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3
$爱康国宾(KANG)$ @张黎刚  @爱康国宾官方帐号

等那不来也没关系的传染病

体检老外叫pretentive healthcare,从不多的资料上看,日本是国家出钱,全民覆盖,美国主要是保险公司为投保人士免费提供,估计是保险公司为节省未来医疗支出做出的理性安排。似乎找不到对应的国际公司,坏处可能是老外认知程度不高,好处是若业绩能持续增长估值没有可比的上限。中国不可能走日本的路子,由保险公司出钱暂时还没看到端倪,要不平安健康险干脆把爱康收编了,也算趟条新路。

国内体检市场的容量足够大,不存在美年大健康打垮爱康的担忧,不过市值600亿的美年轻轻松松融几十亿,在铺点和并购上容易形成优势,泡沫的好处啊。 两次去体检体验还不错,至少比在大医院跑各个诊室要强很多,重新认识什么叫医疗服务。私营体检机构从公立医院抢夺客户的故事还在,相信这也是驱动多往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不过市场已充分认识,短期内超预期可能性有限,因此市场对上一季度销售增速同比43%,Non-GAAP增速69%的业绩完全免疫。个人以为在客单价的提高、高端客户和非机团客户上有大把潜力可挖。

个性化、有针对性和高端的检查项目需要加强,我作为一个不是新入职的成年人,体检还要测听力,验视力,验色盲,量身高就是浪费时间了,倒不如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安排和保健大夫聊一聊,根据年龄、自身和家族病史和生活习惯推荐一些针对性的检测项目。无耻一点可以像发廊卖会员卡一样,推一些高端的CT检查之类的,不过这也不算缺德,毕竟排查对于某些早期癌症,高端CT要有效得多。其实我相信很多上有老下有小的职场精英都想定期排除身体中的地雷风险,不过念一起就忘了,好不容易把人拉到了体检的场所,应该充分利用机会,利己利人。

高端体检是个不错的生意,爱康相关的几个收购和架子搭得都不错,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可能难就难宣导定期体检的认识和习惯上,不知道爱康是否已与私人银行等高端渠道的合作推广,其实现代健康讲座应该比一味的中医养生和红酒鉴赏更能拉近与客户的关系。另一个增长点可以是基因测序,1000美元一次的价格,设备买来就可商用,爱康应有所动作了。

零售业务和病毒式营销还待提高,我国17%的体检覆盖率之下,边际需求增量更可能来自于小企业、个体户、“创业群体”或者是公费体检职工的家属,而不是深耕过八遍的500强。爱康可以试试使用类似UBER一样的优惠券,体验券,凡是集团客户体检后可以申请几个亲人体检优惠,把优惠券、体验券的使用时间放在淡季还可利用闲置产能,关键是让客户形成体检习惯。其实这些都不难做,可能关键还是跑惯了大公司,习惯了塞回扣拉生意的销售队伍愿不愿意改变习惯,投入资源去干的问题。

爱康网站的别扭程度堪称奇葩,而且是一个不会与时俱进的奇葩。订单号,卡号等等几个号码把人都绕晕了,基本上就是A数据库读不了B数据库的低级错误。想点一个主页上癌症排查套餐的链接,结果是无此套餐。试用一下量身定制套餐,结果回答几个问题后就直接推荐了660套餐,连个自助增加项目的选项都不带。爱康体检宝的APP在百度分发平台上竟然没有一个星和一个评价都没有。连WEB1.0的玩意都没弄好,张总关于移动互联网O2O、整合电子医疗信息系统的调调就显得如此苍白。传闻马教主早年还以自己IT白痴的理解不断试用淘宝网,张总敬请参照执行,另外也该考虑换个CIO了,不要玷污了张总IT出身的名声。

美年+27%的慈铭=10个爱康,假设美年达到2018年5亿元净利润的业绩承诺,目前市值对应2018年120倍市盈率,的确A股专治不服。至于会不会A股的泡沫提携一下爱康,或者爱康也搞个私有化回归,那只能自求多福安心祈祷了。爱康还可以勉强算是个熊市估值吧,14年大约30倍的Non-GAAP(不知道1Q15季节性亏损有多大)对应过去3年50%的净利增速算可以接受,至少我没有找到前景大而价格还算合适的标的(如有,敬请留言)。因为爱康持续别扭的网站不敢下重注,拿着个小仓位一边等爱康的自然增长和改进,一边等爱康会不会感染上A股泡沫传染病。

全部讨论

2015-05-26 19:00

同看好爱康。张黎刚对医疗行业的理解还是很深刻的,那就是走高端,赚有钱人的钱。穷人医疗只能政府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