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可以成为上市公司董秘(34)

发布于: 雪球转发:12回复:17喜欢:39
第十一章  IPO,董秘派的奇幻之旅!

        IPO,对董秘哥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经历过一次完整的IPO之行,董秘哥的职业人生才完整,不然总会显得有些遗憾和缺失,IPO与董秘关联度最高,以至于将两者划等号联系在一起。其实并非如此,董秘对企业的IPO的作用并非是决定性的,他是只这奇幻之旅的见证者、操作者和执行者,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企业本身和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的主导作用。

        不管董秘哥在这段奇幻之旅中起到什么作用,这都是一段值得回味的职业经历。不管你曾经经历过、传说过、探寻过,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经历过的来重温、传说过的来亲历、探寻过的来见证。

        随着“注册制”为首的新发行体制改革出台,市场化程度更高的IPO过程,将对企业和董秘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董秘在其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曾经有部分企业十分期盼市场化的上市发行方式的到来,以为“注册制”就能成为上市公司的娱乐场。其实不然,从上市到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违规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注册制”对企业的整体要求更高。未来的市场一会导入更严厉的监管方式和更高的股东选择权,还有更灵活、更方便、更高代价的退市渠道,“壳”资源不再是企业借此反复涅槃的法宝,企业反而会对是否选择上市、什么时间上市、在哪里上市、上市后的长远规划、上市运作的规范自觉性等,有更强烈的自我净化功能,市场化、法制化的维权手段的配套推出,也会让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维权意识进一步觉悟。所以,别对以为“注册制”就等于上市的天堂和乐园来临。

        每个曾经经历过IPO历程的人,能想起的关键词就是:熬夜、加班、争吵、大喜、大悲,还有一个词就是“荣大快印”。这只是一家速印公司,但在资本市场的投行人员中、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从业者中,甚至证监会工作人员中,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荣大快印的业务作到这个份上,不帮他打打广告都不行。这是一个非常奇葩的速印公司,将上市公司所有与需要经中国证监会审核的事项都必须经他之手,不经他之手,材料都不好意思报到证监会进行审核。他们对首发、定增(定向增发)、公增(公开增发)、配股、发债、重大资产重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等等事项,搞得滚瓜烂熟,一原几复(一本原件、多少本复印件)搞得清清楚楚,每个业务环节密切分工配合,谁接单、收款、电子件、扫描件、文件夹隔页、舌页制作、设计等,都形成流水线作业,有条不紊,可以说是人工流水线工作的典范,让那些天天设计内部流程的专家都自愧不如。最初从证监会边的一个快印打字复印店,到租赁整层写字楼,从三里河南三巷的“银岛商务楼”到木樨地,再到“日晟商务楼”,业务从北京拓展到上海、深圳,业务范围从快印、到酒店和财经公关,甚至都听说可以独立申请IPO了,不愧是“中国最牛打字复印店”。在中国证监会所在地——富凯大厦外,人群之中的黑色拉杆箱、荣大快速的“券商之家”白底红字塑料袋,已成为进入大楼的标准配置了。

        每次赶完材料,航班落地,直奔“荣大快速”,成了很多董秘记忆中的标准动作,所以说起IPO,就首先想到了它。但是,面临新的发行审核方式的变化,“荣大快速”该何去何从,还不得而知。

        打完了广告,回到我们的轨道和思路上来。现在说的材料印制的阶段,对IPO漫长之路来说,已经到了“最后一锤子买卖”的阶段了,这阶段相当于台上那一分钟,还有更多的工作在台下那十年功里。

        IPO,对企业而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会经历2至5年的辛苦努力,根据企业的成熟度,时间差异更是千差万别。不管未来发行体制如何变化,对企业长远发展和上市后新的考验来说,新压力的鞭策下,对企业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这要求不仅是监管压力,更是市场给企业的压力。那我们就从企业开始筹划IPO那一时刻说起。

        1、筹划期,奇幻旅程之初上路。

        不管出于什么动因,企业启动IPO之路,从不同目的、不同基础条件出发,最终都要汇合到同一条筹划、申报之路上。这条路,始终都有董秘们的身影,尽管有的企业出于谨慎考虑,没有及时聘请合适的董秘,但企业内总有一位高管会充当这一角色。

        (1)人人言“上市”,它究竟是个什么玩意?

        说的人多了,IPO就成了一件熟悉而又陌生的玩意。因为被一些所谓的专业人士不断强化而不断被异化,搞得很神圣一般,企业目标如果不朝着上市目标前进,搞得企业都不好意思提“战略”。

        不想在本文中谈论上市对于企业的各种优点,只想告诉你上市究竟是个什么玩意,企业自行斟酌加以判断。

        其实,上市对于企业而言,只是因为公开发行股票,而导致企业股东结构相对分散;只是因为有交易所这个交易市场,而导致企业股票的流通变得极其活跃,其他事项与上市不上市没有本质区别。比如信息披露、监管和资本运作等,不上市的企业也在做,只是披露方式、监管方式和资本运作的可行性等方面有些差异而已。

        上市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进行了一次向非特定股东的增资扩股行为(存量股份上市除外),就这么简单,所以不要觉得非常神秘。把企业经营好,并如实向全体股东进行披露,这就是所有企业的义务。因为引入了公开交易,这次增资扩股显得有些不同:

        第一、股份发行对象不同。日常增资扩股的股东都是既定的,不论是老股东增效、新伙伴加入还是风投机构的投资,都是讨价还价来确定价格;而上市行为中涉及的公开发行股票行为,是向交易所注册的股东发行,根据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竞价的过程。不管什么样的形式,它只是一次增资扩股行为。

        第二、股份定价机制不同。上条已经进行了描述,由于IPO过程中,通过价格发现机制和风险溢价机制,使企业股份价值对应的价格得到极大空间溢价。因为公司境内上市经监管机构的初选,和上市标的企业数量的供求关系,其价格被不理性地进行了更大空间的放大。

        第三、对公司的长远影响不同。IPO后,企业成为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标的,因为流动性极强,可以使企业有更多渠道的资本运作空间,对企业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企业的重组、兼并、收购、配股、增发等手段,可以让企业实现多次、持续而方便的融资。

        分析了半天,还是没看到上市行为和日常的增资扩股行为有本质的区别,上市只是把普通的增资行为的各种影响力和数值进行了数倍的放大。所以不必对上市这件事有太多畏惧心理,不过如此。

        但我们在资本市场的初级阶段太久,说到上市就是“圈钱”,类似概念太过根深蒂固,把许多优秀民企都带“沟”里去了。你看看老干妈: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给自己筑起了一道永久的保护伞——踏实经营、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并称“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所以一有政府人员跟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免谈!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旁人听起来倒是荡气回肠,但这些观念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吗?可能也只是在我国特殊的发展阶段才适合吧。

        不至于把上市的行为神化,也不至于邪恶化,冷静、客观地看待上市,也能冷静地看待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朝着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去前进,上市就成了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当“注册制”真正推行起来后,规范而有活力的公司要上市,就跟玩似的,跟市场进行公平的讨价还价,充分发挥起资本市场的估值定价功能,企业就可以上市了。

(未完待续)@东博老股民 @郭荆璞 @天天静心课 @坐关 @O_Livia @天天静心课 @6v1206 @投资小兵孟灿 @张亮midas @每天发现一个更好 @不明真相的群众 @sylvieluk @卢山林 @乐乐奶爸 @流水白菜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耐力投资 @920的牛

全部讨论

友联老羊2014-01-19 22:32

懂!不得不懂

唐宋_元明清2014-01-19 21:55

嗯嗯,你的眼光独到

唐宋_元明清2014-01-19 21:54

现在国企上市不用我们评论,你懂的,都有战略和政治高度的考虑

sailholder2014-01-19 16:25

本文最值錢的部分是:“老乾媽”反老千股的宣言““我坚决不上市,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有钱你就拿,把钱圈了,喊他来入股,到时候把钱吸走了,我来还债,我才不干呢。所以一有政府人员跟我谈上市,我跟他说:谈都不要谈!免谈!你问我要钱,我没得,要命一条”。”

友联老羊2014-01-19 15:02

过于白和过于黑的描绘上市,都是偏隅一方。您的描述应该是中性。
但是,从我自身实际经历过的很少很少相关事宜看,几乎全部的民企上市,其实都是某类行为。这就是老干妈说的“政府人员~~谈上市”

唐宋_元明清2014-01-18 18:25

把它搞神秘化是一条完整产业链

小猪爱乔治2014-01-18 17:42

您这么一点拨,我恍然大悟了。真相都是赤裸裸的啊!以至于大家都不愿意相信看到的真相,更愿意相信穿着华丽新衣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