遇同样的事,比亚迪的营销口一定会遭遇同样的事。

但可惜的是,老王宅心仁厚,为了给友商留条路,不愿做口舌之争。偌大一个比亚迪,能拿出来,在微博上说两句的只有一个赵长江,这么下去,将来跟米系,华系,甚至理系碰的时候,比亚迪的营销口,顶得住吗?今天李想能去开团多档dht,明天他喷你dm5.0的时候,如何应对?任由对手占领认知吗?我觉得吧,给友商的时间已经够多了,比亚迪今年压根没有上太大的强度,明年开始厮杀的时候,营销口的队伍真的得拉出来练练了,不然迟早吃大亏!

3、争取最广大用户的支持

华为有弱点吗?我认为是有的,华为没有上市,是一个封闭体系,因此华为收取的所有数据地租,只能激励它的员工们,不能分润用户。这一点,是我希望比亚迪的高层们能好好考虑的大问题。

比亚迪是上市公司,整个比亚迪集团的发展,都能通过股权反应出来。很多迪粉头子,都是从比亚迪的股东转换来的,比如向北,@痛快舒畅 @飘逸雪球 ,都是通过投资比亚迪,了解比亚迪,进一步成为比亚迪的铁粉的。我的意思不是说让迪子去做那市值管理的low事,而是,在比亚迪将来可预期的从传统制造业企业转型高技术企业的过程中,能够让你的员工,你的销售,甚至你的用户,分润到你的红利。将来如果转型成功,比亚迪开始收数据地租的时候,能否让你的员工,你的销售,你的用户分润红利。要知道,一个股东对公司的支持力度,比一个粉丝强太多了。

我说分润,比较俗气,如果上升到哲学高度,这叫做将数据地租的主体权力交给用户!是一次伟大的均田。在这一点上,我国建国前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我问了很多比亚迪的一线销售,和经销商,你们是比亚迪股东吗,没人是。如果股权都不能传递到一线员工那边,它们有什么内驱力学习新能源,卖好比亚迪的车?华为强就强在,员工全员持股,华为的每一次扩张,它们都能分享红利,所以华为的队伍战斗力极强,完全不需要依赖资本市场。

在这个层面,比亚迪股权向一线的传导还十分不到位。如果再进一步,如果比亚迪能建立股权向用户传导的机制,加上二级市场的定价,让用户也能实实在在的分享比亚迪的发展红利,让用户成为比亚迪的股东,监督分享比亚迪的发展,那比亚迪将完成一次比华为还要伟大的路线探索,比亚迪将获得最广泛用户的支持,车卖的越多,得到的支持就越大,比亚迪队伍的战斗力将上一个新的高度,比亚迪的基本盘将无比稳固,比亚迪的营销口碑将无人能敌。

说了很多,因为华为的起势的确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目前看李想对局面的认识是最到位的,仅这一点,我认为理想将来定不会简单倒下,甚至在强手如云的市场上具有一席之地。比亚迪的战略同样清晰,我认为大概率比亚迪将完成向数字领域的跨界,如果比亚迪能将股权向员工,向经销商,向一线销售,向用户传导,那么将具有根本性的制度优势,这才是抗击华系,米系,新势力的根本。

全部讨论

看了你的文章一言难尽,有很多赞同的地方,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简单说几点吧。一、不要过于拔高华为、小米造车的实力(虽然很强)和维度(做个服务嫁接都是高一等了?),渲染它们对传统行业的威胁(被渲染?)它们威胁的是新势力和一些新能源和智能化掉队的传统企业,它们冲不动比亚迪和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友商的基本盘。至于依据,我这两天的文章和讨论基本都在说这个,就不复述了。二,不要割裂、对立或者区隔技术(电动化?)和智能化,这是华为们想要的效果。智能化是建立在电动化基础上的,从属于前者,地位根本不对等,或者还不到做主的时候(虽然最近一阵声量很大)。再者,比亚迪难道是一个传统企业?比亚迪的智能化很弱吗?比亚迪的智能化一定打不过华为吗?三,你说的股权分配方案,我不置可否。就谈谈我的观点,很多都是以前的而且基本是一贯的。首先,股权集中的重要性。王传福把股权视为命根子,当年巴菲特要多买都不行。我认为比亚迪能发展到今天的最大前提是王传福对企业的绝对控制权(虽然没有绝对控股,但大家都知道一些关联关系)和一言堂。当年要是听了股东的就没有今天的汽车业务。我在与华为比较文章之二,谈了和华为全精英企业人才优势比较,比亚迪是上市公司,可以用股权去巩固住最核心的一群人才,这个社会还是精英带动的,比亚迪就是很好的例子。王传福在这一点上是不吝啬的,去年搞了个万人激励计划,应该已经落实下去了吧。接着谈,给用户,就不必了吧,买车的大部分都是天然的盟友,比亚迪一年几百万车主,以后上千万呢,得拆的多碎?也不是人人都喜欢股票(不能白给吧,羊毛出在羊身上)。还有就是一些迪粉头子,有些是大V。我也知道一些,影响力不小,作用基本都是正面的。难道这些人能取代比亚迪的营销部门?我之前也关注了几个,其中一个据说也是股东,当时海豚刚上市,他就谈海豚价格定高了,我听了立刻取关了。不论作为股东还是粉丝你有什么观点是你的自由,但公开传播就有问题了。这是一个认知水平的问题(不要觉得认识几个比亚迪内部的人就一定正确)。还有做媒体要尽量保持客观公正。我在网上经常发评论,大家知道经常上千字。就有网友说你应该做个专栏整理起来这样更好传播。我其实心里有数啊,我在网上大多数时候是以暴制暴,即使一些相对理性的,也不敢觉得就是正确的,最后只能发在论坛,知乎还有雪球等相对小的圈子讨论。我也只敢以一个普通粉丝自居(我觉得大环境更重要,更多的人支持才是基本盘)。难道买了车和股票的就比粉丝认识深刻准确?目前网上比亚迪这边的不管粉丝也好、还有一些大V们在这个极度混乱的舆论场里 ,虽然形象上毁誉参半(外界看法),但整体还是正面(我们这边认为)和可控的,但如果加上一些利益绑定,那比亚迪就要走传销公司的路子了吧。恐怕连传销公司都比不上,人家还有一套完整专业的话术传播。这边各有各的观点看法,传几下王传福要称帝都有人信了。这比华为那边还可怕(恶心!)比亚迪要是敢这么干,我立马放弃和反对。还有就是我一直坚持的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来干,互相不能取代的。比亚迪好歹是全球500强企业,员工也不是街上拉的,能力再差也不是外行随便踩的。最后就是个人原因,我朋友问过我,你这么喜欢比亚迪,为什么不加入。我说我爱好和工作是分的很清楚的,第一我不想活成我讨厌的样子,第二,距离产生美,我不想讨厌比亚迪(实际上我一个比亚迪的人都不认识,甚至就算有机会见王传福都不一定去)。
在这里简单给支持比亚迪的人三个建议,一、不要觉得比王传福聪明;二、不要觉得比比亚迪的几十万人聪明;三,不要觉得比国家(以后会包括国际)聪明。再加一个,一个散户要对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有点数。反正我在这里写文章发言就是当娱乐消遣,正确与否不是很重要,至于影响更没指望。其实成功比正确重要,如果能一直成功,管他是正确还是错误,随波逐流就行了。
最后写点对你可能不太喜欢的东西。你被华为影响太深了。你不懂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我也未必懂哈),你也不懂华为。第一华为不可复制,甚至学习都不行。华为是特殊时期,特殊的一群人在特殊需求(使命)下诞生和发展出来,没有可复制性,我想这个很多行业的企业都验证了。第二,华为不是中国企业的终极组织形式。华为的组织形式,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甚至连集体主义都算不上。华为是一群狼(不是不尊敬,看我历来文章,内部文化是, 我一般称为雇佣军)不是狗,大多数时候是中国这个还不算强壮的农民割自己的肉喂的。他现在的作用不可取代,他的地位无人能及。但当中国实现复兴后,华为就不是那个华为了。

说实话现在的玩法变了:如同下棋一样,在国内兑子换销量(王朝+海洋+),用差异化和出口来赢得利润(方程豹+仰望+出口),现在比亚迪有6张牌可打,即便兑换3个棋子,还有3个明显优势。

出海猜想和比亚迪目前一致,但对比亚迪的营销和股权激励不抱太大希望,老毛病了,屎糊脸上都不会擦一下的,但真把比亚迪惹毛了,他会直接下黑手,人狠话不多那种。
比亚迪内部感觉研发岗还是比较温和的,没华为那么狼性,属于上级安排任务,下级按步就班的感觉,剑指一方,蜂拥而上,很考验领头人的眼光和能力。
至于股权激励,以前老王大方,上市时分散了一堆股权,然后一帮没见识的老一代高管七七八八大多在50以下减完了,造成现在高管几乎没有持股的局面,然后年轻一代上位后也只能回购一点意思意思了。

第一,从当前车的技术含量看,比亚迪与华为系已经是2个世纪的差距,比亚迪现在还能喘气,只是因为现在才刚开始。第二,企业转型大多数都是失败的,这跟企业的人才分布有关系,尤其是转信息电子这种快速技术迭代领域,不要觉得华为为什么可以,华为是另类,做什么都可以。第三,5年后,比亚迪必然会沦为华为的代工厂,道理很简单,比亚迪转型大概率成功不了,只能认义父。

2023-11-10 18:05

好文,我也贡献了一辆d9一辆仰望,不知道船夫是否有这个思想觉悟,反正特斯拉,早期的蔚来,还有现在的塞里斯,理想都是通过二级市场股票增值带来粉丝收益增值带来的铁粉销售。

小米不能和华为并列,无论手机还是汽车

都这么高看遥遥领先和小米,汽车这块他们究竟遥遥邻先在哪里。不否认辅助驾驶的研发更靠前,这块我认为比亚迪很快可以追上。有更好的生态?汽车生态和手机生态没有可以比性,手机可以类比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用于通信,社交 ,支付,娱乐和获取信息,无处不在。汽车的智能化我觉得还是单一的交通工具的智能化。重点就在优化安全性和便捷性。重点还是辅助驾驶,其他功能的智能化可以类比客厅电视。

比亚迪我感觉难度在于 护城河被华为打破 其他车企跟进 竞争更激烈

2023-11-14 21:30

智能驾驶这一块,国内其他厂家想赶超华为基本是不可能。
因为这是华为最擅长的领域,每个公司有自己的擅长的领域,比亚迪在这一块没有优势。

2023-11-11 08:52

除了新能源车,未来5到10年,比亚迪有可能在高端芯片研发和生产上会成为爆点,现在10万,未来几年20万研发人员中有可能放三到五万人到芯片相关方面,只是现在的中美欧局势不能对外说。比亚迪半导体突然不谋求上市有可能和比亚迪这方面布局的原因。
因为所有核心部件$比亚迪(SZ002594)$ 是不可能将来被人卡脖子的。未来高端芯片在智能汽车中的作用相当于芯片之于手机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