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原股份2023年度报告点评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11喜欢:26

雪球讨论牧原的越来越少了,之前的大V基本不发言了,发言的都是一些新面孔。相信牧原的都根植在心里,财报都不想看一眼,信息很透明、平时关注一下都知道结果,不会有惊喜,更不会有惊吓。模式也相当的清晰,优劣势也都一目了然,未来五年发到什么结果、未来五年的利润、现金流都可以估算,从五年的角度来看,他是除茅台以外少数可以估算利润和现金流的企业,一年的猪价是不可预测的,一个周期能赚多少钱确是可以预测的。

本人持有50%仓位的牧原,下面的观点很多存在偏见。

一、改聘会计师事务所

2023年会计师由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改聘为四大会计师的毕马威华振,审计费由615万元增加至1550万元。改聘的原因我觉得有两个,一个是当时牧原要在国外上市,要找个国际化的会计师事务所,四大当然是比较好的选择;第二个当然是请毕马威做个背书,财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再有人说财报造假,不是蠢就是坏了。当然对于牧原来说每年多1000万的审计费用也没有造成太大的负担,这样可以大大减轻造假风波带来的舆情损失,这样是不是可以减少公司的风险管理呢,变相减小公司负担。秦英林有担当,身正不怕影子歪、清者自清。

都说牧原是大V的坟场,现在就是判刑的时候。很多人不懂没有关系,不要在不研究的时候乱评论,拿自己的业余挑战别人的专业,看着都是小丑,包括我曾经尊重的几个大V。

二、牧原不再低调,开始出击

牧原到底有什么优势,为什么别人都学不来的,观点有很多。成本的降低是有几十上百个优势积累的,成本是只结果。在秦英林的专注、进击力、猪舍、育种、二元回交基础上,这次再说两点。

(一)研发投入

2023年牧原研发费用16.6亿元,较2022年增加5.2亿元,研发人员6700人。16.6亿元的研发费用、6700人的研发人员是什么概念,牧原可是一个农业公司,有多少科技公司的研发费用超过牧原,中国医疗器械的扛把子迈瑞医疗,估值3500亿元、收入350亿元,研发费用也只有30多亿元,研发人员4000人。牧原的研发人员都赶上了很多养猪企业的全部员工,研发费用都赶上他们收入了,都是养猪的,这能比么?牧原的养猪已经到了工业时代,其他的养猪还是手工作坊,四面墙、一个棚说的是手工作坊养猪,牧原的猪住的环境比大部分人的房子都好。

投入那么多研发费用有效果么,我们非内部人员只能通过观察,其中一个结果就是成本比别人低,当然成本低有很多原因,不能只归因到研发。另外一个就是养猪的人员,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牧原的出栏分别是4000万头、6100万头、6400万头,员工分别为13.8万人、14.0万人和13.1万人,而且这三年来,屠宰业务人员大幅增加,估计2023年预计有10000人是屠宰相关,实际养猪及管理人员只有12万人。这个就是研发投入导致的技术力量,7000万的出栏,理想情况对应养猪人员是9万人,管理人员和研发人员、销售人员约为1万人,也就是说还可以减少2万人,或者说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这些人员可以养8500万头。考虑到屠宰业务不断增加人员及销售,牧原出栏1亿头的时候人员大概是16万人。这些都是研发费用投入的结果,也是成本下降的结果,也是牧原和别的养猪企业成本拉大的重要原因。

牧原不是在跟别的养猪企业在比拼,而是跟自己在比拼,下一个牧原是谁,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没看到。

(二)低豆日粮

牧原在2023年年报里面大肆的宣传自己的低豆日粮,最近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采访秦英林,重点也介绍了低豆日粮和人工合成氨基酸。这个不知能降低大豆使用量,减低成本,而是与国家的战略相一致的,牧原是为国家的战略做出了重大贡献的。18亿亩耕地红线的意义,是多么重大未必有多少人理解,好不夸张的说,虽然你是中产阶级但是你只能住100平的房子、而没有住别墅与18亿亩耕地是息息相关的,这里就不深入说了。

有了这个贡献,在行政去化的时候,国家会让牧原去化,怕是疯了。牧原在下一盘大棋,利润只是这盘大棋的结果,超越利润的追求才是令人尊敬的企业,牧原正在这么做,而且马上成功了。能够理解牧原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的公司,说他造假的人,不用看财报,理都不理他。我们反过来再看一下新希望、正邦、天邦,现在的新五丰,他们的追求是什么。

三、财报关注的事项

(一)屠宰业务

屠宰业务收入217亿元,毛利率0.16%,大概毛利率为2%的时候能够盈亏平衡,也就是亏损约为4亿元,再考虑前置投入成本,亏损可能约为6亿元。建成的产能是2900万头/年,屠宰量是1300万头,使用率是46%。当使用率达到40-50%,应该是达到了盈亏平衡的,可能跟现在主要卖白条有关,这个要继续观察。2024年屠宰量会增加,但产能还会继续增加,也基本赚不了什么钱,毛利率达到3%,收入300亿元,能赚2-5亿元就不错了。

库存商品减值4300万元,很可能是冻肉,牧原很少做冻肉的,希望未来牧原不要赌行情,按照需求做屠宰。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和能繁母猪

2023Q3和2023年末、2024Q1生产性生物资产分别为78.1亿元、93.2亿元和106.4亿元,能繁母猪分别为300.9万头、312.9万头、314.2万头。2024年Q1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较2023年底增加了14.2%,但是能繁几乎没增加。

一是能繁母猪更新的较快,能繁母猪是要计提折旧,随着猪龄越大,能繁母猪的账面价值越小,如果不太好的母猪在生一胎就退役,会导致新补充的母猪账面价值越高。这种更换可以发挥母猪的最大性能,反应到生产成绩上就是PSY和MSY提升,最终表现为成本降低。这种适合在猪周期低估时调节,能繁母猪相对价值较低,更换更好的代价最小。缺母猪的时候,这些差一点的能繁母猪也能用。

二是后备母猪大幅增加,生产性生物资产包括后备母猪、能繁母猪和种公猪,上面已经表面能繁变化很小,种公猪也基本不会增加,那么就是后备母猪增加了。最近也可以看到牧原卖了很多种猪,比如2024年3月份卖了5.9万头,应该是包括能繁和后备。其实这里面就体现了牧原的另外一个优势,二元回交,母猪很快就能养出来,市场要什么我就卖什么,2020年和2021年初,仔猪1000多块一个,牧原充当了温氏股份新希望正邦科技的卖家,赚了同行很多钱,所以牧原不知赚消费者的钱,还赚同行的钱,可以说上个猪周期,牧原赚了整个养猪市场的钱,把其他所有其他合起来看,盈亏平衡。这个就是大家都是养猪的,凭啥牧原赚钱,其他人亏钱的主要原因。这个循环还会继续演绎,只是演绎的程度没有那么深。理解了这个也就不会随便说牧原造假了。

第三个是,一季度成本上升也会反应到新增加的后备和能繁。这个就不讨论了。

(三)回购少数股东权益

这个在2023年中报的时候已经点评了,就不详细说了。强调几个重点,牧原与别人合资的养猪公司,是不承担或者很少承担总部管理费用的、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的,承担了一定的财务费用,所以这些子公司是不亏的,而是是赚钱的。归属于上市公司亏损了42.6亿元,少数股东占比超过10%,反而赚了1亿元。

第二牧原,牧原如果有钱了,最应该做的不是分红或者回购,而是应该回购少数股东的权益,大概是花100亿元可以增加超过10%的权益,100亿元在市场回购,增加的权益为100/2400=5%。

(四)费用

牧原历史上的四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研发费用)约为收入的7%,也就是毛利率为7%的时候盈亏平衡,2023年达到了9%左右,基本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是这个不是管理恶化的表现。一个是猪价便宜,销售收入少,费用不变的时候,比例就增加了,如果猪价达到了正常盈利点,这个比例就正常了,而是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增加较快,销售费用主要是来自于屠宰后的鲜肉销售,卖猪销售费用很少的。这里多说一句,其实养猪生意有两大好处,一个是卖猪基本不需要费用,其他商品基本都有大额的销售费用,很多都达到了收入的10%,而是养猪不用交税,加入要交增值税和所得税,我大概算过收入要超过目前的一倍才能有相同的利润,表面上看生猪是1.5万元的市场,其实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他算是有3万亿元的市场,想一下有几个行业有如此的市场,所以只要把猪养好,赚钱还是很客观的。

研发费用就不说了,前面讲了很多了。至于管理费用,这些都是刚性的,而且因为2023年公司亏钱,发的工资都少了,管理层公司从2500万元降低为2000万元。

财务费用在借款增加的情况下,基本没有增加,主要是借款利润降低。所以短期借款有短期借款的好处,利率低啊。

(五)其他收益

其他收益高达28亿元,而且每年都会有的,这个跟出栏量基本挂钩的,折合到每头猪是40多块钱,每公斤达到了0.4元,其他养猪企业比如温氏股份新希望基本是没有的,这笔钱可以说是牧原独有的,牧原怎么就那么牛逼的,对就是牛逼。之前查了各种资料,最后咨询了一凡这个是什么。如果看年报仔细的话肯定会遇到这个问题。这里重复一下一凡的解释。

四、未来发展

我们撇去繁杂的财务报表,从几个数据看下公司业务模式,建成的产能是8000万头,屠宰是2900万头,2024年出栏大概是7000万头。公司总资产约1950亿元,这些资产用于经营以外的资产,主要是约为50亿元,另外还有一些在建工程和部分资金没有发挥效益,约为100亿元,也就是公司所有的资产都在用于生产。屠宰业务资产约为80亿元,再考虑一些资金占用及应收,合计约为100亿元。也就是养猪的资产是1950-50-100-100=1700亿元。以后每增加1000万头,需要的资金是200亿元,考虑到已经建成了1000万产能没有充分利用,养到1亿头的需要的资金约为500亿元。这个对牧原来说也就是今年和明年的事情。

在绯闻前,牧原的头均利润为350元,相比于绯闻前牧原相对行业的成本在不断扩大,有理由相信,牧原的周期平均利润头均能够达到350元,也就是会有350亿元的利润。

牧原的模式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要扩张就么有自由现金流,有了自由现金流就无法扩张。只是重资产行业的通病。就是这种通病也有一个优点,就是当固定资产建设完成以后,当维持原有业务不需要投入时,他就是一个现金奶牛,经营性现金流会远大于350亿元。比较典型的就是长江电力

另外再说一下猪价,猪周期表面是周期的,但是总体是波动向上的,拉长20年来看,年化均价增长率约为3-3.5%,基本与通胀保持一致的。牧原在保持周期利润率不便情况下,即使停止扩张,收入和利润也会跟随通胀增加。

基于上述模式和体量的考虑,牧原估值应该与长江电力一致。相信这个周期有赶超长江电力的可能,下个周期的平均值不会低于长江电力的80%。

$牧原股份(SZ002714)$ $新希望(SZ000876)$ $温氏股份(SZ300498)$

全部讨论

04-27 16:58

老师你好!你说最新一季度能繁314.2万头,相比去年312.9几乎没增加。但我看了有些人说一季度能繁已经318万头了,所以我想知道那个数据是准的。

04-27 16:32

牧原负债率比较高,如果遇到银行抽贷断贷的情况,风险会有多大?

04-27 22:55

业绩交流会已披露2024年4月底能繁达到318万头;业绩交流会还披露,目前8000万的设计产能,实际上,在行情好的时候,增加仔猪,种猪出栏,已经可以实现1亿头出栏,无需再扩建产能;另披露,后续不会再让资本开支达到150-200亿的水平,基本上每年100亿以内;另披露,如果猪价回归到盈利之上,首要目标是降低资产负债率,其次是分红及回购,回报股东。

很赞的一篇文章,唯一的不足是没说劣势

你好,请问猪肉股最近10年的平均pe是多少

04-30 05:56

请教您,牧原说3月完全成本15.1元/kg,是指3月单月完全成本15.1/kg,还是指从年初到3月底累计完全成本(也就是一季度完全成本)15.1元/kg?我因为跟踪牧原时间不长,不是很了解。从牧原披露习惯上,牧原披露完全成本,一般是指截止披露期的累计完全成本,还是指局部时段完全成本?

04-27 19:42

猪价什么时候开始涨,一直在等股价表现

04-27 16:52

谢谢分享