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规则,当下的财富代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大家好,我是老陈,曾是一名在金融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做过VC、PE,做过A股、港股、美股上市,做过一级、二级,成绩还都马马虎虎过得去的金融从业人员。这个行业,离钱太近,离情太远,但依然还不乏一些保有初心的从业人士,大家秉着希望站着把钱赚了的理念,于是打算真诚分享,讲点真话。

作为分享的第一篇,我们就来简单说说港股通,这三个字基本是近两年港股圈子讨论最多的。2021年下半年开始,港股开启了一段漫长的寒冬。市场不好,散户打新不赚钱,企业发行也困难。

对散户投资者而言,打新从原来的打到就是赚到,发展到如今中签如中弹。2022年政策动荡还有口罩问题,市场差也就算了。熬到了2023,好不容易能快速好的方面都好了起来,但上半年新股一共29个,破发率高达50%。就算不破发,首日上涨超过2%的也仅有10个。涨幅不足,虽然没破发,但扣掉各种手续费后投资者还是亏的。打新胜率之低,富途评论区的哀声一片。

对上市企业而言,本就流动性稀缺的市场,外资和香港本土资金愈发保守,无奈纷纷选择缩量发行,甚至半年内出现了不止一单的关薄后又暂停发行的情况。然而,虽然破发屡见不鲜,但貌似不少新上市企业的股票在经历过短暂下跌后,便开始了一轮幅度不小的上涨,尤其集中在40-60亿发行市值的上市公司,很多均在几个月内的时间向着65-70亿甚至更高进发。

比如:2480.HK绿竹生物 $绿竹生物-B(02480)$

再比如:2415.HK梅斯健康$梅斯健康(02415)$

更夸张的:2天65亿2105.HK来凯生物$来凯医药-B(02105)$

均在6月30日拉进港股通市值范围

而这些趋势背后的逻辑在港股圈早已不是秘密,他们都和这个神秘力量---港股通相关。今天我们就来仔细拆解一下这背后的逻辑:

22年南下港股通成交额7.24万亿,22年香港市场整体成交额30.69万亿,南下资金,港股通占到市场交易额【23.5%】,港股通资金陆续争夺外资在香港定价权的趋势愈发明显。2022年四季度,股王腾讯一度跌破200元,当时席位左手边全是港股通的资金在撑,右边全是外资席位在卖。而这个现象在很多进了港股通的中小盘企业上更加明显,左右20档席位,70-80%都是港股通的。

对于中小企业去香港上市而言,缺少跨境影响力和知名度,没有明确国际对标,对于外资资金和香港本土资金在避险的市场情绪下,都是不被青睐的。而那些对于他们了解的长期投资人更多的是在内地,于是进入港股通则成为这些企业与内地投资者链接最切实可行的通道。

那么接下来问题来了

港股新上市的企业

如何能被纳入港股通呢?

港股通的纳入标准:

我们务求读者能直接精准的了解规则,因此我们引用的均为最佳的官方文件,以下资料详细参考了23年3月最新的

《上交所沪港通业务实施办法》

《深交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

为了便于非专业人群理解,整体通用纳入规则有两种大情形:

1:恒生综合指数的大中小型成分股,且不低于月末市值50亿

2:AH同时上市的H股

(这两种情形背后隐藏的很多对散户有帮助策略我们之后的文章或视频中会展开讲解)

对于大部分港股新上市的企业,情形2是不适用的,因此能否进入恒生综合指数便基本是能否进入港股通的核心。

接下来我们就看如何进恒生综合指数

以下文件参考恒生指数公披露的《指数编算总则》《恒生综合指数规则》23年版

总结如下:

1:必须入围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

2:市值在检讨期内市值从大到小排94%以内,96%以外的会被踢出

3:换手率指标

月换手率>0.05%,上市<6个月的需要每个月都通过,6-12个月的允许一次不通过,对于上市满12个月以上的,允许2次不通过,最近6个月只允许一次不通过

以下图为指数细则/总则参考截图

说到这里,你们都学会了么?

国内投资者数量的众多,香港总人口才700w,热门票牛市打新人群在150w左右,根据SFC统计22年港股股民也就一共465w人,但香港机构8成,散户2成,而a股是典型的8成散户,2成机构,因此天然a股的流动性和交投换手率活跃,因此企业进入港股通,引得国内投资者入场,能极大地提高成交和换手率。而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开通港股通投资者的数量已经超过100万,这些都是可以南下购买港股通标的的投资者,内地市场有充分的用户基数和较强的购买力

获得港股通的地位,对上市企业而言能极大地提高了股票的成交量,打开了对接内地众多公募、私募、及散户投资者的通路。同时,和这些资金的沟通本就对内地赴港上市企业成本更低,因此对越来越多的港股上市企业,能否进入港股通便成了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也成为走向星辰大海的第一个桥梁。

去年有记者采访中信证券相关人表示,随着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不断完善,参与投资港股市场的客户越来越多。去年11月起,港股通交易量有回升趋势,开户量环比有明显增长。

“2022年11月,公司港股通开户数较2022年10月增长142%,较2022年1至10月的月度平均开户数增长67.4%。”华林证券告诉记者。港股赚钱效应也使投资者咨询热情“升温”。

广发证券表示,自去年11月以来,港股通相关咨询量较之前相同时段增加约40%。

平安证券表示,去年11月、12月开户数量较9月、10月均有70%增长,但和去年6月、7月、8月基本持平。可以见得越来越多的人在开通港股通账户。

对很多新上市企业而言,越早进入港股通自然是越“容易”的(毕竟大部分企业解禁永远那么吓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前文数个案例的共性。

进入港股通最核心的两个指标便是:市值【月底】,以及换手率【成交量】。这两个指标即为当下市场中中小盘的港股上市企业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也隐藏着属于港股散户投资者的次新股时代的财富密码。

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

【关注老陈不迷路, 正大光明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