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白酒股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124回复:984喜欢:333

既然是投资论坛,我简单聊几句对白酒行业的个人观点,对事不对人,不喜勿喷。

我不认为这么几句闲谈就能影响到白酒粉的什么利益,我还没这么狂妄自大,我随口一说,不喜欢听的拉黑我,有不同看法可以跟帖大家聊,有话说话,有话好好说,出言不逊者一律删除拉黑。

———

白酒股不管现在已经跌了的还是那些还没怎么跌的,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一个是疫情前后这几年的增速看起来就不太合理,以后还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不断这样增长?
我不信。
另外一个就是如果真正被喝掉的数量一直少于每年的产量,库存能无限制地增长?存酒不需要占用资金的吗?
我不信。
最后就是这么高的毛利,厂家、渠道以及藏家手上的库存当还处在“越存越香”、 “越存越贵”的共识下时,提价和增加库存都是加分项,而且这样的逻辑会不断自我强化。
但是一旦上边所说的库存超过临界值,或者逻辑被证伪,变成了“越存越不香”、 “越存越便宜”时,高库存的反噬马上就会来了,那就要比拼谁跑得快了。
问题是,雪山上的积雪能积那么厚,可能需要经年累月之功,但不可能越积越厚却不发生雪崩,什么时候雪崩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旦发生了雪崩,那就是几分钟的事情,不能以为自己跑得比别人快就一定能逃脱。。。
所以现在这个阶段别说还没到估值合理区间,到了我也是不会去关注白酒的,除非出现极度低估,那才看看。。。
———
问:我不喝酒,但我知道存茅台酒的人确实很多。
这就和你也存了不少茶叶和陈皮是一样的。
你为什么存了大量的不同年份的茶和陈皮?是想总能喝到老茶嘛。你会因为普洱茶和陈皮价格跌了,就把自己家的存货拿到市场上和中茶一起降价抛售吗?不会,你是自己喝的。
中茶如果上市,你会因为他每年产的茶多于被喝掉的,就觉得茶叶积压总要雪崩?
———
答:像我这种不靠存茶赚钱的人其实是很少数。
我之前喝茶的贴也聊过了,我在05年普洱价格开始被炒高之前就已经意识到好茶价格后边肯定会被炒高,而我当时是不太屑于去赚这种钱的,我只是个人爱好,我存茶和存新会陈皮是因为我懂分辨什么是好茶和好陈皮,还知道该怎么存能越存越香嘛,我主要是不想以后花高价去买不知真假的所谓老茶和老陈皮,我自己存知根知底,存够年份后自用或送亲戚朋友都是很合适的,并不是存来等升值再卖的,所以我可以无视市场价格的涨跌。
但有很多人存普洱,就是冲着“越存越香、越存越贵”去的,所以普洱才会在07年发生崩盘,其后又多次崩盘,很多炒家血本无归,前些天不是又闹出了“金融茶”的闹剧嘛,有“金融茶”,那有没有“金融酒”呢?
太阳底下就没有新鲜事。。。
时尚和流向趋势是说变就变的,是不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种东西其实并没啥好争辩的。
说白了,茅台这类高度白酒也就这一百年最多几百年的历史,大部分就是近几十年商业包装后的产物,比它更有历史积淀的一些其它白酒,早都不知去哪儿了,白酒硬要攀附上几千年的酒文化那就更是自欺欺人了,白酒的情况和普洱茶及以前各式各样炒作的包装、手法、套路有很多相似之处,炒糊了之后往往就是一地鸡毛。
现在有人觉得茅台是好酒好喝,那是他觉得,我还觉得茅台特别难喝呢,但这些都会随着我们这代人逝去,以后年青一代成长起来,会不会还觉得高度白酒好喝,我们说了不算,所以也别扯什么永续经营。
至于白酒通过外销去占领世界市场?我觉得那就有点一厢情愿了。
文化基因本来就不同,比如高度白酒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好像是广东一款很多人不知道的“九江双蒸”,这是一款香型简单的白酒,500ml一瓶也就卖十来块钱。。。
儒家文化圈里,日本人爱不爱喝茅台酒我不知道,我知道韩国人爱喝他们自己国产的烧酒Jinro,这也是去年世界销量最大的烈酒。其它量大的就是各种伏特加被拿来做基酒 ,因为它没有自己奇怪的香型。
连日韩这种服从文化强烈的国家,如果中国白酒都没多大市场,那些崇尚自由个性的歪果仁会喜欢这种香味复杂的中国白酒?
我不信。
至于走奢侈品路线,那也存在问题,奢侈品之所以是奢侈品能卖高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稀缺性,那就需要成为一个小众的市场,而白酒股前边这些年的业绩有多少是基于产销量的增长取得的?产销量不断增长的产品何来的什么稀缺性?
如果需要厂家通过控产来应对市场的萎缩,那维持当前业绩的基础还存在吗?维持高增长的逻辑还存在吗?如果当前的业绩出现倒退,将来持续高增长的逻辑被证伪,那拿什么为依据去线性外推给这么高的估值?
老手往往死于抄底,如果杀完估值后再杀逻辑,那就应了那句“熊市不言底”的股谚了。
对于股价的变化,行情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不是谁预测出来的,所以我一般都是不预测只应对的。
但对于泸州老窖后边会不会很快就破前低见到150元,我拍脑袋倒是觉得还是很有可能的,因为现在的市场状况有目共睹,我看不到趋势上有什么变化。。。
现在的股价离150元也就十来个点,并没有多大的缓冲空间,当初涨上去时有多少正反馈,上涨的逻辑如何地去自我加强,那现在就有多少反噬。
如果没有很强的外力打破当前不利的趋势,按照墨菲定律,那不想出现的坏结果就一定会出现,过程中越是出小利好或越是有反弹,那后边就越跌得深。。。
我就先说这些吧,如果不是几位熟悉的球友问,我是懒得主动去聊这种话题的,白酒股的涨跌我现在不关注。。。

精彩讨论

闯关东了吧2023-12-15 09:03

5年之内不会买一分钱白酒,哪怕是MT,因为我无法接受疫情期间白酒业绩雷打不动20%-30%的增长。同样的道理,我短期也不会买那几个不受降价影响的焦煤股,哪怕它涨到天上去也与我无关,我只赚我认知内的钱,这就足够我赚了!

夏虫不可语冰-2023-12-17 19:36

这还真的不至于,哈哈。
隔行如隔山没错,但要说搞懂一个行业,那就看你指的“懂”是到哪个程度了。
趁等吃饭前的空闲,我简单说两句,能说多少就多少,也不想长篇大论地展开。。。
所谓懂的第一阶段,应该是初步懂,相当于看山是山:你至少知道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对下边的基本问题已经清楚:
为什么会有这个行业?它的利润来自哪里?它需要干些什么才能得到这个利润?它的成本和价格会受到什么影响?行业的发展阶段如何?是发展期、稳定期还是衰退期?行业的内部状况如何?例如行业老大是谁?行业标杆是谁?它们在行业内的话语权有多大?行业集中度如何?行业内的行话或术语都是啥意思?
懂的第二阶段,应该是真懂了,和行业内的专家、高层可以平等交流聊天,不仅能分辨出对方说的大概是几成真几成假。懂到这个程度就相当于到了看山不是山的阶段了。
懂的第三阶段,那就是精通了。
那就不仅要懂这个行业的细节,和这个行业有关联的行业也要初步懂,知道这个行业的问题在哪,出路在哪,能指点这个行业的业内专家。
现在回到你原来的问题,不同的人要走到第三阶段,需要的时间当然不同。
但问题是,如果我不是干这行的,我为啥要走到第三阶段?
如果我觉得这个行业没有投资价值,哪连第一阶段都不需要走完,浪费时间。
如果觉得这个行业很大机会,哪我觉得应该努力去到第二阶段。。。
每个人的眼观见识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我在自己的专业是第三阶段,容易触类旁通,搞懂新的东西我不用一周,半年能走到第二阶段的中后期,如果只是懂到这个程度,比当初读四年本科那容易多了不是?

闯关东了吧2023-12-15 08:53

各自为自己的认知买单吧,还是那句话:成年人的世界只能悟,不能渡!

HIS19632023-12-15 12:59

我很好奇现在喝贵州茅台酒的人,尤其是这样存贵州茅台酒喝的人有多少,今后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我赌越来越少,但是我也不能排除贵州茅台酒会和爱马士劳力士一样,一直是富人们的奢侈品,一直高高在上。

夏虫不可语冰-2023-12-15 12:08

没有误会。。。
这两种东西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
拿茶叶来说吧,耐存放的主要也就那几种黑茶类的,以及发酵程度高的个别红茶铁观音。。。
普洱生茶寒凉,类似绿茶,存成老茶后茶性温和,可以说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茶,存茶过程中茶叶不同转化阶段有不同的品饮乐趣,而我喝不同年份的茅台,口感差别还真没这么大,盲喝很多人都喝不出区别。。。
这两者有个相同的地方,就是后来被人为刻意赋予了“金融属性”。
因为外部资金进入后,商业宣传“越存越香、越存越贵”,“随着时间推移可以保值增值”之类的话术一时难以证伪,早期参与其中的人会自觉不自觉进行宣传。。。
回到你刚刚的问题,普洱茶炒作前就是个普通茶叶之一,当初也是一些人存茶自用,等发现它的金融属性后各路资本开始介入,然后各种概念就层出不穷了,当年生产的新茶很多就流入了厂家茶商藏家的仓库而不是喝茶人的肚子,现在据说东莞存茶就有几十万吨,但当初的存茶单价低,成本相对也低,需要消耗的资金比每年存茅台低多了,但据说仅仅一个东莞就沉淀了一千亿以上的资金,如果消费量不够,茶价涨幅跟不上通胀,那其实就是亏的。。。

全部讨论

【茅台,已到了更年期,量和价之间内分泌严重失调】
首先,支撑茅台 2 万亿市值的,是茅台能不断提价,同时不断扩产。
茅台,应该是奢侈品。因为单价很高。消费人群小众。
茅台,又不像奢侈品。因为它不断扩产。
全球,任何一个奢侈品,都没法在同一个销售地区,长周期不断扩大销售量。
任何一个产品,要扩产,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不断拓展新的市场(茅台只在国内销售)
2,不断提高每个客户的消费量(每个人喝白酒的频次不能无限提高)
3,不断扩大消费人群(随着消费人群下移,奢侈品的品牌会崩塌)
目前,小瓶茅台已经开始出现在街边的大排档桌上。茅台离品牌崩塌,还有多远?
那么,茅台,是怎么做到既不断提价,又不断扩产呢?
出路,只有一个。。。
那就是,茅台的金融属性,
那就是,陈年茅台的藏品会自然增值。
茅台,到底是个啥?
1,茅台,不是消费品。因为绝大部分茅台酒不是被掏钱买茅台的人喝下的。
2,茅台,有部分社交属性。掏钱买茅台酒的人,有不少是为了宴请别人一起喝酒。
3,茅台,核心价值是礼品。大部分茅台是被收礼的权贵们整箱整箱收藏起来了。
这就完美解释了,买整箱茅台的单瓶价格,比单买一瓶更贵。
首先,权贵收藏的茅台自己没有花钱。
其次,权贵每年收到的礼品茅台实在是喝不完。
所以,只能把茅台收藏起来。
每年,茅台藏品的堰塞湖水线越来越高。
为了,不至于堰塞湖冲破堤坝,
于是,有个诡异的故事,叫做陈年茅台的自然增值。
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任何一种大规模量产的产品,如果有人极力鼓吹所谓的自带的金融属性,
那么,长周期看,必然是个庞氏骗局。
$贵州茅台(SH600519)$ $五粮液(SZ000858)$ $泸州老窖(SZ000568)$

好文!补充点国外的个人所见,发达国家基本都去过,其中几个呆过较长时间。日本人基本不喝中国白酒,更多喝的是清酒,烈酒是日本烧酒和威士忌;欧美国家更少,烈酒基本上是威士忌、白兰地以及伏特加。认识的一些熟悉中国的欧美人,交往时最多也就是花雕类的黄酒。

先说结论,拉黑我吧。因为我说的你一定不爱听。教授,你是教语文的吗?这么长一篇文章,只有3个数字:05年、500ml和150元。我高中同学教语文的,炒股水平极差,因为太感性了

各自为自己的认知买单吧,还是那句话:成年人的世界只能悟,不能渡!

隔行如隔山。搞懂一个行业、一家公司比读个本科难多了。读书有课本,照学就是。而懂个行业,太难了。认知、信息、国运、误导......

2023-12-19 15:08

茅台酒,和陈皮、生普、红木家具、君子兰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茅台酒有品牌,只有茅台公司可以生产,量是有限的,而陈皮,生普,红木家具,君子兰,没有品牌上,理论上谁都可以生产,当成为金融产品时,由于供给端没有约束,供给会大量增加,但茅台不会,每年的量都是有限的。

2023-12-15 09:53

学习了,自带金融属性的产品,正反馈和负反馈一样的惊人,这一点,深有同感

教授说的,从定性上是对的,但定量上,则不一定是那么回事。
1、2022年的白酒总产量671万吨,18家上市公司总销量是140.7吨,占比为21%。排除在非上市公司如习酒郎酒剑南春等, 也就是说至少50%的白酒市场可以卷。
2、这140万吨里,其中顺鑫+洋河+汾酒=49.5+19.5+17.7=76.7,超过以上上市公司销量的一半,而顺鑫的牛栏山二锅头和汾酒玻汾都是低端酒,实际中高端酒才多少? 试问这些喝低端白酒的人,如果消费的起,会不会往上升级喝好酒,从低端到中端到高端?如同开夏利车的人,会不会想开丰田,再往上想不想开开BBA。 喝酒的人是变少了,但喝好酒的,可能变多了。
现在白酒的问题库存大,经销商渠道薄,说到底还是因为经济不景气,收入预期差等外在因素引起的,只要这些因素好转,中高端白酒还是要迎来生机的,只是时间不确定,看上面的怎么破局,经济不好,各行各业都好不了,白酒也无法独善其身。
说到底,白酒是缩量的行业,但对中高端不是。

本人不喝酒,直系亲属也没有喝酒的,逢年过节家族聚餐只有饮料,啤酒都没人喝!本人讨厌喝酒,我也不准子女们喝酒!

简单总结了UP主的看空理由:
1、疫情三年,白酒终端消费减少,白酒企业仍然维持高增长,未来不可持续;
2、终端消费量少于白酒产量,白酒企业一再给经销商压货,不可能一直压货;
3、白酒的金融属性终有雪崩的一天,雪崩的越晚,灾难越大;
4、现在喝酒的老年人终将逝去,而年轻人不喝酒;
5、白酒出口没机会。
股市就是互道SB的地方,各自为自己的认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