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如何看待4月的金融数据?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2024年4月新增社融规模为-1987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7300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规模为-3.92万亿元,社融、M1、M2同比增速分别为8.3%、-1.4%、7.2%,分别较上月下滑0.4、2.5、1.1个百分点。从几项主要指标的表现来看,4月的金融数据出现了加速走弱的迹象,其中单月新增社融更是创下了历史新低,且这也是有统计以来第二次单月新增社融为负。从分项数据来看,九方金融研究所宏观团队认为4月的金融数据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首先,M1增速转负,目前已处于历史次低水平。4月M1同比增速大幅下滑2.5个百分点至-1.4%,是有统计以来第二次转负,上一次则是2022年1月(1.9%)。考虑到2022年1月受到了春节错位的影响,4月M1同比增速的转负明显更加值得关注。从定义上来看,M1主要反映了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的变化情况,4月M1增速转负,环比也减少了约2.57万亿,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居民加杠杆意愿不高,从居民部门流向企业部门的资金规模减少;二是,随着存款利率的持续下滑,企业部门也出现了提前还款的现象;三是,季末跨月后,企业资金从存款回流至理财等资管产品。

社融、M2增速均创下历史新低,实体经济信贷扩张明显放缓。4月社融、M2增速均创下了有统计以来新低,反映出当前实体经济对于信贷的需求正在下滑,“资产荒”的现象仍在延续。此外,金融数据核算方式调整导致的数据“挤水分”也带来了一定的扰动。

其次,新增社融规模历史第二次转负,主要分项相比去年同期均少增。4月新增社融为-1987亿元,创下了有统计以来新低,而这也是历史上第二次单月新增社融为负。相比于去年同期,社融中主要的分项均出现了一定的下滑。表内方面,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306亿元,不仅低于去年同期的4431亿元,较2022年4月也差了约300亿元;表外方面,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表现去去年同期相近,但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减少了4486亿元,降幅为历史同期之最,这一现象可能反映出此前银行“冲规模”的行为较多,透支了一定的信贷需求;直接融资方面,4月企业债、股票、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分别为493、186、-984亿元,可以发现政府债发行节奏对社融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过,4月企业债融资较去年同期也减少了2447亿元,相比于2022年4月更是大幅下滑,说明当前企业直接融资意愿和渠道都较为有限。

再次,贷款方面总量相对平稳,但结构不佳。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300亿元,表现甚至好于去年同期的7188亿元,这可能算是金融数据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了。不过从结构上来看,4月企业票据融资达到了8381亿元,而居民部门短期、中长期贷款分别新增了-3518、-1666亿元,而这均创下了历史同期新低,居民部门的“去杠杆”行为仍在继续。企业方面,除了票据融资外,企业短期贷款新增-4100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4100亿元,均明显不及去年同期,企业部门的内生信贷需求也偏弱。

4月金融数据不及预期,背后是内外两方面因素共振所致。一来,当前经济修复的速度偏低,叠加经济转型过程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导致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出现了持续的下滑;二来,季末跨月后信贷本就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在以上两个原因的共同影响下,4月新增社融转负,且M1、M2增速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受此影响,短期内市场的波动或将放大。

展望后续,政府债的加速发行可能会明显推升社融,但中长期内“资产荒”现象能否得到解决,仍有赖于政策的加码。从4月社融的结构来看,政府债净融资为负是重要拖累,而后续政府债的加快发行会明显改善这一点。不过从中长期来看,“资产荒”现象明显缓解需要财政政策发力带动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融资意愿回暖,因此,后续新增政策的力度仍是决定信贷扩张速度最重要的因素。

免责声明:本报告由李枭剑(登记编号:A0740123050026)进行撰写,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交易品种的买卖指令或买卖出价,投资者应自主进行投资决策,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或作者无关,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和作者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